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大學是一個相對純淨的“象牙塔”,可同樣離不開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出現問題很正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現為:強調別人對自己應該承認、理解、接受和尊重,忽視對等地理解和尊重別人,交往中注重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忽視別人的利益和要求。只從自己的經驗角度去認識人和事,而不能意識到別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對人和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方式在大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青年人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使得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主判斷、自主評價的傾向,這就造成青年學生容易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只強調社會應理解自己,喜歡指責他人,抨擊社會。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吹自擂、盛氣凌人、自私自利,不考慮對方的需要,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二、自卑
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價。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畏首畏尾,遇到一點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別人的恥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氣吞聲。實際上自卑者並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他們往往凡事期望值過高不切實際,在交往中總希望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懼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絕與恥笑。這種心境使自卑者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往往畏首畏腳,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
三、恐懼
懼怕人際交往。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難和外界溝通,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注意他們、擔心被批評、擔心自己格格不入,情況輕微的人還可以正常的生活,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造成社交恐懼的原因通常是有過失敗的交往,形成了不愉快或痛苦的體驗。或是聽說別人有過失敗的教訓,懼怕這種情緒刺激自己,而使自己產生痛苦的體驗,這種體驗是通過預測得來的間接體驗。社交恐懼的人常表現為對人際交往敏感、害怕因交往而使自己受傷害、久而久之,拉大了與周圍人的距離,妨礙了與他人的交流溝通。
四、嫉妒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是對與自己有聯絡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嫉妒往往表現為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絡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嫉恨心理。它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絡的人;往往是指向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行為表現較為隱祕。嫉妒容易使人產生痛苦、憂傷、攻擊性言論和行為,導致人際衝突和交往障礙。
五 、猜疑
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盲目想象。猜疑的人很容易偏激,對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人際關係常陷入僵局。猜疑產生的心理原因是過分地關注自己的利害得失,和自私心理聯絡緊密。其思維定勢就是怕別人損害自己。
六、自負
自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傲氣輕狂、居高臨下、自誇自大,過於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髮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態度。與熟識的人相處,常過高地估計彼此的親密程度,使對方出於心理防衛而與之疏遠。
七、羞怯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以往會不利於與他人正常交往。害羞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靦腆,動作忸怩,不自然,臉色緋紅,說話音量低而小,嚴重者怯於交往,對交往採取迴避的態度。過多約束自己的言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情感,也無法與人溝通,造成交往雙方的不理解或誤解,妨礙了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
八、自私
在人際交往中自私經常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人際交往中自私者往往以"我"為圓心,以"我的利益"為半徑,"以我的一切"為準則。這種只顧個人利益,不顧別人利益的心理即自私。自私的人純粹以功利和實用看待人際關係。凡是對他有利的則不顧一切往前衝,他不利的又不顧一切往回縮或推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典型的自私哲學。有自私心理的人,與人交往的動機往往是貪圖金錢財物,攀附名利。
九、自我封閉
這種心理狀態的表現是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慾望掩蓋起來。嚴重者對任何人都不信任,懷有很深的戒備,隔斷了與他人的交往。大多數學生都承認在人際關係中,和同學保持融洽關係還比較容易,但與他人交知心朋友很難或比較難。自我封閉心理的原因一是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不願意把心扉向別入敞開,有什麼事喜歡悶在心裡,很少自我暴露自己真實的一面。二是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增多,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個人意識強,偏向自我。三是社會競爭和人才競爭激烈,來自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促使大學生整日埋頭苦讀,彼此間思想溝通和交流不夠,使人際關係疏遠,缺少知心朋友。自我封閉人為地在自己與社會、集體、同學和家庭之間築起了一道心理屏障,影響學習和工作,妨礙自己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危機管理
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主要是指作為在校大學生在與他人相處和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適、自閉、逃避、自戀、自負,以及難以調和與他人關係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造成大學生交往危機的原因很多,但大學生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和不良個性特徵,是引發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的主要原因。
引發交往危機的不良個性心理特徵
自我封閉:受成長環境的影響,這些學生表現為不願與他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去,不合群。
自我否定:這類同學表現得較為自卑。進入大學後,由於在學習、社交、社會工作、經濟、家庭乃至相貌等方面感到不如人,有強烈的失落感,缺乏乃至喪失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自我欣賞:這類學生也不宜與他人相處,但自我感覺奇好。喜歡出頭露面,招搖過市,在各種場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對別人的反感缺乏敏感。
盛氣凌人:這些學生往往有較好的成長閱歷。由於一直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寵兒,走進大學後仍然被關注,造成這些學生在心理上的優越感,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交往危機的心理及行為表現
不善交往:由於不善和不主動與他人交往,這類學生感到孤立,自我心理壓力較大,生活態度不樂觀,遇事從壞處著想,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或過於自負。對同學和老師的話過於敏感,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交往不善:這類學生不是不會交往,而是在交往的方式、態度和度上把握不好,故對他人的傷害要大於自己。因為較為關注自己,對別人的感受不在意,甚至以傷害別人抬高自己為樂趣。缺乏基本的道德修養,不尊重別人,霸氣較大,自我定位偏高,易引起他人反感。
防範、指導和管理
首先,要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適應性。作為人際交往的主體之一??學生本人,在進行人際交往中要清醒地認識到:第一,交往是雙向的,沒有交流就沒有了解。開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第二,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覺得低人一頭,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第三,交往是有選擇性的。交往的雙向性,決定了交往的互動性和選擇,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你,要選擇能夠與你產生共鳴的人做為交往物件,一廂情願會造成兩敗俱傷。第四,對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層次的交往中可以避免因感情投入過多而回報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
其次,做為學校的管理者,一方面,應建立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另一方面,要強化系統綜合的防範措施,對大學生中可能出現的人際交往危機進行有效的預測和監測,並進行有效的預防管理,把危機的發生消滅在萌芽狀態,儘量減低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第一,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對防範危機的發生有重要的作用。具體方法包括:
建立校園內資訊反饋系統:首先是加強大學生黨員隊伍和幹部隊伍的教育和建設,通過學生骨幹及時把握易產生危機的學生情況。其次是建立師生間的信任與溝通,尊重學生,贏得信任,有效溝通。實踐證明師生間的資訊與溝通是化解危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建立學校與家庭資訊合作系統:對有危機徵兆的學生,學校應與其家庭加強溝通,雙方應採取合作的方法幫助學生度過危機期。
第二,強化系統綜合的防範措施,實現有效的預防管理。
當前加強對大學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人生德為先,先立德後從事,既先學會做人,然後才是做事。這對大學生中存在的有道德認知無道德行為的現象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具體到人際交往上,即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欣賞他人,共同提高。對不善交往的學生,要創造溝通的機會,培養交往能力。
校園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但對於不善交往的學生,這種形式卻不很有效。針對這些學生最好是利用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在班級中開展一些協調性的活動,為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感受到自己在集體的位置,提高自信心。
目前,各高校均建立了心理諮詢中心,對大學生因各種原因引發的不良心理反映起到了疏導作用。但諮詢中心的作用因受學生認知和人員水平所限,還不能充分發揮。固提高諮詢人員的綜合水平也是當務之急。
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教育基地,應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為社會提供富有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所以教育和教會大學生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既有利於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發展,也有利於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