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小康社會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小編整理了,希望能幫助到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內容

小康社會的提出

小康社會的含義

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

小康社會的翻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

  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21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發展和豐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的龍頭,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才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於“全面”,在於解決極端貧困人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和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

  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4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關於提出小康社會的場景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中國現代化所要達到的是小康狀態。他曾經說:“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對於對小康社會的認識,有的專家學者認為,小康是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一個生活發展階段。不僅要從生活水平的角度來理解,還應把小康社會作為一個更加具有理論的新概念,是一個體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概念。其發展目標包括人民生活目標、經濟發展目標、政治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殷實、人民安居樂業和綜合國力強盛的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社會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