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優秀論文

  作為基礎課程的中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科學自然知識的基礎,使得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學數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

  摘要:綜上所述,我們總結髮現,在新課標和教育改革的影響之下,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變革教育理念、活躍新型的教學課堂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中學數學;研究性

  隨著知識經濟的日新月異發展,能力教育、素質教育成為教育者倍加關注的問題。在此大環境的背景之下,新課標的改革應運而生。新課程理念倡導的研究性學習也逐漸引起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重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這種研究性的教學活動更是開展的如火如荼,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真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出奇招、各有特點。廣大教師在探索研究性學習的生活中,主要實踐途徑如下:

  1備戰教材,衝鋒課堂

  研究性學習的主戰場是課堂,在衝鋒戰場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主要的工作就是對教材的研讀。例如數學老師在講“指數函式”這一課時,因為該函式具有的特點和重要性,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充分理解理論知識點,並聯系實際最好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生活中應用指數函式的例子,這樣,教師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取其所長,精益求精

  研究性學習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單單是指徹底否定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或者是學生被動的“接受式”的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活動,是指從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知道,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在課堂,所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對於學生來說還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如何恰當有效的將新型的研究性學習嫁接到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是需要廣大教師付出努力的。學者奧蘇泊爾根據學習的能願程度將學習分為4個維度:***1***機械的接受學習;***2***機械的發現學習;***3***有意義的接受學習;***4***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奧蘇泊爾認為,傳統的學校式教學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接受性教學。接受式教學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為主,學生接受教師所講的所有內容,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接受過程。在這種模式的教學活動之中,長此以往,學生逐漸養成了一種依賴性,即依賴於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逐漸放棄了自己主動思考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逐漸降低,而這樣是很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所以在現在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更加傾向於“研究性”學習。即在教學活動中變革傳統講授式教學,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追求研究性教學並不是指完全的放棄傳統的教學,而是有機的將二者結合起來,即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將相關知識點總結出來。在創新講授方式,在給學生灌輸知識的同時注意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新學習方式,培養學習能力

  傳統的學習生活中,學生主要是從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活動中,整理、記憶和練習教師的所講而得來的。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在講“函式”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在課堂只是記錄下來老師教給的知識點,而不去探究這些理論是怎樣得出的。因而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這並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而研究性教學的理念卻認為,所謂的教學其實就是指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的獲得知識,並可以自主的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在這個過程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的世界。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三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本”。在這種學習理念支撐下,將學生的時間、思維、學習自主權還到學生手裡,從而更新課堂的氣氛,把課堂變大、變新、變活。通過變革教師的教學形式,進而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最終實現達到新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我們總結髮現,在新課標和教育改革的影響之下,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變革教育理念、活躍新型的教學課堂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對數學學科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革新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還需我們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教材的分析策略 優先出版吳立寶; 曹一鳴中國教育學刊2014-04-03 08:45

  2、中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中的函式及其思想——數學教育熱點問題系列訪談錄之三史寧中; 濮安山課程.教材.教法2007-04-05

  範文二: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完善

  摘要:在初中新課程改革中實施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組織教學內容,充分體現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價值,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

  一、探究小結,聯想創新

  馬克思說:“科學教育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去探索創新。”學生只有通過探究問題,才能發展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學中,教師應在精心設疑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讓他們去追求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他們在探究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就會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見解,從而拓展了他們的學習思路,啟動了學生的聯想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圓的外心、內心”這一部分,學生通過探究小結,說出了外心的構成:三角形三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然後讓學生積極展開聯想,學生就會聯想到幾何中的兩種線: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交點是外心,那角平分線交點會是內心嗎?這樣就培養了他們創造性的發展。還有講四邊形中點連線會構成什麼圖形時?讓他們探究說出結論,繼而發散思維,大膽聯想,由封閉式常規性題目經過變式改造,學生會聯想並探索出正方形各邊中點連線是正方形、矩形各邊中點連線是菱形、菱形各邊中點連線是矩形,還可探索出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各邊中點連線是矩形,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各邊中點的連線是菱形,這樣便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昇華到了一個高度。聯想是思維的翅膀,有效進行聯想訓練,有助於學生保持旺盛的思維生命力,有助於學生克服思維惰性,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二、總體歸納,深入反思

  歸納是對學習內容的梳理與概括;反思是完成以上三個環節後,回過頭再進行思考,再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整合。此環節我們可首先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絡,使他們所學知識融為一體,然後放開手讓學生在以後學習中學會自己歸納、回顧與反思,要讓學生“在歸納中學習,在學習中歸納”。這樣便能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歸納反思習慣,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1.歸納、反思所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教學知識的形成,一般都是有它的基礎背景的。通過歸納反思、比較,有助於理解清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能夠將知識系統化。

  2.歸納反思解題思維過程。①歸納應用到的主要知識;②歸納反思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探索過程;③回顧解題的關鍵之所在;④歸納回顧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

  3.歸納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與成功經驗。學生在歸納反思中既是整理知識、整理思維的過程,又是總結成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失敗的感受,將是學生成長的寶貴財富。所以,學完一個知識點或解題結束後,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回過頭來檢查學習過程,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尋找原因,採取彌補措施。假若解答過程是在教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完成的,那麼反思自己未能完成的原因,和別人的差距在哪裡?在思維指向上有哪些差距?從而獲得改進資訊,調整思維方法。若解題過程很順利,也要歸納成功的經驗,也要從各個角度去反思一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總之,在初中新課程改革中實施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組織教學內容,充分體現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價值,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教師數學教育觀的現狀調查研究——以和龍市中學數學教師為例全光淑延邊大學2014-05-08

  2、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數學文化滲透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案例探究陳珏貴州師範大學20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