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掌握的病毒知識有哪些

  現在伴隨著網路的普遍,網路病毒的破壞事件越來越多。我們每天都和網路接觸。耳濡目染,自然大家的網路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那們作為普通網路使用者。我們呢?

  1.經常宕機:病毒打開了許多檔案或佔用了大量記憶體;不穩定***如記憶體質量差,硬體超頻效能差等***;運行了大容量的軟體佔用了大量的記憶體和磁碟空間;使用了一些測試軟體***有許多BUG***;硬碟空間不夠等等;執行網路上的軟體時經常宕機也許是由於網路速度太慢,所執行的程式太大,或者自己的工作站硬體配置太低。

  2.系統無法啟動:病毒修改了硬碟的引導資訊,或刪除了某些啟動檔案。如引導型病毒引導檔案損壞;硬碟損壞或引數設定不正確;系統檔案人為地誤刪除等。

  3.檔案打不開:病毒修改了檔案格式;病毒修改了檔案連結位置。檔案損壞;硬碟損壞;檔案快捷方式對應的連結位置發生了變化;原來編輯檔案的軟體刪除了;如果是在區域網中多表現為伺服器中檔案存放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工作站沒有及時涮新服器的內容***長時間打開了資源管理器***。

  4.經常報告記憶體不夠:病毒非法佔用了大量記憶體;打開了大量的軟體;運行了需記憶體資源的軟體;系統配置不正確;記憶體本就不夠***目前基本記憶體要求為128M***等。

  5.提示硬碟空間不夠:病毒複製了大量的病毒檔案***這個遇到過好幾例,有時好端端的近10G硬碟安裝了一個WIN98或WINNT4.0系統就說沒空間了,一安裝軟體就提示硬碟空間不夠。硬碟每個分割槽容量太小;安裝了大量的大容量軟體;所有軟體都集中安裝在一個分割槽之中;硬碟本身就小;如果是在區域網中系統管理員為每個使用者設定了工作站使用者的“私人盤”使用空間限制,因檢視的是整個網路盤的大小,其實“私人盤”上容量已用完了。

  6.軟盤等裝置未訪問時出讀寫訊號:病毒感染;軟盤取走了還在開啟曾經在軟盤中開啟過的檔案。

  7.出現大量來歷不明的檔案:病毒複製檔案;可能是一些軟體安裝中產生的臨時檔案;也或許是一些軟體的配置資訊及執行記錄。

  8.啟動黑屏:病毒感染***記得最深的是98年的4.26,我為CIH付出了好幾千元的代價,那天我第一次開機到了Windows畫面就宕機了,第二次再開機就什麼也沒有了***;顯示器故障;顯示卡故障;主機板故障;超頻過度;CPU損壞等等

  9.資料丟失:病毒刪除了檔案;硬碟扇區損壞;因恢復檔案而覆蓋原檔案;如果是在網路上的檔案,也可能是由於其它使用者誤刪除了。

  10.鍵盤或滑鼠無端地鎖死:病毒作怪,特別要留意“木馬”;鍵盤或滑鼠損壞;主機板上鍵盤或滑鼠介面損壞;運行了某個鍵盤或滑鼠鎖定程式,所執行的程式太大,長時間系統很忙,表現出按鍵盤或滑鼠不起作用。

  11.系統執行速度慢:病毒佔用了記憶體和CPU資源,在後臺運行了大量非法操作;硬體配置低;開啟的程式太多或太大;系統配置不正確;如果是執行網路上的程式時多數是由於你的機器配置太低造成,也有可能是此時網路上正忙,有許多使用者同時開啟一個程式;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硬碟空間不夠用來執行程式時作臨時交換資料用。

  12.系統自動執行操作:病毒在後臺執行非法操作;使用者在登錄檔或啟動組中設定了有關程式的自動執行;某些軟體安裝或升級後需自動重啟系統。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比,我們知道其實大多數故障都可能是由於人為或軟、硬體故障造成的,當我們發現異常後不要急於下斷言,在防毒還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應仔細分析故障的特徵,排除軟、硬體及人為的可能性。

  要真正地識別病毒,及時的查殺病毒,我們還有必要對病毒有一番較詳細的瞭解,而且越詳細越好!

  病毒因為由眾多分散的個人或組織單獨編寫,也沒有一個標準去衡量、去劃分,所以病毒的分類可按多個角度大體去分。

  按傳染物件來分,病毒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a、引導型病毒

  這類病毒攻擊的物件就是磁碟的引導扇區,這樣就能使系統在啟動時獲得優先的執行權,從而達到控制整個系統的目的,這類病毒因為感染的是引導扇區,所以造成的損失也就比較大,一般來說會造成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但查殺這類病毒也較容易,多數防毒軟體都能查殺這類病毒,如KV300、KILL系列等。

  b、檔案型病毒

  早期的這類病毒一般是感染以exe、com等為副檔名的可執行檔案,這樣的話當你執行某個可執行檔案時病毒程式就跟著啟用。近期也有一些病毒感染以dll、ovl、sys等為副檔名的檔案,因為這些檔案通常是某程式的配置、連結檔案,所以執行某程式時病毒也就自動被子載入了。它們載入的方法是通過插入病毒程式碼整段落或分散插入到這些檔案的空白位元組中,如CIH病毒就是把自己拆分成9段嵌入到PE結構的可執行檔案中,感染後通常檔案的位元組數並不見增加,這就是它的隱蔽性的一面。

  c、網路型病毒

  這種病毒是近幾來網路的高速發展的產物,感染的物件不再侷限於單一的模式和單一的可執行檔案,而是更加綜合、更加隱蔽。現在一些網路型病毒幾乎可以對所有的OFFICE檔案進行感染,如WORD、EXCEL、***等。其攻擊方式也有轉變,從原始的刪除、修改檔案到現在進行檔案加密、竊取使用者有用資訊***如黑客程式***等,傳播的途經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不再侷限磁碟,而是通過更加隱蔽的網路進行,如***、電子廣告等。

  d、複合型病毒

  把它歸為“複合型病毒”,是因為它們同時具備了“引導型”和“檔案型”病毒的某些特點,它們即可以感染磁碟的引導扇區檔案,也可以感染某此可執行檔案,如果沒有對這類病毒進行全面的清除,則殘留病毒可自我恢復,還會造成引導扇區檔案和可執行檔案的感染,所以這類病毒查殺難度極大,所用的防毒軟體要同時具備查殺兩類病毒的功能。

  按病毒的破壞程度來分,我們又可以將病毒劃分為以下幾種:

  a、良性病毒:

  這些病毒之所以把它們稱之為良性病毒,是因為它們入侵的目的不是破壞你的系統,只是想玩一玩而已,多數是一些初級病毒發燒友想測試一下自己的開發病毒程式的水平。它們並不想破壞你的系統,只是發出某種聲音,或出現一些提示,除了佔用一定的硬碟空間和CPU處理時間外別無其它壞處。如一些木馬病毒程式也是這樣,只是想竊取你電腦中的一些通訊資訊,如密碼、IP地址等,以備有需要時用。

  b、惡性病毒

  我們把只對軟體系統造成干擾、竊取資訊、修改系統資訊,不會造成硬體損壞、資料丟失等嚴重後果的病毒歸之為“惡性病毒”,這類病毒入侵後系統除了不能正常使用之外,別無其它損失,系統損壞後一般只需要重灌系統的某個部分檔案後即可恢復,當然還是要殺掉這些病毒之後重灌系統。

  c、極惡性病毒

  這類病毒比上述b類病毒損壞的程度又要大些,一般如果是感染上這類病毒你的系統就要徹底崩潰,根本無法正常啟動,你保分留在硬碟中的有用資料也可能隨之不能獲取,輕一點的還只是刪除系統檔案和應用程式等。

  d、災難性病毒

  這類病毒從它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會給我們帶來的破壞程度,這類病毒一般是破壞磁碟的引導扇區檔案、修改檔案分配表和硬碟分割槽表,造成系統根本無法啟動,有時甚至會格式化或鎖死你的硬碟,使你無法使用硬碟。如果一旦染上這類病毒,你的系統就很難恢復了,保留在硬碟中的資料也就很難獲取了,所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進化論什麼時候應作好最壞的打算,特別是針對企業使用者,應充分作好災難性備份,還好現在大多數大型企業都已認識到備份的意義所在,花巨資在每天的系統和資料備份上,雖然大家都知道或許幾年也不可能遇到過這樣災難性的後果,但是還是放鬆這“萬一”。我所在的雀巢就是這樣,而且還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如98年4.26發作的CIH病毒就可劃歸此類,因為它不僅對軟體造成破壞,更直接對硬碟、主機板的BIOS等硬體造成破壞。

  按病毒的入侵的方式來分為以下幾種:

  a、原始碼嵌入攻擊型

  從它的名字我們就知道這類病毒入侵的主要是高階語言的源程式,病毒是在源程式編譯之前插入病毒程式碼,最後隨源程式一起被編譯成可執行檔案,這樣剛生成的檔案就是帶毒檔案。當然這類檔案是極少數,因為這些病毒開發者不可能輕易得到那些軟體開發公司編譯前的源程式,況且這種入侵的方式難度較大,需要非常專業的程式設計水平。

  b、程式碼取代攻擊型

  這類病毒主要是用它自身的病毒程式碼取代某個入侵程式的整個或部分模組,這類病毒也少見,它主要是攻擊特定的程式,針對性較強,但是不易被發現,清除起來也較困難。

  c、系統修改型

  這類病毒主要是用自身程式覆蓋或修改系統中的某些檔案來達到呼叫或替代作業系統中的部分功能,由於是直接感染系統,危害較大,也是最為多見的一種病毒型別,多為檔案型病毒。

  d、外殼附加型

  這類病毒通常是將其病毒附加在正常程式的頭部或尾部,相當於給程式添加了一個外殼,在被感染的程式執行時,病毒程式碼先被執行,然後才將正常程式調入記憶體。目前大多數檔案型的病毒屬於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