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與反思:當新教師遭遇到問題學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以下是一篇有關班主任關於問題學生的案例與反思,一起來閱讀一下吧!

  【案例一】愛是教育的前提

  【背景】

  在我第一年工作時,擔任了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級裡有這樣一位A同學:性格非常內向,平時很少與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很不上心,作業時常不做或是瞎寫應付老師。在第一個學期,作為班主任,經常找他談話、勸說,但是毫無改變。多次與其父母聯絡,想與他們當面交談,其父母一直沒有時間。後來,我進行了一次家訪。

  【案例描述】

  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放學後電話聯絡家長,被告知平時都不空,所有事情處理妥當,於晚上5、6點,晚飯過後,去進行家訪。兜轉了好久,終於找到了他家。他家住在臨時搭建的打工樓裡面,二樓的最裡面一間。門外放著廚具,一間屋子小小的,有一扇小窗,但光線很暗,孩子打開了燈,昏暗的燈光照亮了房間,裡面兩張床、一張吃飯桌、一個櫥,盡收眼底。我問孩子,你的爸爸媽媽呢,由此才得知,他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上夜班,到8、9點才能回來,晚飯又怎麼解決呢,他淡然地說,櫥裡有留好的飯菜,熱熱就能吃了。在談話中,我瞭解到,孩子以前在老家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進入初中,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剛來到陌生的環境,非常不適應。我一陣心酸,他才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這個本應有父母照顧、天真活潑的年紀,他已是這樣老成,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我突然明白,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孩子在生活上都得不到一些必要的照顧和關愛,又如何能對他學習上提出要求呢?他又如何能夠做到呢?到了晚上7點多,A同學的父母都還沒有回來,電話聯絡其父母,被告知實在事情太多回不來。於是,這次家訪,以未見到孩子父母這樣的結局告終。在家長會中,他的父母也只出席過一次,在這一次的交談中,我知道了他們的想法。他們平時非常忙,對自己的孩子的學習上沒有什麼要求。當談到作業不做的事情,他的父母表示自己也沒有辦法,不做就不做吧。

  初一的時候,在我的高壓管理下,A同學勉強能應付學習。而到了初二,情況急劇惡化,他無心於學習,也不與人交流,上課不專心,課上很多時候趴著在睡覺,作業不完成。多次試圖與他交流,他都是沉默以對,不願改變。最後,在初三上學期,他輟學了。面對他父母與他的無動於衷,我也竟沒有再多做什麼。

  【案例反思】

  情感價值觀是我們人類的一大需求,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我的育人教書的過程中,卻正是缺乏這樣的一種情感關懷。要想了解學生、轉變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而當我面對這樣的一個特殊學生時,我給他提了這個要求、那個要求,要求他上課認真聽課、作業認真完成……表面上是為他好,其實根本沒有去了解他、去關心他、去愛他。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來說,愛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我是值得反省的。

  一個人的成長與家庭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節奏快,家長們都忙著工作賺錢,對子女的教育常常被忽略。孩子身上出現的許多問題的根源都在家庭。當我意識到造成他成為“問題”學生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家庭之後,我應該加強與他父母的聯絡,讓他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夠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部分時間,多關係孩子、多陪伴孩子,希望能夠更加健康、更加快樂、更加自信地成長。我應該試著去做,不管結果如何。退一步講,當家庭真的沒有指望時,在學校裡,我作為班主任,應該給予他一點點溫暖。我只是一味地教育他這個不好那個不對,或者用嚴厲的口氣要求他做這個做那個,我得到的只是孩子的沉默與叛逆。

  教師要學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嚴寒只會讓人把外殼越裹越緊,溫暖的陽光才可以讓人脫去厚厚的包裹。嚴厲的口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溫暖的關愛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也行有時只是一個微笑、一個鼓勵。

  其次,我也應該讓他意識到我們屬於同一個大家庭,建立起一種歸屬感。讓其他同學多多與他交流,建立友誼,這樣才能產生相應的情感依賴關係。沒有一個學生不希望從班級中獲得肯定,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渴望從學校、班級中、老師、同學處獲得理解和支援,鼓勵和肯定。

  這樣的一次家訪,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想我永不會忘記,我想以這件事情告誡自己,我做得遠遠不夠。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明白老師是否真正愛自己關心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的認可和關愛。簡單的說教並不能開啟孩子的內心,只有老師真正愛護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才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