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知識科普

  寨卡病毒主要依賴感染病毒的伊蚊類蚊媒叮咬傳播,也可通過母嬰傳播以及血液和性傳播。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什麼是寨卡病毒?

  “寨卡”是烏干達語“Zika”,意思是“雜草”。1947年,科學家們在烏干達抓來一些猴子放在籠子裡,準備用於黃熱病的研究。其中一隻猴子突然出現發熱的症狀。科學家們從這隻猴子體內分離到一種病毒。由於這些猴子生長在烏干達的雜草叢中,科學家們把這種病毒命名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們從當地非洲伊蚊體內分離出寨卡病毒。血清學研究證實,人類也會被感染。“寨卡病毒”屬於黃病毒家族,與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熱病毒、西尼羅病毒近親。1956年,動物試驗證明寨卡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後來的調查發現,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動物特別是猴子中廣泛流行。

  寨卡病毒在人間的流行情況如何?

  1954年,奈及利亞首先證實了3例人類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但這種病毒以前很少感染人類,從病毒被發現至2007年以前,被證實的人類感染病例僅14例。2007年4-7月,位於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的雅浦Yap島上185例患者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結膜炎和關節痛的症狀,其中49例以實驗室證實為寨卡病毒感染的確診病例,59例被診斷為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類感染爆發事件,但沒有導致住院或死亡的嚴重患者。

  2007年以後,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幾個國家在太平洋常有一些散發病例,但沒有大流行的疫情。2014年以來,寨卡病毒再次受到人們關注。2013年-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寨卡病毒爆發流行,估計當地11%的居民被感染。從此,寨卡病毒開始在非洲和亞洲以外的多國流行,造成多起人類感染流行的疫情。最近的疫情主要發生在南美洲,巴西、哥倫比亞等國都發生了疫情,2015年11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又通報了蘇利南共和國證實的4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毒感染有什麼表現?得病後如何治療?

  寨卡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在人和動物間傳播,屬於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類疾病被稱為“寨卡熱”。蚊蟲叮咬人後,大約經過3~12天的潛伏期後發病。寨卡熱的主要表現為輕度發熱、頭痛、疲乏、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手掌和足底紅腫,口脣乾裂,舌紅如草莓。其臨床表現與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十分相似,且均為蚊蟲叮咬傳播,流行地區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誤診,往往需要通過實驗室血清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寨卡熱為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發病後主要依靠對症治療和休息,症狀一般持續2~7天自行好轉,無需住院治療。人感染後可獲得持久的終生免疫,目前沒有感染後再次感染的報道。

  如何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感染的預防與登革熱相似,主要是消滅蚊子,防止蚊蟲叮咬。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為伊蚊,最愛在室內外犄角旮旯的鍋、盆、瓦、罐或坑窪地的積水中孳生。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積水”,消滅伊蚊的孳生地。

  目前我國還沒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報告,但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國家或地區旅遊者,應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