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論文綜述範文

  護理安全關係著病人的安危、醫療質量和醫院的聲譽,是護理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安全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安全論文範文一:急診科護理安全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科護理安全的諸多隱患因素及管理對策,提高急救護理質量,降低急診護理風險,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優質、多層次的服務。方法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強化安全意識,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和人員素質管理,編制護理安全管理檔案,規範工作流程,加強規範化培訓,重視護理記錄,成立急診護理安全小組,加強急救物資及院前急救管理,嚴格把好護理質量關,有效控制護理風險的發生。結果保障了護理安全,護理安全事件發生頻次下降,護理糾紛、護理投訴明顯減少逐年減少,急診患者對護理工作服務滿意度大幅提高。結論護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護理不安全性,對預防護理糾紛、護理工作安全隱患的發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急診護理;安全管理護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醫院的護理工作者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薩市。目前,同國內許多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相同,急診科在負責院內各項急救的同時還擔負著院前突發事件和急救的任務,工作任務繁重、難度大,自然也就成為存在安全隱患最多的科室。現將我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如下:

  1急診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1.1人員配置因素急救護理人員嚴重缺編,床位和護理人員比例不協調,且梯隊結構不合理。我科護理人員多半是新畢業的低年資護士,由於綜合能力及臨床經驗不足,遇到突發事件時,容易產生“僥倖”心理,按習慣、憑印象草率辦事,而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三查十對”落實不到位,易出現臨床護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嚴重隱患。夜間值班人員少,兩名當班護士身兼多職包括普通急診、留觀、搶救、出診、劃價收費、護送危重患者檢查和住院等,導致護理人力緊張,搶救護理力不從心,而一個危重病人搶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護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體事件時,當班護士缺乏應對能力,而短時間內更多醫護人員又難以及時到位,難免引起護理服務質量下降,導致諸多護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護理安全隱患。

  1.2護理人員技術因素急診病人病情複雜多變,接診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種,對護士的臨床工作經驗、相關專業知識、護理急救技能等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別護理人員知識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導致急診護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從而影響急診護理安全。

  1.3潛在法律因素隨著全社會的發展,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我科個別醫護人員跟病人及病人家屬的溝通欠佳,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醫療文書及護理文書,院前急救病歷的書寫不規範,記錄時間和實際時間相差甚多,在發生急診醫療糾紛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資料,從而自身處於被動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排程員未經過專業培訓,急救意識淡薄,接聽呼救電話不詳;未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導致搶救物品準備不齊,救護車空跑;不具備急救專業知識,病人情況緊急時不能及時給予有效的電話指導;或由於駕駛員對行車路線不熟悉或救護車出現行進間爆胎等故障,導致無法在預計的時間內直到呼救現場或把病人耽擱在途中,延誤搶救時機。

  1.4.2出診醫師人員不固定,大部分為非全科醫生,知識不夠全面,院前急救經驗、急救技能及應變能力不足,出診醫護不及時,到達現場後體格檢查不認真,造成對病情評估不準確。若遇出診護士也缺乏經驗,在出診及轉運途中突發病情變化,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極易造成不良後果。院外搶救時執行醫生口頭醫囑用藥後未將空安瓶留,隨意丟棄。由於方法和技術不到位,在搬運病人過程中出現摔落等意。

  1.4.3救護車內急救物品、儀器裝置不完善,或出診護士對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車輛顛簸造成儀器損壞等耽誤搶救;轉運途中固定不牢導致病人墜傷;路面顛簸,輸液瓶或儀器鬆脫砸傷病人引起糾紛。

  1.4.4在進行病人轉運前未提前履行告知義務,沒有及時向患者或家屬說明轉運相關注意事項和有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和潛在的風險,如休克、窒息、血壓下降、呼吸心跳驟停等情況,未簽定轉運同意書,轉運過程中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未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沒有做到及時詢問患者存在的不適,以致患者液體外滲造成肢體腫脹,導管扭曲、脫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時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搶救機會。

  2護理安全管理的對策

  2.1強化安全意識,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教育和風險防範意識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和責任心,建立健全急診科各項護理安全制度及應急預案,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認真進行各項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的學習,討論和持續改進,做到全員熟練掌握,杜絕發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2確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證護理安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關係到全體人民的健康水平[3],醫院和人事部門要逐步考慮補充護士編制,使其能夠達到合理的醫護比例,同時醫院護理部應根據病人及科室實際情況,合理、機動調控人員,保證臨床一線護理工作有序運轉,確保護理安全。在急診科的護理管理中,要適當進行非護理人員的部分配置,以減少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4]。會同醫院相關部門,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加強科室護理人員梯隊建設,合理、彈性排班。根據急診工作的特殊性,從知識、能力、專業、年齡等多方面考慮,夜班實行雙班工作制度,排班時注意新老、強弱搭配、藏漢搭配,實現值班人員最佳組合,在提高了低年資護士技術和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護患之間因語言不通而出現的溝通障礙,大大地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在急診病人就診高峰的時間段,合理安排班次,適時增加護理人員。

  2.3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保障護理質量安全制定護理人員分層次培訓計劃及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不同技術水平的護士進行分類教育,專人負責落實,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開展業務學習,重點加強低年資護士的崗位培訓和考核,加強對心肺復甦、氣管插管的護理配合及常見急危重症的護理常規操作,以降低技術性護理風險的發生。定期請醫生介紹急診醫學相關知識的新動態及新進展,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工作需要。同時積極為護理人員搭建學習的平臺,鼓勵、支援護理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各種學歷教育,提高全體護士整體素質,提升急救護理綜合實力。並不斷選派護理人員到內地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和參加各種學習班及學術交流,以求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提高發展質量,壯大發展實力。

  2.4加強急救物品、儀器裝置的管理根據醫院的要求,做好搶急救物品、儀器裝置的管理,確保急救過程安全落實急診科工作制度,確保搶救室和救護車內所有急救器材、藥品齊備完好,效能良好,每班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切實做到“四定”定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無”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二及時”及時檢查、及時補充、“一專”專人管理。各種儀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式,以便按程式正規操作。搶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證應急使用。

  2.5規範護理文書書寫,加強護患溝通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能力的培訓,要求書寫護理記錄時做到及時、連續認真、內容真實、用詞嚴謹具體、醫護一致,準確地記錄從患者到達後所有搶救措施、醫囑執行情況、採取的護理措施及詳細病情演變過程,遇特殊情況必須有病人或家屬的簽字,出現糾紛後再對原始記錄添、刪或修改是違法的。增強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及可能出現問題承擔風險的義務。同時加強急救工作的宣傳,取得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援,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交流,解釋急救工作的風險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組,確保安全管理的落實選擇思想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理論紮實的護士與護士長組成護理安全質控管理小組,每月按規定進行嚴格正規的督促檢查,利用晨交班、護理查房、業務學習等機會對護理缺陷、差錯進行討論、分析、總結,找出原因,並加以持續改進。特別是節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現差錯的時間段,充分發揮管理小組骨幹作用,嚴把質量。

  2.7加強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預案,完善轉運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員。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培訓並進行考核,對排程員、駕駛員進行相關知識和工作制度培訓,增強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提高排程員對病人出現緊急狀況時的電話指導能力,要求駕駛員對車輛定期或及時進行保養,適時更換輪胎,提高判斷或排除故障的水平,並組織院前急救人員模擬演練。抽查急救車儀器裝置、物品、藥品的配備情況,確保處於完好備用狀態。完善急危重病人轉運交接記錄,在轉運前,認真評估病人的生命體徵及在途中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合理配置醫護人員,同時要求在整個轉運途中醫護人員必須坐在醫療艙內陪伴病人,有助於降低途中醫療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嚴格履行告知義務,讓病人和家屬明白要接受醫療服務,就要接受可能的損害風險,使家屬有思想準備以建立醫患互動、風險共擔的新型醫患關係,減少醫療護理糾紛。

  3小結

  綜上所述,急診科面對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複雜多變的疾病,同時還要面對各種突發的事件,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線。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難度大,決定了急診護理是一種高風險工作。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基礎,是護理優質服務的前提,是評價護理工作的重要指標,可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患者的滿意度。作為急診護理管理者,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採取積極措施避免發生各種護理風險,才能有效控制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王芳,葉志弘,葛學娣.護理安全管理研究及進展[J].中華護理雜誌,2008,4311:1053-1055.

  〔2〕張海林.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證思維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誌,2008,811:50-51.

  〔3〕劉曉榮.線性規劃模型在臨床護理人員配置中的應用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診科護理人員配置研究[J].護理學雜誌,2003,188:576-577.

  〔5〕繆春勤.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7,211C:264-265.

  護理安全論文範文二:婦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通過對婦科圍手術期患者60例資料的研究,發現實驗組在感染率、護理缺陷率上的數值均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本文研究的護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關鍵詞:婦科患者;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

  婦科疾病種類多樣、病情複雜,給護理工作帶來了難度。而在圍手術期間,任何一項護理工作都會對療效產生影響,這段時期的護理糾紛事件也容易多發[1]。所以,如何做好婦科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安全管理,是醫學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課題。近年來,我院引入了護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後,臨床感染率、護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現對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婦科圍手術期患者60例作為研究物件。依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入院時一般資料顯示,對照組,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4±1.2歲,手術情況:清宮術15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2例,子宮全切術3例;實驗組,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5±1.1歲,手術情況:清宮術14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4例,子宮全切術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統一接受一般護理,實驗組則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具體如下。

  1.2.1分析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1護患糾紛: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之間缺乏積極的交流,無法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家屬不能充分理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就容易出現護理糾紛。

  2護理人員的問題:欠缺工作責任感、法律意識薄弱、不能嚴格遵守醫院制度、未能夠遵照醫囑的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就容易出現馬虎辦事的態度,也容易出現護理糾紛。

  3醫院本身體系的問題:護理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會降低醫護人員的執行力,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護理糾紛事件。

  1.2.2實施護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護理:將人性化護理引入護理安全管理中,促進了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幫助醫護人員樹立從患者角度出發的觀念。

  2定期培訓:為適應醫學技術和護理模式的發展需求,我院會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如每週一下午對護士長進行培訓,每週三對護士進行培訓。

  3完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完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制和激勵制度,保證護理事件發生時能夠將責任落實到各人。

  4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定期對各級醫護人員進行道德教育和護理安全教育,嚴格遵守手術室內的安全事項。

  1.3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13.0統計學軟體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對照組少P<0.05,在護理缺陷方面,對照組共有9例,其中家屬投訴3例,壓瘡4例,重要資料遺失2例;實驗組僅有2例,其中壓瘡1例,重要資料遺失1例。

  3討論

  本文通過對婦科圍手術期患者60例資料的研究,發現實驗組在感染率、護理缺陷率上的數值均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本文研究的護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該結果和黃曉紅的文獻報道基本一致。婦科是手術的集中地,護理在其圍手術期中起到了保證手術順利、促進術後康復等效果,然而護理糾紛會降低治療成功率,影響醫患關係。本文從分析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實施護理安全管理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實施效果也較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院在社會中的形象,因此我們建議將護理安全管理運用到婦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綜上所述,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中加入護理安全管理,能夠較大程度上保證治療的安全,減少護理糾紛事件。

  參考文獻

  1、新時期護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討王群;中國醫院2006-02-01

  2、護理安全管理楊順秋南方護理學報200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