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識字教學方法的種類

  1. 小學識字教育的發展

  在我國曆史上,識字教育是伴隨著漢字的出現而產生的,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蒙學識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集中識字為主要形式,文以載道為一貫傳統,背誦識記為基本方法。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識字教學也歷經了無數次的改革。

  從1902年清政府頒佈的《欽定蒙學堂章程》至今,我國關於識字教學的變革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通過專家和小學語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已形成了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部件識字、字族文識字、雙腦識字、韻語識字、炳人識字等大量較為成熟的識字教學方法。這不僅體現了我國以漢字為載體的民族文化的久盛不衰和漢語在全球文化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同時也是我國小學語文工作者在不斷變化的政策形勢下的自覺變革和積極創新。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識字教育研究的問題也不斷深入。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識字教學研究的一個活躍期。那時思考和研究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小學低年級單純識字,且識字速度慢每課書只學三至五個字,當時稱之為"三五"觀點,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這樣識字既枯燥,又中斷了語言的發展。1958年出現的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七八十年代,是識字教學研究的又一個活躍期。1982年出現的注音識字,也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入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資訊化社會的到來,識字教學思考的問題不僅是識得快,還有如何把識字和普及資訊科技結合起來,如何藉助多種媒體識字的問題,於是,計算機輔助識字等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有一定影響的識字教學方法有二三十種。其中,側重從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識字、部件識字等,側重從字義入手的有分散識字等,側重從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識字、漢字標音識字等,從形義結合入手的有字理識字等,從音義結合入手的有聽讀識字、炳人識字等,從形音義聯絡入手的有字族文識字、韻語識字等,此外,還有計算機輔助識字。

  到2000年底,中國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其間,識字教育在不斷改革、不斷髮展,以適應教育的發展和提升民族素質的需要。進入二十一世的新教育階段,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小學生的識字教也進入與時俱進的創新式語文教育時代。我國的識字教學正朝著綜合化、科學化、現代化以及創新性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們的教學實踐也呈現出新的變化,而面對形式多樣的識字教學法,我們應如站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高度來選擇適合教育物件的方法。

  2. 小學識字各種教學方法的簡述

  近十年來,全國識字教學逐漸百花齊放,小學識字教學方法在不斷的進步發展。教學中出現的每一種方法,儘管視角,起點不同,但彼此之間沒有"封閉"起來,都在不斷地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堅持特色、不斷完善。研究人員把前人的成功經驗與自己的研究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漢字形、音、義所固有的內在聯絡,從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學生在識漢字上的潛力,不斷豐富識字法的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在我國有一定影響的識字教學改革實驗大約有二三十種之多。其中側重從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識字和漢字標音識字等,側重從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識字和部件識字等,側重從字義入手的有分散識字等,側重從形義結合入手的有字理識字等,從音義結合入手的有聽讀識字等,從形音義聯絡入手的有字族文識字和韻語識字等,此外,還有計算機輔助識字、“四結合識字”等。

  小學生長時記憶的識記,主要是通過對材料的複述、組織、加工和有動機的努力而習得的。學習後的不同時間裡保持量是不同的,剛學完時保持量最大,在學後的短時間內保持量急劇下降,然後保持漸趨穩定地下降,最後接近水平。所以,瞬時或短時記憶的東西常常會很快被遺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馬上要記住也會困難。相反,經過多次感知,從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記憶的任務就會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就記住了。作為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擺正識字教學的位置,識字是為了閱讀和寫作,它本身並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從閱讀和寫作的應用中看要把漢字學到什麼程度,再回頭檢討識字教學的方法。經心理學研究表明,閱讀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出在識字教學上。

  2.1 音、形、義結合的直觀印象教學法

  漢字與漢語的特殊關係決定了識字的基本規律。遵循漢語和漢字的內在規律,首先應確定識哪些字。單音詞使用時間長久、構詞能力極強,是漢詞彙中的根詞部分。識認漢字首先應掌握記寫這些根詞的漢字,再由此擴大到記寫基本詞彙的漢字,最後才識認記寫一般詞彙的漢字。這樣確定識字的字種和字量,能夠保持學生的語言和識字能力同步發展。而目前識字範圍的確定多以漢字的使用頻率為根據,這並不可靠。有些漢字使用頻率高,如一些虛詞,但它們的構詞能力差,生命力不旺盛,文化含量低,從詞彙的持續發展看並不適宜。 以形成像,教形近字注重比較,形義結合,加深理解。所謂識字,就是學生每一個字都要求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對於小學生來說,辯認字形是一個難點,因該著重培養學生辯認字形的能力。根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差的特點,應儘量採取抽象知識形象直觀接受的方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這種識字方法首先指導學生認清字形,分清結構,通過對那些形體相近、字音、字義不同,但形體相近、讀音相同、字形不同的生字反覆進行比較和區別。使學生對生字正確而完整地感知理解,進而牢固記憶。在識字教學中根據漢字的特點,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養成看形、讀音、想義,達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字在音、形、義方面反映出來的難點多不相同,這就要從實際出發,因字而異地確定每個字的教學重難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教“看”字時,可以讓學生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教“跑”字, 讓學生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後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在運用多種形式複習、鞏固生字,採用個別讀,分組讀、齊讀。通過與形近字、同音字、等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讓學生反覆讀準、讀熟、讀懂生字,在學生掌握了字音、形、義之後,還通過指導寫字鞏固識字成果。

  2.2 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

  在識字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去分析感悟後記住漢字。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識字就是學詞,通過學詞,把詞跟具體事物聯絡起來,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詞義。在小學識字教學中,依據低部學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引用實物或動作、表情或語言描繪等手段,引導他們逐步理解,因為實物和手段看得見、摸得著,形象而直觀、具體而生動。如象形、會意這兩種生字,學生學得有趣,就認得準、記得牢。加強形象直觀,豐富感性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莊稼的朋友》一文時,講解“消滅”的“滅”字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記憶,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準備了一塊6公分長,1公分寬的條形磁板和一盒火柴,講到“滅”字時,教師先點燃一小團紙,當紙團的火苗正旺時,用磁板迅速將火壓滅,邊做試驗邊向學生講解條形磁板可想象為“滅”字的一橫,燃燒的火苗就相當於“滅”字的“火”字,這是將會意字用直觀試驗的方法讓學生有趣地接受,豐富感性認識,增強記憶的趣味的方法。使得在這整個識字的過程, 教學情境的營造使得學生的情緒始終很高,。

  2.3 把識字同聽、說、讀、寫結合起來

  低年級教學要求除了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以外,還要學習詞和句子,以及培養學生的閱讀、聽話、寫話、說話能力,閱讀和說話、寫話的基本功訓練,也有利於鞏固識字成果和培養識字的能力。小學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選適合兒童閱讀的生動語言的材料,所以識字教學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認真教好每一篇課文。因此,在學生識字以後,就指導他們反覆地朗讀課文,並要求眼、口、腦並用,把每個字音讀準。這樣,生字在朗讀中反覆出現,也得到鞏固,在大量閱讀識字的根本保證,也是必經之途,隨著識字量逐步增加和詞彙不斷的豐富,逐步開始指導學生運用口頭組詞和書面造句這種識字方法是指學生不識字時,聽別人或錄音讀書,聽會記熟之後,學生再自己反覆讀書,用記憶中的字音、字義和字形對照,一回生二回熟,漸漸的,邊讀書邊認識了書中的漢字。

  這種識字方法通過整體輸入、無意接觸、自發模仿、重複有趣的學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識字法為學生學習漢字提供了“字義場”,即把漢字的讀音放在一定的“字義場”內,為理解字義打下基礎。當集中歸類整理階段過後,除重點解決字形外,理解字義就利用聽讀。

  2.4 新奇興趣引導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在識字教學活動中,“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每個孩子都能無拘無束,釋放天性。如果將他們好玩的興趣正確引導,遷移到識字中來,就能讓他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進而開發潛能。並且“好奇”可以促使兒童更多地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而與外界頻繁地接觸和交往,又反過來增強兒童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並且促進他們創造性的發展。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興趣點,促使小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漢字。如生字卡片傳遞,既是對字的認識與鞏固,又是詞語的積累;課中暢遊“遊戲世界”,積極主動學習新知,這樣的遊戲多運用於生字的認、寫學習中。讓孩子在歡樂中學習,在遊戲中教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2.4.1 巧設情境,主動識記

  兒童喜愛猜謎,如果能讓老師把某些識字內容編成謎語,通過猜謎來鞏固所學知識,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通過對謎語的綜合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順口溜”則是另外一種新起興趣的教學方法,這種形象化的語言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形式,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鬆愉快中掌握生字。另外,還可讓學生任意選擇課後詞語中自己喜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進行口頭或書面的創新表達,將選擇的詞語巧妙地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裡,爭造“五星句”,激起孩子們強烈的新奇感和創作慾望,既積累了識字量,又鍛鍊了表達能力。

  2.4.2 遊戲識字,寓教於樂

  在識字過程中,設計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的識記能力。例如:教師出示“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一碰,他他。”這種歡樂對對碰的遊戲法,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藉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識記效果。

  在興趣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創造輕鬆和諧學習環境。除了老師要有調控外,還要結合課文即席表演小節目,穿插兒歌等活躍課堂氣氛。巧妙利用遊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2.5 其他識字教學方法

  2.5.1 集中識字

  集中識字法是小學語文“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讀寫”教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特點是:1先學一批構字率高的最常用漢字,以便學生及早閱讀。2打好識字的四大基礎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基本字帶字”作為基本識字方法。堅持“形音義統一、字詞句聯絡、認讀寫結合和記比說兼用”。所謂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組字中共同含有能夠獨立成字的構字部件。而“基本字帶字”,就是通過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導學生利用熟字記生字,使學生在掌握漢字字形的基礎上,逐步理解漢字音、形、義之間的相互關係,建立漢字形音義的統一聯絡。3吸收先識字後讀書、看圖識字、在閱讀中鞏固和擴大識字等傳統識字教學經驗,組織學生掌握漢字規律,自學生字。實踐表明,採用集中識字方法教學,大多都能在兩年內識字2000個以上。

  2.5.2 字族文識字

  字族文識字法認為,在漢字中有一定數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體字”,母體字可以衍生出幾乎所有的常用字,稱為“子體字”。經篩選,精選出2500個常用字,把用母體字帶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體字,組成一個個“字類”、“家族”,稱作“字族”,以一個字族中的字為主,編寫出課文,稱作“字族文”。利用編就的一篇篇字族文來識字是字族文識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在以“青”為母體字的一族字中,選出常用字“菁、清、請、情、晴、睛”,編成這樣的字族文順口溜:“草菁菁,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出來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教學中,一邊學文一邊識字,用漢字字族特點舉一反三,簡化教學過程和學生識記過程,提高識字效率。字族文識字吸收了集中識字重視漢字構字規律的經驗,分散識字重視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經驗,以及注音識字重視在發展語言、發展思維中識字的經驗,將三者融會貫通,自成一家,體現了“字形類聯”、“字音類聚”和“字義類推”的特點,小學生在兩年中識字可達2200個以上。

  2.5.3 韻語識字

  韻語識字根據快速記憶原理,遵循兒童認知規律,主張“三先三後”的識字原則,即先記憶後理解、先整體後部分和先形象後抽象。韻語識字有五個方面的特點:1先識1000個最常見的高頻字,以利學生儘早閱讀。2充分發揮字音和字義場的優勢效應,把常用字組成常用詞,再用這些常用詞圍繞著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節,編成句式整齊、合轍押韻、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韻文,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語境中聯絡生活實際識字,把常用漢字編成集中精煉的“意義塊”,便於學生聯想和記憶,從而使一年級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在一年內熟練識讀2500個常用字。3課文儘量避免重複字的出現,力圖以最小的篇幅囊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義組塊、整體輸入、先整體後部分的特點,成批識字。4不要求“四會”一步到位,以先認讀為主,解決儘早閱讀的問題,在大量閱讀中逐步達到識字會講、會用、會寫的要求。5採用韻語的形式學習漢語拼音,併發揮其“注音”功能,幫助學生閱讀漢字讀物,在閱讀中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和詞彙量,為學生的作文打好基礎。

  2.5.4 隨課文識字

  隨課文識字,也叫分散識字。 以“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為特徵,注重音叉聯絡的識字教學流派。分散識字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分散識字從改革識字和閱讀的關係入手,寓識字於閱讀之中,在識字的同時通過閱讀發展兒童的語言。此外,它還注重激發識字興趣,強調打好識字基礎,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在識字教學中,分散識字有以下幾種具體的處理方式:1依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邊讀文邊識字。2把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提出來先學,其他的隨課文講讀時再學。3先學字詞後讀文。4在理解課文以後再學字學詞。

  2.5.5 注音識字

  注音識字旨在發展兒童語言,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為重點,解決識字和學漢語的矛盾。也就是說,以學好漢語拼音併發揮其幫助閱讀的功能為前提,以寓識字於讀寫之中為原則,在學生未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藉助漢語拼音,使聽說讀寫同時起步,相互促進,達到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和同步識字的目的。注音識字把“無師自通”的不定量識字與“有師指導”的定量識字結合起來。

  2.5.6 創新性的識字方法

  雙腦識字指1991年上海市實驗學校引進“智慧雙拼”編碼後創造的一種新型的識字教學方法。它將學習雙拼碼、識漢字與打電腦結合起來,學生在認讀字、詞、句的過程中鞏固雙拼字母的拼讀,在文字輸入的過程中複習認讀的生字詞。實現電腦、雙拼、識字的同步學習,把識漢字、學漢語、發展語言結合起來,達到“大量識字,提前閱讀”的目的。

  字根識字張繼賢為創始人,基本觀點為:漢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漢字都離不開五種基本筆畫。漢字漢語的簡短明確和“一”的簡短明確密不可分。漢字有28個字根,這28個字根都是不超過5筆的獨體字。每個字根都派生出若干字件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也是漢字存在的基本形態,把字根字件相同的漢字集中編成字組,可以把全部漢字串聯起來,漢字縱橫序列一目瞭然,體現出漢字構形的科學體系。

  “多媒體電腦輔助識字”通過電腦軟體的設計,幫助由學前教育至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漢字。軟體設計利用電腦動畫把漢字的書寫和影象聯絡起來,有效地促使學生感知漢字的組合結構,記憶漢字的書寫方法,理解字與字之間的意義關係,養成學生自覺識字能力。多媒體電腦輔助識字教學比傳統的手寫聯絡可提供更有效的學習經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與漢字相關的知識庫。電腦的互動影象具有靈活表現漢字部件的能力,引導學習者注意漢字的不同部件。通過豐富並且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讀、說、聽、寫中,理解漢字部件的意義和作用,創造性地學習新字。

  3. 總結

  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素質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生識字教學就顯得非常的重要。而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何從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個性的方法呢?這還需要我們,乃至於更多的後繼者們來不斷地探索,還需要為全面、快速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展開更多、更好的嘗試。但不管探索和嘗試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和這個時代的特色就會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就識字教學來看我們應該避免出現以下問題:一是片面追求識字數量,削弱、忽略其他語文訓練。二是片面理解學生的自主識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三是教學目標不明確,貪多求全,失去重點。四是注重形式,忽視效果。對於不同的階段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甚至十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