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藝術教育的方法

  目前有大多數的家長對於美術教育並不瞭解,盲目跟風,把兒童美術教育變成過度和模糊的投資物件。那麼孩子藝術教育給怎麼做?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有什麼

  1、18-24個月寶寶

  雕塑樂、探索桌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五顏六色的藝術材料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探索和體驗材料本身的特點,老師會在探索過程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並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概念認知和表達能力。

  2、24-36個月寶寶

  塗鴉樂、藝術時間

  繪畫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只是平常用的筆和紙,其實任何東西在孩子手中都能成為繪畫工具。繪畫的姿勢也可以是多樣化的,比如趴著畫,這樣難度高一些的姿勢能挑戰身體的控制力,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孩子之間也會互相學習和交流。

  3、3-5歲寶寶

  獨立上課、藝術站

  3-5歲的寶寶能在教室裡獨立上課。除了藝術創作,還需要和老師進行溝通,和同伴們相處,孩子對於選擇什麼樣的材料,做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有更多的自主性,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在喜歡的站點探索和創作,完成自己想做的作品。

  現在很多用五顏六色作塗鴉的藝術材料,在學習這些繪畫的同時,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當自己在老師的輔導下能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時,從而使他們更有成就感,更願意參與到其中,對其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提高都有好處。

  兒童藝術才能與本身素質

  兒童藝術才能受遺傳素質的影響,這種影響,早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就已決定了。但藝術才能的形成必須通過環境和教育的良好影響,所以我們及時發現和培養兒童藝術才能非常重要。

  一般說來,具有藝術才能尤其是美術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顯露。3~4歲時,其藝術才能表現為:

  1、求知慾望強,好動好問,興趣廣泛,尤喜愛塗塗沫沫。

  2、視覺感受和辯別能力較強、能分辯各種顏色、線條曲直、方圓等。

  3、觀察事物較全面、細緻、準確。4.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現這一苗頭時,家長就應緊緊抓住這關鍵期加以培養。一般說來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有各自的發育關鍵期,一旦錯過,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會較差。

  兒童藝術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哪些誤區

  關注孩子的情感表達

  特邀觀察員:楊景芝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都容易從技法上、技術上去看待兒童的作品,而忽視了兒童所要表達的東西,應該更重視孩子情感的表達。

  同時,藝術就是人在他的生存環境當中,對世界的認識、認知、感知以及對於美的一種表達,所以,藝術是個人化與個性化的。不要去糾正孩子的作品,沒有對錯之分,因為這符合孩子自己的邏輯。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多去觀察生活。另一方面,尊重兒童的創造力不等於絕對不管,後天教育是人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