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管理論文範文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護理工作的需要。目前護理安全管理,已成為衡量護理服務的重要質量標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安全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心血管內科病人護理安全管理影響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心血管內科病人應用安全教育對安全管理造成的影響。方法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間,該院共收治了8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給予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強化安全教育,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患者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度為92.86%,顯著高於對照組76.19%,兩組資料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0.48%、71.43%,經統計學分析,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安全教育的力度,能夠幫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鑑。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病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患者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患者滿意度已經成為醫護人員研究的重點課題[1]。有學者指出[2],在護理過程中強化安全管理,能夠顯著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利於提升護理質量的提升。該選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該院收治的8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探討強化安全教育對心血管內科病人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的研究物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組84例研究資料均為該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內科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其中,20例患者為高血壓Ⅲ級高危,24例患者為不穩定型心絞痛,4例患者為下肢靜脈栓塞,18例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為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學歷水平均是初中及以上。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齡為61~79歲,平均年齡71.3±6.5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5例、17例,患者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71.5±6.7歲。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具有均衡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在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就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同時結合護理程式,對患者的安全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在患者住院期間,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方案[3]。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安全教育,並結合患者的情況,及時對安全教育計劃進行整改。具體操作如下:首先,醫護人員對相關危險因素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進行評估。其次,強化安全知識教育,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後立刻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措施,並結合常見的疾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並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現安全隱患,同時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醫護人員再次對患者存在的安全隱患給予評估,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掌握患者的病史、家庭情況以及心理狀況等[4-5]。此外,醫護人員需要向患者發放相關的安全治療,指導患者掌握臨床症狀的識別方法和相應的自救方法。

  1.3效果判斷標準

  該院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安全知識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其中安全知識掌握程度評價標準:基本掌握:分數高於80分;部分掌握:分數在60~80分範圍內;未掌握:分數低於60分。護理滿意程度評價標準:滿意:評分高於90分;一般:評分在60~90分範圍內;不滿意:評分低於60分。

  1.4統計方法

  用統計學軟體SPSS14.0對該研究所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資料資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態計數資料→%率;檢驗方法如下:正態計數資料→χ2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

  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安全知識總掌握率分別為76.19%、92.86%,兩組資料經過對比,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1.43%,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0.48%,對兩組資料進行對比,差異較大,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3討論

  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缺氧、低血壓、心肌缺血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病情嚴重,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6]。該院此次收治的患者均是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對照組患者採用的是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強化安全教育。其中,觀察組患者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度明顯要優於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安全知識總掌握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總掌握率為76.19%,兩組資料差異較大,具有可比性,這表明強化安全教育能夠讓患者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90.48%、71.43%,比較兩組資料,差異明顯,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這提示強化安全教育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價,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強化安全教育對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具體優勢有:①能夠加強患者的安全意識。Spearman等指出[7-9],患者的知識水平和信念水平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絡。醫護人員只有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順利展開護理工作,而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應對疾病的能力、接聽和社會支援度等都會對遵醫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患者出現不配合的現象,那麼就有可能產生人為的不安全的護理,進而引發不良安全事件。所以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時,就應該對患者實施危險因素評估,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安全隱患對康復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②利於患者掌握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醫護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講解安全防範措施,讓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安全知識,同時制定的安全隱患預防措施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讓患者能夠學以致用。③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醫護人員通過實施自我管理教育,保證患者的健康狀況維持在良好的狀態下,患者一旦出現危機狀況能夠立刻採取自救措施,為醫護人員搶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出院後還存在較長的康復期,患者很容易產生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嚴重的併發症,需要家屬精心照顧和心理護理[10]。安全教育能夠讓患者及家屬掌握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預防措施,並且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家庭護理中,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標。綜上所述,針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強化安全教育,能夠增強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改善患者生活指標,促進患者痊癒,值得臨床借鑑。

  [參考文獻]

  [1]張迎紅,程紅,路蘭,等.醫務社會工作者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知識的瞭解及培訓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4,3014:26-28.

  [2]王學會.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誌,2013,1913:64-65.

  [3]王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J].大家健康,2015,99下旬版:215.

  [4]張世琴.心血管疾病的誘因與內科護理效果觀察[J].環球中醫藥,2013,6z1:217-218.

  [5]嶽春豔.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2上旬刊:793.

  [6]劉彩雲,呂廣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措施與護理效果[J].大家健康,2013,2911中旬版:172-172.

  [7]王素玲.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14,228:152-153.

  [8]RavindraMP,AachuA,AnoopM,etal.Population-basedin-tervention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relatedknowledgeandbehavioursinAsianIndianwomen[J].IndianHeartJ,2013,651:40-47.

  [9]HiaheimLL,OlsenI,RnningenKS.Oralinfection,regularalcoholdrinkingpattern,andmyocardialinfarction[J].MedHypotheses.2012,796:725-730.

  [10]TybergheinM,PhilipsJC,KrzesinskiJM,etal..

  二:老年療養員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摘要:從療養員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任何環節的問題都會造成住院療養員出現意外情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專案管理法,通過智慧小組對老年療養員中存在的護理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療養員、環境、護理人員、護理管理中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時,均可能對老年療養員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關鍵詞:老年療養員;護理安全管理

  1.材料與方法

  1.1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護理,觀察組行專案管理法,具體措施如下:

  1.1.1科室中組成“智慧團隊”:由療養護理經驗豐富、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護理人員為團隊成員,通過有效溝通對老年療養院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進行溝通,制定專案管理計劃並對各部門、相關人員責任加以明確,制定詳細實施方法[2]。經討論,老年療養院住院期間的風險因素包括療養員因素、環境因素、護理人員因素、護理管理因素等內容。

  1.1.2制定管理目標與具體實施:

  ①制定並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以老年療養員特徵與護理工作特點制定合理到了管理目標,積極探尋存在的風險並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對考核標準予以細化。建立療養員跌倒墜床評估表和療養員意外風險評估表,及時填寫評估表,對於評分高者,護士給予重點關注、重點巡視,制定護理質量監督機制並加強監督、考核,實行彈性排班制度。

  ②不斷增強專業素質:定期展開專業知識培訓,通過板報、觀看宣傳片、標語等加大護理安全宣傳力度,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其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增強其安全意識。新上崗護理人員應給予充分崗前培訓,增強其和療養員溝通的技巧,待各項考核均合格後才可上崗。

  ③創造舒適的療區環境:療養房間應保持整潔、舒適溫馨,溫度及溼度應適宜且應保證空氣流通],為療養員營造家的氛圍。入院時詳細介紹療養房間內的設施,房間設計合理,物品擺放整齊。衛生間設有安全扶手,做好防滑標識張貼、防滑墊安裝等,為療養員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障]。

  ④對療養員展開全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保證儀容整潔大方,以親切和藹的態度主動為療養員講解醫院環境,根據療養員性格、家庭背景、職業、學歷展開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同時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對隨員介紹療養員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養生保健知識及療養期間的注意事項等,增強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

  ⑤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意識:護理人員應主動引導療養員逐步熟悉醫院環境,耐心講解各項設施使用方法及效果,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給予療養員充分的尊重與關懷。對療養員疑問應耐心解答,同時應針對老年療養員不安全因素制定意外風險防範措施、預防跌倒措施,減少突發事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具備相應的應急能力。

  1.2觀察指標

  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療養員關於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進行分析,包含6項內容,分為滿意、很滿意、需改進3個等級,同時記錄兩組護理糾紛、跌倒等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16.0軟體對資料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採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2.2兩組療養員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3.討論

  從療養員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任何環節的問題都會造成住院療養員出現意外情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專案管理法,通過智慧小組對老年療養員中存在的護理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療養員、環境、護理人員、護理管理中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時,均可能對老年療養員身心健康造成損害。另外,在制定管理目標和具體措施時,對老年療養員特點、護理工作特點進行總結,以護理安全管理為目標,通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責任性、安全護理意識、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等,進一步加強療養員的心理護理、環境護理與健康教育,以此提高護理安全管理質量。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專案管理法的觀察組老年療養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質量合格率比實施傳統護理的對照組高,同時觀察組跌倒、護患糾紛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由此可見,通過專案管理法的實施可以減少醫療護理工作中糾紛發生率,為老年療養員提供更有力保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護理安全管理與事故防範研究進展劉紅娟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05-02-28

  2、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孟娣娟;繩宇;中華護理雜誌200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