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11.1 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功的單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單位。

  3能用公式P = W / t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和方法

  經歷比較做功快慢的活動,認識功率概念的建立過程中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功的概念建立。

  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鉤碼、彈簧測力計、木塊、鉛球、秒錶、礦泉水瓶、直尺等。

  2.各種做功和功率的圖片、視訊等。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閱讀活動卡p16小故事,討論回答問題。

  在兩人用力大小和移動物體距離不同的情況下,怎樣比較兩人貢獻大小讓學生充分討論?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關注“力的大小”及“移動距離”這兩個量。

  二新課

  2.機械功

  1問題

  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觀察、討論

  觀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視訊,描述觀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體移動的距離大小。討論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

  3閱讀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物理學上稱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做了功。

  公式:W = F·s。

  單位:1焦=1牛·米

  體會1焦的大小。

  三知識應用

  3.應用

  1問題

  任何情況下力都對物體做功嗎?

  2活動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錶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3例題

  計算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做功值。

  教科書p14例題1、例題2。

  4佈置作業

  ①教科書p17,1、2、3題。

  ②學生實驗這一內容既是這節課知識的應用,又是下一節課的課前準備

  測一測自己上樓做的功。設計方案,測量自己走上樓和跑上樓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測量資料填入活動卡p18的活動表格中。

  四【板書設計】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該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二、功的公式

  W=F·s——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米

  |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