電大工商管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工商管理關乎著社會經濟市場的秩序與發展,所以在這點上不容小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工商管理論文

  1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平臺課程

  主要包括管理學、生產與運作、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運籌學、管理資訊系統、ERP、電子商務、質量管理等。這部分課程屬於物流管理專業之外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相關其他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入門知識或是整個工商管理專業體系架構的基本科目,這些課程的學習將給學生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工商管理類通用人才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日後創業提供管理、財務、規劃、資訊化的立體思維。總體來說,這些專業基礎課程為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供了基礎的通道,為未來的創業可能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識儲備。

  2專業理論課程中的創業知識培養

  在工商管理類的專業理論課程中,一般會包括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兩大類。

  2.1專業基礎課

  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兩門:物流學和供應鏈管理,這是本專業的基本入門課,是作為導論性質的課程銜接後續的更專業的課程群。在專業基礎的講授方面,我們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並將創業人才培養有機地融合在整個改革體系之中。以《物流學》課程為例,我們首先啟動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因為考核方式的變化會帶來學生學習內容和側重點的變化,會極大地改進學習態度從而增進學習效果。這種改革的整體方向是將期末閉卷的一次性考核方式優化成整個學期的不同考核點組成的過程管理考核體系。這個考核體系中會有關於小型物流企業調查和創辦物流企業的考核點,與這些考核點相對應的則是整個物流行業中適合個人創業的物流業務,如公路零擔、快遞業務、一些特殊品的物流等。但更重要的,這些課程的學習中要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物流功能、物流企業的組織形式、當前物流發展的最新趨勢,為學生未來可能進行的物流領域創業提供相對廣闊的專業視角,引導其在後面的專科課程學習中有更多的創業思考。在整個課程改革過程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銜接和交叉問題往往是工商管理類各專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需要兩類課程教授的教師和經常進行課程內容的討論從而實現課程大綱的協調製定,總之專業基礎課程應該為後續的專業課保留更多深入探討的空間,要更多從寬度和廣度上像學生展示整個專業的覆蓋面,也應該有意識地留出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創業需要的專業入門的知識積累的課時。

  2.2專業課

  專業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的專業理論課部分,這對工商管理類每個專業來說都是最重視的課程群,它的存在使不同專業相互有了更明晰的區分。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包括物流客戶關係管理、採購倉儲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專業外語、企業物流工程、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物流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國際物流學、物流機械裝置運用、第三方物流等。從以往大學生創業實踐來看,依託本專業進行創業所佔的比例很高,從事自己瞭解和熟悉的行業往往是大學生創業的首選。而即使未來創業沒有直接從事本專業直接相關的行業,也往往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利用到所學的很多專業知識。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等工商管理專業都存在著這種專業知識積澱的必要性。在這些課程的講授中要有意識地進行創業知識的培養,為其今後實踐課程學習提供更明確的目標和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專業課的講授過程中,除了按照本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涵蓋教學內容之外,要時時根據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知識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如在配送或運輸的課程中,可加入小型物流公司或配貨站對貨量、不同貨物配載量的估算方法,對省內區域配送和同城配送的路徑優化選擇等。而在物流客戶管理課程的講授中,可以通過課下撰寫劇本、課上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理解在一個職能機構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和細分的小型物流企業裡,對上下游的客戶的關係維護的執行方式和側重點。只要將創業教育的思想率先融入專業教師的教育理念當中,那麼就會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將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地融合於所有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當中。

  3專業實踐環節中的創業能力培養

  高校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而其需要構建實踐性較強的教學體系、實施多樣化的課程設計並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在工商管理類的專業實踐環節中,可以有效地得以實施。按照實踐課程的編排體系,創業教育可以有機地融合進專業實踐環節。一般來說,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的專業實踐活動有三類:

  3.1講座和參觀類

  應用型本科生入學後首先接觸的實踐活動就是講座和參觀。各高校一般會邀請知名的企業家、社會精英等成功人士來學校給學生做報告,也會經常帶領學生去生產、流通類企業去參觀,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對社會人的思維和社會生產活動有更直觀的感性認識。要想在這個環節融入創業教育,其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邀請的講座人不見得一定是知名人士,而要選擇有創業經歷的成功典型,甚至可以請創業取得初步成果的本校畢業生,這種言傳身教會更直接地開啟學生創業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而在參觀企業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企業相關人員講述企業的發展歷史,尤其是那些從弱小起步、點滴成長的企業經歷,將更有可能對學生形成更直觀的創業意識培養。同時讓學生逐漸瞭解企業經營活動和生產方式,為其日後創業行業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借鑑。當然,各種講座內容的安排應該和學生所處的年級緊密相關,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低年級學生,講座應以人生觀、價值觀、創業激情等為主,而更專業的創業知識和專案選擇等報告則適宜放在高年級。

  3.2模擬和比賽類

  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很多模擬企業實際經營的課程,如物流專業的供應鏈管理軟體、ERP沙盤操作、物流系統設計等,都是假定企業處於某種狀態之下進行一定的推演,根據最後的績效來確定優劣的實踐教學環節。在這些模擬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分工假設自己所處的工作崗位,通過一定的計劃、預測、管理、實施以期取得更好的經營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充當領導者,也可能是協作者,小組式的簡單分工和未來創業的實際狀況有很多相似之處,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練習來初步感受企業經營中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一些預測決策的基本規則和考慮因素,為日後真正進行創業提供了一定練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其創業能力。由於國家當前對於高校創業的廣泛重視,大學生各類創業大賽也應運而生,比賽提供更科學的專案設計、更專業的評委參與、更多的資金獎勵,因而廣泛吸引著全國各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們。學生往往會跨專業搭建比賽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大力幫助下,深入思考,團結合作,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無論最後取得怎樣的名次,在這些創業大賽的整個過程中,都對師生的創業能力進行了充分的提升。

  3.3實習和實操類

  應用型本科的專業實踐環節一般都包括多次實習,從認識實習到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實習有很多的形式,可以參觀和短暫接觸具體的工作崗位,而最有效的應該是四周以上的時間都停留在一個或多個具體工作崗位上,即俗稱的“頂崗實習”,在這一過程中,創業教育融合程度取決於合適的工作崗位的選擇和實習過程中的深入思考。一般來說,內容相對繁雜的崗位、更多的人員接觸、更廣泛的客戶交流對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比簡單的、單純技術性的崗位更有利。而那些更善於思考的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受益也會更多,這種學習效果的優劣取決於教師對實習過程的全面把控和適當調整,以及對於實習報告內容等更高層次的要求。在整個大學本科教育過程中,有很多學業優秀、思維靈活的學生會率先進入創業的實際操作階段,這包括應用學校支援建立的一些大學生創業園區、孵化專案等。很多地方政府都會對學生創業有關的專案給予一定程式上的便利,甚至進行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援。還有一些學生會通過淘寶等C2C的平臺進行創業,或結伴在鬧市的商業區進行簡單的零售。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校都應給予大量的支援。包括幫助解決創業時間與上課時間的協調、創業資金的籌措、創業過程中疑難問題的解答等等。在這一方面值得借鑑的是義烏職業技術學院的淘寶班,它是將創業和專業教學深度結合的一個典範,它的創新思路和經驗值得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深入的思考。創業教育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新的著力點,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必須更好地融合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教育,通過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不斷調整,探索出一條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創業理念的高專業素質的優秀人才的新路。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論文

  一、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相關背景

  首先,是市場導向性。市場導向性由高職教育和培養的目標決定,對於學生要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要知道用人單位對於某一類的人才需求和相應的職業技能要求不同且經常變化,這對於高職院校人才技能培養要順應市場需求變化提出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及時調整其工商管理類的專業設定、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等。其次,培養主體的多元化要求。高職教育如果想要促使人才培養和社會就業間的有效對接,必須引導社會資源充分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因此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在市場導向也是就業導向的培養模式下,突出強調了人才培養主體的多元化,學校與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專業團體,針對人才培養內容和過程共同商定,以確保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目標。第三,能力培養的綜合性。高職教育是以就業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通過系統分析職業崗位和崗位職責等,以確定技能、知識及職業素養的培養結構,並據此設計開發工商管理類課程,合理安排工商管理的實踐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經濟社會中生存能力較強,碰上變幻莫測環境時應變能力較好及遇上困難時可以創新性解決困難的綜合人才。最後,是工學結合的實踐性。各大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教育中,能否辦出人才培養特色,將取決於行業內相關企業的教學過程參與程度。因此,工學結合的緊密程度就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不同專業知識、技能及素質結構的體系等,不應當是同一種模式的工學結合途徑,還應當將工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落實好,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雙方共同商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實現。

  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訂單培養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站在企業用人的實際要求上,同企業間簽訂好人才培養的協議,由校企共同合作,來制訂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相關計劃,並據此來共同組織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和共同參與到工商管理類的教學過程,畢業後,學生將直接進入企業進行就業,這樣一種的合作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培養模式中,有利於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的專業設定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學生的技能訓練和企業生產崗位的實際要求、培養目標和用人標準等有機協調起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通過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進入企業以後,上手快、崗位的針對性及適應能力等都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運營成本,如培訓成本將會大大降低。而從學校的角度出發,這種模式有助於學院的專業建設,並從根本上給學生解決了就業問題,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高職院校的就業導向特點。如果高職院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來培養人才,則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從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同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進行了類似培養協議的簽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被政府所高度重視和引導的行業或企業,在有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才可以促使行業或企業同高職院校間開展訂單培養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2.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育模式

  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同行業或企業間共同簽訂人才培養相關方案。在這種模式下,學校交替安排學生的在校學習和企業的生產實踐,是一種學用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實踐做法通常是:第一種,學生在校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如一學期或者一年、二年以後,再到企業去進行生產與實踐。這樣學生可以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企業的生產實踐。第二種,行業或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整體過程,包括人才培養的方案、課堂教學、教學計劃及實習實訓所有環節,企業都全程參與進來,同時負起作為主辦者的責任。這種模式中,企業與學校是作為兩個不同的教學場所,將學校學習和企業的實踐結合起來,這是高職院校樂於執行,且學生也可以受益的模式。但是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同樣遇到了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要知道企業作為一個利益的主體,缺少參與到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功能與職責。通常來說,只有行業或企業高層管理者和高職院校的領導間存在過同事或師生關係,而企業急需要第一線的操作人員,且在學生的實習期間學生與企業都可以獲得較為合理經濟補償情況下時,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才可以推行開來。

  三、完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1.完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當前所課程教材,大多停留在學科型理論體系上。雖然現在有些工商管理類教材,已經在試著加強理論和實際間的聯絡,但是基於職業體系的課程教材,仍處於探索中。所以,應當改革高職院校現有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在人才培養的目標設定上,各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應當依據行業或企業的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等一線實際需求與專業特點,來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為圍繞崗位職業需要的技能型、技術型及應用型等。同時還要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從實際出發,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培養模式,如訂單式、工學結合式校企合作等,促進學生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多樣化、綜合化。在教學內容上,可採取雙證或多證書形式,依據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及崗位變動適應能力的需要作為原則,來構建工商管理類的課程體系及內容。既強調同職業能力相適應的理論知識學習,還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業與拓展能力等適應性知識學習,以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與創業力。

  2.積極拓展學生第二課堂實踐

  從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實際情況來看,要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第一課堂固然很重要,然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更加適合學生的健康成長。如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協會下所屬各專業分會等,在各自的指導老師輔導下,可以開展各種獨具特色的實踐活動等,如省際ERP系統大賽、各系組織的物流技能比賽、全國高校聯合舉辦的市場營銷比賽及跳蚤市場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幫助學生學會求同存異、學會創新等,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另外還可以通過社會服務、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及勤工儉學等方式,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使命感,增強學生吃苦耐勞、自力更生及自立自強意識,從而為樹立學生優秀的職業道德精神理念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共青團及學生會等活動,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並且學會競爭、學會包容,更主要的是學會合作以及奉獻精神、服務意識等。3.提高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師綜合職業素質水平當前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現有教師,一般是由學科型的高校所培養出來的,即使其中有些教師曾經在企業或者其他機構已經任職很多年,擁有了豐富的生產建設及管理、服務的一級、管理層經驗,但站在總體情況下考察,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師和高職教育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所必需具備的技能差距仍然很大。因此,需要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整體綜合素質水平。首先,應當改善高職院校教師的學歷結構。一線教學的青年教師應當90%以上要擁有講師職稱或說是學位,並且要在條件儘可能滿足的情況下,聘請企業相關行業的專家來學校任教。其次,應當鼓勵並組織教師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入企業見習、兼職、考察及調研等。這樣教師才可以深入企業環境中,熟悉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業務流程及工作崗位所需具備的品質與技能等,並歸納編寫調查總結報告、教材或相關論文等,這樣教師既可以在授課時傳授工商管理類理論知識,還可以教授職業技能與操作等。最後,應當和企業家們一塊商定人才培養方案。關於企業所需人才應具備的特質及學校要如何培養人才等不能只是由教育者們單方面來決定,還要多聽取一些企業人士及專家的建議。所以,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師,應當拜訪一些企業人士與專家,掌握企業對於畢業生的要求與評估意見,並據此修訂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