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誰最美
美,漂亮,好看;即在形式、比例、佈局、風度、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其實“美”一定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定義,在這裡小編想跟你你聊聊這個話題,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排名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施夷光世居越國苧蘿。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接納大夫文種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上,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範郎。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準備獻給吳王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舉手投足,恰如其分,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從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傳說,西施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還有一種說法,西施在吳亡後被沉溺於江中。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成為千古之謎。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於前者,那麼,西施無疑是四大美女中最幸福的一位。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範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王昭君 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西漢時,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 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
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楊玉環的紅顏
楊玉環在四大美女中獨樹一旗,前人們形容她美豔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樑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16歲時,她被聘為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被玄宗不貪色忘禮,橫刀奪愛,成為自己的貴妃。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將軍是誰
秦朝名將白起.. 征戰一生.. 從未有敗績! 即使韓信也有一失.. 但因猜忌而被殺.. 沒有很好的結局`` 白起?—前257,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後。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 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燬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將司馬錯發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復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間黔中等地應為楚國奪回,故而史籍中出現司馬錯和白起兩次攻取黔中的記載。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四十六年,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 攻佔郢都 楚襄王六年,秦國以白起為將攻韓伊闕又名龍門,在今河南洛陽市南,斬殺韓軍24萬。秦昭王並寫信給楚王,要率領諸侯與楚"爭一旦之命"。楚襄王只得同秦講和,並從秦國娶秦女為婦。以後的十四年、十五年襄王都與秦昭王相會,表示服於秦。楚襄王十八年,楚國有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王聽說後覺得稀奇,就召來詢問。此人卻是一位主張合縱的縱橫家,他用楚國過去的光榮歷史和今天的恥辱激勵楚王。 楚襄王也有向秦報仇之志,經他這一激,於是派使臣往諸侯國,進行合縱伐秦的活動。秦國聽到這一訊息,當然是不滿的,於是決心給楚國更大的打擊。楚襄王十九年,秦起兵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二十年,秦將白起攻佔楚鄢今湖北宜城東南、西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佔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楚軍潰不成軍,於是退到陳今河南淮陽,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襄王二十一年,秦攻佔楚國巫、黔中郡。
楚王遷都到陳後,聚集楚東地的武裝,僅得10 餘萬人,向西雖然奪回了被秦佔去的江旁15個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經過秦國一連串的打擊後,楚國一蹶不振,直到最後被秦滅亡。 長平之戰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徵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注:史籍記載,白起以二萬五千人斷絕趙軍後路,五千騎分割趙軍,而後以輕兵猛攻,迫使趙軍陷入死地。 到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與人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後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於秦昭襄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殺敵統計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為國尉。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 秦白起敗趙軍,斬首二萬,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獻漢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鄧、西陵。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燒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徙都於陳。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兩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二年 秦武安君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田單為趙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 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 楚人納州於秦以平。 武安君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受我,秦必攻之;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矣。”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左庶長王齕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廉頗軍於長平,以按據上黨民。王齕因伐趙。趙軍戰數不勝,亡一裨將、四尉。 秦數敗趙兵,廉頗堅壁不出。趙王以頗失亡多而更怯不戰,怒,數讓之。 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武安君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內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兵及糧食。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於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於齊、楚,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強秦。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九月,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急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趙括自出銳卒搏戰,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 十月,武安君分軍為三,王齕攻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地。韓、魏恐,使蘇代厚幣說應侯曰:“武安君即圍邯鄲乎?”曰:“然。”蘇代曰:“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由是與應侯有隙。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鄲,少利,益發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癒,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疾,不肯行;乃以王齕代王陵。 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武安君聞之曰:“王不聽吾計,今何如矣?”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稱病篤,不肯起。
赧王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二五七年 十月,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十二月,益發卒軍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諸侯攻王齕,齕數卻,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王與應侯群臣謀曰:“白起之遷,意尚怏怏有餘言。”王乃使使者賜之劍,武安君遂自殺。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綜《資治通鑑》所述,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斬首七十六萬,拔城八十六座。 戰果評價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齕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特點有四個:
一、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
二、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
三、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四、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