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麻的方法
大麻喜光作物、耐大氣乾旱而不耐土壤乾旱,生長期間不耐澇,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的,那種植大麻的技術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生長條件
溫度
大麻隨品種型別的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從播種到工藝成熟,需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為 1900-2000℃,到種子成熟,需積溫2700-3000℃;對於早熟品種,1600-1700℃的積溫即可達到工藝成熟。大麻種子在土溫1℃以上時可發芽,但要出苗整齊,一般宜在土溫8-10℃以上時播種。大麻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5-35℃,最高不超過45℃,氣溫高則發芽快而齊。大麻幼苗能耐-5的短期低溫,但會嚴重影響其生長過程。適宜生長氣溫,苗期為10-15℃;快速生長期為18-30℃,以19-25℃最為適宜;開花到種子成熟為18-20℃,開花期遇-1℃低溫,花器受損,-2℃以下則花器死亡,尤以雄花死亡多。種子發芽後10-15天內能耐3-5℃的低溫和更低的溫度;在-5℃的低溫下,它的生長會延遲一些。但是如能供應充分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則苗期的低溫對以後的發育和產量影響不大。1957年山東主產麻區大麻出苗後,遇到陣雨結凍,大麻生長並未受到影響。陝西北部有頭年冬天寄籽的習慣。黑龍江、吉林兩省冬播試驗成功。這些都說明大麻苗期抵抗低溫的能力是相當強的。 大麻在開花期間不耐低溫,開花期遇零下低溫,容易死亡,特別雄株死亡多。在生育期中,晝夜平均氣溫對大麻的生長影響很大,特別是現蕾到開花末期,莖的生長最快,並且幹物質大量增加;在這時期,最佳氣溫應保持16晚上-25℃白天左右。
光照
大麻是喜光作物。陽光對大麻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生長週期內大麻接受到的總的光線照射量,一個是每天接受到的陽光照射量。總體而言,日照射量比總照射量對大麻幹物重的影響要大,但總照射量對纖維質量初生纖維的強度的影響較大。在留種或油用栽培時,強光有利於麻株腋芽萌發和花序發育,從而提高種子產量。在採麻栽培時,弱光能抑制腋芽萌發,減少分枝地進頂端生長,有利於提高纖維產量和品質。陽光充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良好,幹物重和產量增加。但陽光過於強烈,纖維發育緩慢,而且粗硬。因此就纖維品質來說,以光線較弱的陰天或多雲天氣為宜。 大麻是短日照作物,縮短日照可以促進開花,但植株矮小,纖維產量低;延長日照,則能延遲開花,延長日照則能推遲開花,由於營養生長期延長,植株生長高大,纖維產量高。也有在長日照條件下開花的品種型別。
水分
大麻是高稈作物,耗水量較多,每製造一千克幹物質需要消耗水分300-500毫升,比小麥、燕麥多1.5-2倍,比玉米多3倍,大麻葉片中水分虧損,會增加包括葉黃素在內的類胡羅卜素含量,因此葉片變黃,光合能力下降。大麻耐大氣乾旱而不耐土壤乾旱,因此灌溉特別有效。 在大麻整個生長期需要50-70cm的降水量,在發芽期及前6周生長期內,土壤要有足夠的溼度,快速生長期柱高增加4-6cm/天土壤溼度宜高,以土壤水分為土壤田間持水量的70%—80%時,生長髮育最好,有利於提高纖維產量。麻在遲播的情況下比早播的發育快,主要生長期消耗的水分佔總需水量的80-90%。因此在這時期提高土壤水分有著顯著的增產作用。種子成熟期下小雨,可增加種子產量;莖高50-70cm時較耐旱,但乾旱高溫會促進早熟,株高降低,產量低。而在開花盛期至雄株成熟前,雨水過多,易引起麻稈黴變發黑,也不利於雌株種子的灌漿成熟。大麻生長期間不耐澇,麻田漬水兩晝夜則會引起麻株死亡。土壤溼度不但影響纖維產量,與品質也有密切關係,而且還影響到大麻酚類物質的含量。大麻植株培育在土壤全持水量為40%、60%、80%的土壤溼度中,無論雄株或雌株的皮層和木質部的半徑、初生纖維的數量和直徑以及莖杆和種子的產量,隨著土壤溼度增大而提高;土壤溼度相當於土壤全持水量的70-80%時,纖維產量最高,品質也最好。大麻需水量多少與土壤中營養條件有關係,在施肥良好情況下,需水量為575-985立方,而在施肥不良或不施肥情況下需水量增加到790-1180立方。灌溉顯著增加大麻水分的消耗,但水分消耗係數隨著大麻纖維產量和種子產量的增加而減少。礦物質和有機質養料在灌溉條件下,可有效地增加纖維產量和質量。這些都說明灌溉和營養二者是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 中國長江以南雨水多,苗期除非天氣特別乾旱,一般不必灌溉。但在北方栽培,灌溉十分重要。
營養
大麻對氮磷鉀三要素的要求,以氮素最多,鉀素次之,磷素最少。對於每公頃面積產1噸大麻莖杆而言,需要氮15-20公斤,K2O 15-20公斤,P2O5 4-5公斤。日本山陽農事試驗場研究結果表明:大麻鮮莖葉含氮素0.525%,磷素0.133%,鉀素0.415%;鮮莖含氮素0.473%,磷素0.111%,鉀素0.341%;鮮葉含氮素0.858%,磷素0.275%,鉀素0.891%。大麻給予充分氮、磷、鉀肥時;其莖中纖維的形成過程進行最強烈。在完全肥料組成中,以氮素作用最大;缺氮時,磷、鉀肥對纖維形成所起作用顯得很弱。因此,要提高纖維形成過程,早期施氮是很重要的。晚期施氮,對初生纖維形成作用不大,但能增加次生纖維的形成。施氮過多,纖維變粗,強力降低,還會引起病害。 不少試驗研究證明,氮磷或氮鉀配合使用,比單施氮肥效果好。氮磷鉀三者配合使用,增產效果更是顯著。這是因為磷肥有提高纖維品質纖維強度和彈性和種子產量的效果,鉀肥有提高纖維產量和品質,以及種子含油量的效果,鉀比磷更加影響纖維品質,缺磷影響氮的吸收。實踐證明,化肥與農家有機肥配合使用對提高纖維產量和品種具有重要作用。 大麻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鉀三要素是不同的。大麻在開花前的整個營養生長期內均需要大量的氮肥,尤其是前6-8周對氮的吸收比較集中,但氮素過多對纖維含量和纖維強度不利。大麻在整個生長期期內均需要穩定的磷肥供應,直到開花前對磷的需求持續增加,而且磷能促進大麻對氮的有效吸收。從發芽到收穫,大麻對鉀的需要量持續增加,在纖維形成期內達到最大值。鉀的纖維質量的影響比磷要大。大麻不同型別品種,對氮磷鉀的吸收和利用是有差異的。一般早熟種大麻吸收和利用養分較不均衡,在它最初二個月內吸收養料佔3/4,而絕大部分養料消耗在現蕾到開花的短時期內;晚熟種大麻吸收、利用養料比較均衡。早熟種大麻播後20-25天吸收氮、鉀達高峰。雄株從苗期到開花前吸收氮素較多於雌株;雌株在開花期吸收氮素較多於雄襪。 某些微量元素如銅、鈉、硼、錳、鋅等對大麻生長和提高纖維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實踐證明,鉀、錳、鎂對大麻產量和纖維發育影響最大,錳、鎂、鉀十鎂,增產27-30%,鉀、鉀十錳增產15-17%。
土壤
大麻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種植大麻一般以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土質鬆軟肥沃,富含有機質,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地塊為最好。不同品種的大麻對土壤的PH要求稍有不同,一般土壤pH值以5.8-7.8的弱酸性到弱鹼性為宜。在各種土壤中,砂質壤土最適宜種大麻,其次為粘質壤上,重粘土、砂土、重鹼土都不好。砂土容易遭旱;重粘土排水不良,春雨積水,容易爛根,也容易遭旱;重鹼土容易缺苗,產量也低。中國南方著名麻區之一—安徽六安麻區靠淠河、史河的河灣二岸種麻,多選油沙土、黑土、白砂土、黃夾沙種麻,黃土、粘土不種麻。中國北方著名麻區—山東萊蕪、泰安麻區,多在汶河流域二岸種麻。其他各省麻區也大都利用河、湖兩岸沖積上種麻。中國大麻主要分佈於河流沿岸的沖積土壤,也有不少山區栽培大麻,多分佈於山澗兩側的沖積土上,少數分佈在山坡黃壤和紅壤上。一般山坡地種植的大麻產量較低。 土壤性質不但影響產量,而且影響纖維質量。
播種育苗
大麻的生長髮育需要有效積溫24-32℃。幼苗能耐-5-3℃霜凍,短時間低溫不致影響麻苗生長。生產上多於早春地表下5釐米處土溫在8℃以上時播種。麻苗出土後30天內,多不灌溉,以控苗促根。根據雌、雄苗形態上的差異,可在定苗時選留雄苗拔除雌苗,以提高纖維品質。採種麻田則選留雌苗。大麻生長的適宜氣溫為19-23℃。麻株日平均生長3-5釐米,生長高峰時可達10釐米左右。此時能耐大氣乾旱而不耐土壤乾旱,故多從出苗1個月後開始連續灌溉,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在80%左右。結合灌溉早施、重施速效性肥料可促進長莖。留苗密度因各地栽培方式而異,一般早熟品種每畝留苗8-15萬株,晚熟品種3-5萬株。
施肥措施
各種營養元素對大麻纖維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大麻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對N、P、K三要素的要求:以N素最多、K次之、P最少。N素肥料對大麻增產起主要作用,NP或NK肥配合施用比單施N素肥料效果好,N、P、K三要素配合施用增產效果更好。
微量元素施用適當,對大麻的產量與品質也有促進作用。在泥炭土、黑土上施用硼肥、錳肥+鋅肥或硼+錳+鋅等都有增加種子和莖杆纖維的作用。在泥炭土上施用銅肥有提高長纖維率的效果,施硼肥+銅增產纖維顯著。鈉可部分代替鉀,對提高纖維產量和品質有良好的作用。
增施基肥、早施追肥
中國各地麻農多用有機肥作基肥,一般施有機肥30—40t/h㎡,結合秋季深耕翻入底層,或在春耕時淺翻入土。大麻基肥一般要佔總施肥量的70%—80%。各地還有在播種前於土壤表層施入豆餅、麻渣、人畜糞尿或化肥的習慣,使土壤全耕作層肥力充足,遲效肥與速效肥結合既滿足幼苗階段對速效養分的需要,也能較好地保證快速生長期的養分供應。
各種細肥包括餅肥和化肥對大麻產量的效果也不同。據試驗研究,在施用圈肥60t/h㎡的基礎上,加施餅肥1500kg/h㎡,纖維產量為1477kg/h㎡;施圈肥20t/h㎡和硫酸銨225kg/h㎡,纖維產量1380kg/h㎡;施硫酸銨502.5kg/h㎡、過磷酸鈣136.5kg/h㎡、硫酸鉀67kg/h㎡,纖維產量1328kg/h㎡。施餅肥比其他肥增產6.1%—10.1%,施用餅肥的出麻率也較高。各種有機肥的增產效果也不同,據試驗研究,施農家肥均為25 t/h㎡:其中施火糞土纖維產量為1532kg/h㎡、施雞圈糞的為1460kg/h㎡、施豬圈糞的為1279kg/h㎡、施馬糞土的為1137kg/h㎡、以大糞土和雞圈糞的增產效果較好。
不同化肥種類其增產效果也不同。據試驗,在施圈肥60t/h㎡作基肥的基礎上,追施純氮60kg/h㎡,其中施尿素的纖維產量為1467kg/h㎡、施硫酸銨和碳酸氫銨,纖維是量分別為1406kg/h㎡和1357kg/h㎡,不追肥的僅1072.5kg/h㎡。以尿素的增產效果最好。
大麻追肥,一般宜早。以苗高25—750px、將進入快速生長期時,結合灌頭水追肥為最適宜。這時追肥要比株高1m時追肥增產5%—15%。追施化肥量一般每公頃用尿素112.5—150kg。有的麻區還在灌二、三水時,對弱苗追偏肥的。此外,有的麻區強調多施基肥而不施追肥,原因是避免化肥量少、撒施不勻,引起田間麻株相互競長,造成生長不齊,小麻增多,出麻率降低等。因此,追肥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
播種方法
精選種子
生產實踐證明,精選種子是培育早苗、齊苗、壯苗的一項有效措施。播種用的種子要經過風選和篩選,除去癟籽、嫩籽、雜質,挑選飽滿、千粒重高、大小均勻、色澤新鮮且發芽率高的種子作種,達到提高出苗率和苗全苗齊苗壯的要求。據調查,使用成熟不良或千粒重低的種子播種,發芽率降低20%—25%,出苗不齊,幼苗瘦弱,易感染病蟲,且小麻率高。用隔年的陳種種皮呈暗綠色播種,發芽率大大降低,會造成嚴重缺苗斷壟。
確定適宜播種期
大麻種子能在低溫1—3℃條件下發芽,其幼苗又有忍耐短暫低溫的能力,因而形成各麻區播種期的幅度都比較大。從各地大麻播種期看,由於氣候、土壤、品種、輪作制度的不同,差異很大。遼寧在4月上旬,吉林、黑龍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河北麻區沙壤土於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而陰溼冷涼的下潮地或粘壤土則延到5月下旬播種。山東泰安麻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春麻。6月上旬播種的則為夏麻。
大麻播種期與栽培利用目的不同有關。採麻栽培時,一般適時早播;而採種栽培的,為使種子灌溉漿成熟階段處在秋季冷涼的氣候條件下,一般播種較晚。播種期還要與當地收穫時漚麻水溫相合拍。大麻在5—250px土溫上升到8—10℃以上時播種,從播種到出苗10—15天。在此種情況下,儘早播種,苗期時間長、根系扎得深,能起到培育壯苗的作用。苗壯又為快速生長打下基礎,使麻株生長加快,麻田群體整齊,增加有效株數,提高出麻率和增加纖維產量。早播快長又為適時早收,利用較溫暖的水溫漚麻,達到高產優質,經濟效益高的效果。因此,大麻適時早播,既要注意到播種時的地溫和快速生長期的氣溫19—23℃,還要兼顧到漚麻時所要求的水溫20℃以上,只有三者很好結合,才能起到綜合效果。
播種方式
各地大麻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點播三種。採種栽培常用點播,也有條播和撒播的。採麻栽培多用撒播與條播。纖維用大麻適於密植,在面積栽培時應採用條播。條播有下籽均勻、播深一致、出苗整齊、便於田間管理等優點。機械條播的行距為312.5px—375px,耬條播的行距一般為325px左右,株距均為5—150px。窄行機機械條行距為187.5px,據試驗表明,每公頃留苗60萬株、120萬株時,窄行機條播的產量比375px機條播分別增產21.2%和8.7%。
播種量及播種深度
中國各地大麻的播種量相差很大,每公頃播種量為15—105kg不等,隨品種、栽培目的及播種方式不同而異。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播量多、千粒重高的品種比低的品種播量多、採麻栽培比採種栽培播量多、寬幅條播比機條播或耬播播量多。同時地區差別也很大,如浙江杭州每公頃播7.5kg左右,四川溫江每公頃播22.5—30kg,安徽六安每公頃播45—52.5kg,河南固始播52.5—60kg,山西長治播75kg,而山東萊蕪則播到90—105kg。大麻種子頂土力弱,宜於淺播。在條播地區以播深75px為適當,超過175px則嚴重影響麻苗出土;在撒播地區一般覆土50px較為適宜。
種植密度
產量構成因素。大麻纖維產量的高低,取決於單位面積的有效株數、株高工藝長度、莖粗與出麻率幾個因素的最佳組織。一般情況下,單位面積內有效株數多、植株長的高而整齊、麻莖上、下粗細均勻、工藝長度與出麻率高,就能獲較高的纖維產量。提高種植度是增加有效株數的重要途徑。但密度過大,則株高下降。小麻死麻增多,單株產量降低,單位面積產量亦隨密度加大而減少。
單位面積有效株數的變幅很大,據調查,大播種450—525粒/ ㎡的情況下,從播種粒數、留苗數、成株數與突收有效株數的關係來看,一般出苗數約為播種粒數的70%留苗數約為出苗數的50%,成株數約為留苗數的60%—70%,而實收有效株數僅為成株數的70%,實收株數為60—75萬株/h㎡,成株數中小麻與死株約佔30%。
株高、莖粗與出麻率體現株產量。密度對株高的影響是主要的。據試驗研究,不同水肥條件下株高均以每公頃留苗75—150萬株幅度內保持高峰,株高達160—6750px;超過100萬株,則株高隨密度的增大而遞減;留苗密度為300—600萬株/h㎡時,株高由3250px降低到2000px。莖粗也同樣隨密度的增大而遞減。據試驗研究,每公頃留畝30、60、90、120萬株的莖粗分別為0.849、0.728、0.667、14.45px。出麻率受莖粗的影響很大。由於形成層分化的木質部細胞較多,分化的韌皮部細胞較少,故麻莖較細的出麻率高,麻莖較粗的出麻率低。因此,應當研究出特定條件下的有效株數、植株高、莖粗、出麻率等,使之達到最佳組合,來提高大麻纖維產量。
大麻較耐大氣乾旱,而不耐土壤乾旱。在年降水量600—700mm以上地區均能生長良好。快速生長期土壤溼度宜高,以土壤水分為土壤田間持水量的70%—80%時,生長髮育最好。土壤水分不足,種植密度不宜過大,水分充足包括降雨,則宜實行密植,達到增產的目的。適宜的栽培密度,各麻區也有一定差異。如黑龍江在不同肥水條件下均以留苗120—150萬株/h㎡的產量最高;山西、陝西以120萬株/h㎡的產量最高;安徽六安則以留苗37.5、52.5萬株/h㎡的產量最高,故合理密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田間管理
大麻自播種到出苗通常需10—15天。從出苗到快速生長期開始是大麻的苗期階段。在此期間麻田管理的中心任務是確保全苗,促進根系發育,培養整齊健壯的幼苗群體,為進入快速生長打好基礎。
播後鬆土
大麻播種淺,特別是撒播及畦播地區播種更淺、撒播種子後,一般要用撓鉤或手耙縱橫向鬆土多遍,使表土充分細碎覆土均勻、讓種子緊密接觸溼土,順利發芽出苗。播後遇雨,地幹表土硬殼影響出苗,要及時輕耙,破除板結,以免幼苗在土中窩黃和造成缺苗。
間苗與定苗
大麻間苗定苗是一項細緻的工作,是麻田留足基本苗、保證密植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一般間苗和定苗各一次,要求做到早間留勻適時定苗,達到培育壯苗的要求。間苗宜在出苗後10—15天內進行,要求間弱去強留中間,拔除過密的堆軒和生長過高及病弱苗,按預定密度的要求,留勻苗距,使之生長整齊一致。有的麻區間苗兩次,第一次在出苗後7—10天進行,只做疏苗工作;第二次則在出苗後10—15天進行,拔高去弱留中間,苗高14—500px時進行定苗。採麻栽培的宜多留雄體,以提高纖維品質;採種栽培的可適當多留雌株,以增加麻籽產量。在定苗時,經驗豐富的麻農可大致分辨出雌雄,即幼苗葉片尖窄,葉色淡綠、頂梢略尖的多為雄麻;反之,葉片較寬,葉色深綠,頂梢大而平的多是雌麻,“花麻雄株尖頭,子麻雌株平頂”。
中耕與蹲苗
中耕是苗期的重要管理措施,具在鬆土除草、散溼增溫、促下控上,使幼苗主根深扎和較早較快地生長側根的作用。麻田要早中耕、細中耕。一般中耕兩次,除結合間定苗進行中耕外,在麻田封行前再進行一次中耕。麻田細中耕是中國麻農的傳統經驗。河南史河麻區就有“鋤草如繡花,一碰一個疤”之說。史河麻區採用約150px寬的小鋤,輕輕鋤出雜草和矮劣麻苗,不碰傷留下的苗,以免形成傷疤,妨礙麻株生長,降低纖維產量和品質。高肥密植而又底墒充足的麻田宜多中耕,並進行蹲苗。蹲苗的時期在幼苗後期至快速生長期到來之前。蹲苗可使幼苗根系深扎,控制旺苗長勢,促進弱苗趕上壯苗,以提高麻田群體的整齊度,這樣麻株群體在以後能均衡生長、減少弱株,這是高肥密植麻田增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具體操作方法是:苗期階段多中耕,雨後中耕鬆土;中耕深度由淺而深,始終保持土表疏鬆乾燥,而下層保蓄一定水分;延遲灌頭水和追肥,使之達到更好的蹲苗效果。但蹲苗要適度,只有在幼苗不嚴重受旱、不缺肥的情況下,才能起到良好作用。否則麻株受旱,出現“小老苗”,造成減產。
灌溉與排澇
麻菌生長到750px左右,進入快速生長。從進入快速生長到雄株開花,是大麻生長髮育最旺盛的快速生長期。據試驗研究,大麻快速生長期所耗水量佔全生育期總耗水量的62.9%—69.8%,維持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適於這一時期對水分的需要。大麻快速生長期時間短、生長量大、幹物質積累多,消耗水分最多,必須抓好灌溉。
北方麻區在大麻快速生長期,正值乾旱少雨季節,灌溉與否對產量影響很大。據試驗,灌水3—5次的比不灌水的增產19%—27%。華北麻區多為水澆麻地種麻,一般少的灌3—4次,多的7—10次。10天內無雨田間顯旱早就進行灌溉。華北麻區一般也是5—6份缺雨,一般風麻梢頂部二、三片葉色呈黑綠,表示缺水,頂部葉發黃則嚴重缺水,需進行灌溉。灌水需注意“頭水輕、二水飽”,即第一次灌水需輕灌,因此時大麻根系尚弱、不耐水,水量過大容易造成土壤過溼甚至區域性淹漬,對根系發育不利;同時頭水過大,造成土壤板結龜裂,裂縫傷根,也影響麻株生長。灌頭水後,麻株迅速生長,側根大量發生,需及時灌二水。如二水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根系和麻株長高、增粗,形成“老苗”,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一般在頭水後3—5天,土表一干就灌二水,水量比頭水大些。此後視土壤旱情增加灌水次數,以在快速生長期始終保持土壤溼潤為好。另外,當麻株高130—4250px時,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特別是密度大的麻田,雨後常出現田間高溫高溼,蒸騰量大,導致死麻、爛麻。因此,雨後亦應緊接灌水,以改善田間小氣候,麻農稱之為“解熱水”。
大麻開花期長,並進入皮層增厚時期,這時應適當控制土壤水分,有利纖維成熟。同時開花後落葉漸多,覆蓋土面,保持土壤溼潤。故此時一般不需灌水。但在採麻栽培及收穫前4—5天要灌水一次,增加麻株含水量,便於鐮割和縮短漚麻時間,提高纖維色澤和柔軟度。採種栽培或雌、雄麻分期收穫的地區,雌株種子成熟要比工藝成熟晚30—40天,在此期間應根據田間水分狀況,適當灌水,使種子灌漿成熟好,提高種子產量。
後期生長階段,麻株高大,無論採麻或採種栽培,均應在灌水前注意氣候變化、防止灌水時或灌水後遇風倒伏。
病蟲防治
在中國大麻產區,蟲害較多、為害較重,病害較少,為害也輕。
大麻的害蟲還有玉米螟、朝鮮黑金龜子、螻蛄、地老虎、金針蟲、蝸牛、造橋蟲、粘蟲等。螻蛄、地老虎為害幼苗,可捕殺或堆草加毒餌誘殺;蝸牛使麻葉和麻梢粘在一起,抑制生長,可噴石灰液毒殺,其他害蟲如發生嚴重可進行藥劑防治。
大麻的病害還有:大麻立枯病、大麻露菌病或稱霜黴病、大麻根線蟲病、大麻白絹病、大麻細菌病、大麻白紋羽病、大麻疫病等,但為害不普遍且不嚴重,在此描述從略。
麻葉甲
俗稱麻跳蚤或地蹦子、地狗子,為一種青銅綠色的甲蟲。該蟲體長1.8—2.6mm,翅鞘先端濃赤褐色,腿節非常發達,善於跳躍。中國各地麻區均有發生,東北麻區每年發生一次,山東等麻區每次發生兩次。麻葉甲以成蟲在土中1—37.5px處或麻葉、殘草、植物殘株及土壤裂縫處越冬。成蟲啃食大麻葉片成許多小孔,影響麻株生長,也啃食花序和未成熟種子,以苗期為害嚴重。
防治方法:除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外,還可用八股根及山槐根葉0.5kg,加水2.5kg煮一小時的藥液噴殺;實行輪作,清除田間雜草,可減輕為害。
大麻小象鼻蟲
此蟲專食大麻,在安徽等地為害嚴重。成蟲為害麻蟲、麻鞘和腋芽,使麻株停止生長,從腋芽發杈,形成雙頭。幼蟲蛀食麻莖,受傷處呈腫瘤狀,遇大風易折斷,影響纖維產量和品質,成蟲為灰褐色的小型甲蟲,體長2.3—2.8mm,體寬1.4—1.9mm,呈卵圓形,口吻甚長,雄蟲腹端稍圓形,初產時無色透明,長0.5mm,寬0.3—0.35mm,近孵化進變為暗紫色,長0.7mm,寬0.4—0.43mm。幼蟲乳白色,體彎象新月形。老熟幼蟲為黃白色,體長3.3—3.8mm。蛹乳白色,長2.35—2.8mm,藏匿於圓形的土繭內。
防治方法:應掌握在成蟲剛出土還未產卵之前進行藥劑防治。
大麻天牛
中國大麻產區均有發生,以華北和西北較多。被害麻株遇大風易折斷,麻皮多呈斷條,纖維減產,品質降低。成蟲為暗褐色,圓柱形甲蟲,胸部和肩上有兩條白帶;以幼蟲越冬;6—7月間變為成蟲。幼蟲鑽入麻莖中蛀食,逐步向麻莖基部移動,蟲口處有蟲糞痕跡。
防治方法:燒掉麻根、麻桿。6月下旬藥劑防治。
大麻褐斑病或稱大麻斑點病
多數在老葉上發生,最初葉表面出現,暗褐色斑點,以後斑點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中央部分變成淡褐色,周圍蒼黃色,背面密生灰色的黴。此病多在7月發生,為害嚴重時形成早期落葉。
防治方法:氮磷鉀三要素肥料配合使用,增強麻株抗病力;發病時噴波爾多液2—3次。
大麻菌核病
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在高溫多溼條件下發生最快。一般於苗高750px時在麻苗離地250px處發生灰黑色不規則形病斑,漸次擴大並密生黑灰色的黴,幼苗即在此折斷死亡。當麻株長到1m以上發生此病時,葉片出現不規則形黃白色病斑,其上有許多黑色的鼠屎狀的菌核。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燒草;發病初期噴波爾多液2—3次。
大麻白星病
此病發生於葉部。最初病葉表面沿葉脈處有黃白色或黃褐色小斑點,橢圓形或三角形,長1mm左右。其後病斑擴大與鄰近病斑連線形成大4—8×3—5mm的病斑。病斑中央變成黑色或灰白色的粉狀物,周圍部分灰初褐色或黃褐色。此病在東北常有發生,一般施肥多且陰溼的麻地發病較重,受害嚴重時落葉早,生長受阻,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摘下病葉燒掉;注意排水;發病初期噴波爾多液2—3次。
收割方式
收穫期
大麻雌、雄株成熟不一致。雄株於開花末期工藝成熟,雌株則要到主莖花序中部種子成熟時才達到種子成熟。雌、雄株成熟期相差30—40天。因此,大麻是適宜分期收穫的。中國甘肅、河南、安徽、貴州、寧夏等麻區習慣於分期收穫。第一次在雄株開花末期收割雄株,第二次在雌花主莖花序中部種子成熟時收割雌株。收穫早晚對大麻纖維產量和品質有很大關係。據試驗表明,以雄株開花期收穫,纖維產量高、品質好;收穫越晚,產量越高,但纖維粗硬,品質變劣;收穫過早,則纖維不成熟,雖色白、柔軟,但強力降低。
收割
“麻根刈齊土,麻梢砍得嫩”,是各地麻農收割砍麻的標準。據調查,砍麻時麻茬留75px,每公頃少收纖維112.5kg,麻梢多削去175px,每公頃少收纖維37.5kg。因此,收割時應用鐮刀貼地平割,隨即打淨麻葉,削去梢頭,並按麻莖高矮粗細和成熟度分級束捆,準備漚麻。並做到當天收割、當天裝筏下水漚麻。麻捆不宜放置露天曝晒,因麻桿晒乾後漚麻,麻梢部的麻皮與麻骨不易分離。造成損失。
大麻室內種植技術
發芽方法
最好的發芽方法是用最天然的方法,即是用泥土發芽而不是用棉花、紙巾、岩棉或其它材料。用泥土發芽成功率最高,而且比較不易損壞新鮮發芽的種子。
以下是發芽的步驟:
1 弄溼土壤。
2 弄大約1釐米深的小洞。
3 把一株種子放進洞裡。
4 用泥土把洞封上。
如果種子的質量好體積大、呈深黑色而且新鮮,可等待到合適的時間發芽。因此,必須製造最合適的溫度及溼度讓種子發芽。種子需放在太陽熱力可直達的土壤上。如果環境不理想,種子會晚一點才發芽。還有,千萬不要把種子埋在太深處,因為幼芽可能永遠不能伸出泥土的表面。
種子通常在2-5天內發芽。如果在10天內還沒有發芽,種子可能仍是處於休眠或老化狀態。如果種子非常新鮮,則可能仍處於休眠睡眠狀態。這情況下,你應讓種子慢慢發芽,一般約4個月左右。如果種子已老化,則不會發芽。
燈光
氣體放射燈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是室內種植大麻的最好人造光源,有3種選擇:包括高壓鈉燈泡High Pressure Sodium lamp、金屬鹵素燈泡Metal Halide lamp以及水銀燈泡Mercury Vapor lamp。高壓鈉燈的燈光帶黃。
HPS燈泡是戶內種植者最常用的。 利浦有以下幾種型別提供:
- MASTER SON-T PIA 新一代管形商壓鈉氣燈是效率最高的鈉氣燈,提升壓力後每瓦特達150流。
- MASTER SON-T PIA AGRO 特別的電磁波譜會有更多的藍光,讓植物生長更密,特別適合低光度燈光。
在開花時, 不要使用太多黃光,例如SON T PLUS 燈泡。如果用這種燈收成會減少大約20%。 此外不要使用MASTER SON-T PIA管形高壓鈉氣燈用於街燈,要使用MASTER SON-T PIA GREEN POWER燈泡。另外,菲利浦公司建議在沒有任何陽光下,應同時使用高壓鈉燈泡和MASTER HPI-T PLUS。但許多人使用每平方米用一盞600瓦特燈,而且收成很好。一切取決其它環境因素。如果在大空間裡種植,而可完全控制溫度和溼度,一盞600甚至1000瓦特的燈泡都可有很好的收成。但如果你在房間裡種植的話,要經常保持溫度和溼度是非常困難的。這情況下,最好選擇每平方米400瓦特。據菲利浦稱,他們出產的燈泡可連續使用大約10,000小時而燈光不會明顯減弱。如每天使用燈泡12小時,他們的壽命可超過兩年。
生長期發芽後,植物就會開始生長。 即表示植物會盡力進行光合作用、長高並且每對葉子的末端會長出花蕾。花蕾會位於在植物的頂端和枝莖的節間部份。
由種子發芽生長的植物會自動處於生長狀態一段時間,無論用那一種光源也不會影響生長期。 另一方面,花蕾會立刻對光有反應。當放在一個12/12即每天12 小時有光和12 小時黑暗時,它會開始開花。
植物可無限期處於生長期。你可自由決定什麼時候迫使植物開花。記著,植物每天最少要有14小時的光,否則永遠不會開花。植物應有10釐米到2.5米長,才可迫使開花。但你可因應目標及空間自由決定植物可生長到那個高度才迫使開花。開花只要光暗週期得宜,即有11-13小時的黑暗週期;植物可隨時開花或結果,尤其是當由秋天進入冬天,而變得日短夜長時。要注意的是,無需要完全黑暗,而不讓有少量燈光照到植物,因為這可能會完全破壞開花的目標。相反,如果在戶外種植的話,則要留意街燈會影響到植物的開花。而且,如果改變了光暗的週期,例如16/8每天16小時光,8小時黑暗,植物可能會留在生長期而不開花。開啟燈光之後2到3星期後,你的植物就會被白色的雌蕊覆蓋,雌蕊會出現在從株植物的頂端,最後佈滿整株植物。這時,雌蕊會變成花蕾,直至佈滿整株植物。 12/12的開花週期一般需時7至9星期。如你認為已有足夠的花蕾,以縮少開花週期;只需將光暗週期變成8/10每天8個小時的光,10個小時的黑暗 即可。之後,植物會開始迅速成熟,能夠在2-3星期內收成。在這模式下,收成時間會比較快,但收成亦會比較少。植物的營養
在荷蘭,很容易在很多特別的商店買到用來種植特殊植物的養料,包括給戶外及戶內種植的養料以及岩棉、椰子等基體物,以及像sativa和indica的植物。但如果在土壤上種植,用馬或牛的糞便做養料也不錯。又或者在一般花店可買到的植物養料。
決定種植地點好與壞的3個主要因素是氮、磷和鉀。在養料方面,這3種成份通常會按照氮─磷─鉀N-P-K的次序列在植物養料的標籤上。 20-20-20的植物養料有20%的氮。其它成份包括鈣、硫和鎂。微量原素方面有硼、銅、鉬、鋅、鐵和錳。不同的養料成份用於不同的需要及植物的生長階段。例如發芽及根生長期,應用含磷比較高的養料而比較少的氮和鉀。相反生長期期間,就不需要那麼多磷。開花則需要大量的的磷和鉀。
酸鹼度pH.和肥料
酸鹼度會影響植物吸收養料。6.7至5.8的酸鹼度最合適,可保證不會影響養料吸收。用水栽法種植時要營養液的酸鹼度合適才可用來栽作植物。磷酸會令酸度增加,這時可加入石灰或碳酸鉀中和酸度。建議買一部可用在土壤、水、及水栽溶液的pH儀,這樣就可以確保不會太鹼或太酸。大多數肥料會改變土壤的酸鹼度。土壤新增肥料後通常會導致酸度增加。但一段時間後,土壤分解肥料時所製造出的鹽份會令土壤變得越來越酸,最後鹽份會阻礙植物的生長,令葉子變褐色。此外,如果植物繼續老去,根部就越難將養料帶到葉子去。
通風系統
由於HPS燈會發出熱力,所以必須使用氣泵及可搖動的風扇。氣泵可將多餘熱氣及水份帶走。而風扇則可以防止花蕾腐爛。氣泵需要與恆溫器連在一起。但要注意的是,氣泵決不能停止操作則鄰居會嗅到大麻植物的氣味。一般熱空氣會上升到天花,而冷空氣則會近地面。空氣會自動由戶外進入室入,所以不需要加氣泵。 空氣出的直徑應該一樣,這樣就不會影響氣泵的效能。
溫度和溼度
溫度應該約攝氏28度,但不應超過攝氏32度,亦不應低過攝氏17度。應防止溫差上落超過攝氏10度,因為溫差太大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溫度超過攝氏32度,花蕾會蓬鬆,併產生極少四氫大麻醇。如溫度下降到攝氏17度以下,植物會停止生長,莖子會轉紫色,花蕾會生長變慢,不會長大。但奇怪的是,低溫反而會令大麻產生更多四氫大麻醇。
對相溼度方面要保持在50%至60%之間。如果在另一間房、櫃或罐子進行無性繁殖的話,溼度要保持在80%,因為無性繁殖的大麻還沒有生根。記住在生長期及開花期間,溼度不可超過60%,因為會嚴重破壞碳過濾器。另一方面,溼度太低又會強破壞收成。如可以的話,放一部蒸汽機可改善溼度。在收成期的後期溼度儘可越低越好,防止花蕾腐爛。
據說,溫度高一些可增長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我自己認為,最好是保持溫度適中,這樣就可以有高的四氫大麻醇收成。溫度太高的話,雖然花蕾比較大,但質量反而會下降。
收成和弄乾
當花成熟時,就可收成了。通常,當白色的雌蕊開始變棕色、橙色等時,並移向假種子莢,即代表已可收成了。充滿樹脂的種子莢是用來結種子的,而成熟的花蕾會有紅和金色的毛髮。
如果早了收成,而只有少數雌蕊變了色,花蕾會有更純的四氫大麻醇THC和較少的大麻醇CBD和大麻二醇CBN。THC的比例較高的話會比較”上腦”興奮,而CBD 和CBN比較高的話,就會比較”麻木”遲鈍或模模糊糊。晚一點收成的話,即花蕾完全成熟時才收成,CBN和CBD比例就比較高,相比來說你可能不會喜歡,尤其是你嘗試了不同時間收成的樣本後。
收成時,取出整株大麻植物,用剪刀切去在花蕾以外的全部葉子。不要切下花蕾裡的葉,而是四周的葉。然後,用一條線將所有植物頭朝下懸掛起來。將花蕾弄乾直到脆得可折斷為止。如放在一個黑暗通風的房間內,乾燥過程通常需時4至10天。千萬不要強行迫使花蕾乾透,因為可能會毀壞你的收成。當花蕾完全乾透後,就可以從樹枝上剪下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