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種植天麻的方法

  天麻是一種名貴中藥,那麼四川天麻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選育苗地

  選擇溼潤透氣和滲水性良好、疏鬆、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挖深35釐米,長寬各85釐米的坑穴栽培。選地時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此外還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場所種植天麻。

  二、培育菌床

  種植天麻先要培養好蜜環菌菌材或菌床。一般闊葉樹均可用來作培養蜜環菌的材料,但以槲、櫟、板栗、栓皮櫟等樹種為好。

  三、種子處理

  1、選種:

  選取當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種選出再篩選,揀除爛麻、畸形麻等劣質麻種,最後確定為個頭相當、健壯、外觀整齊、個頭大、成色好、無創傷的天麻作為次年使用的麻種。

  2、拌種:

  用新高脂膜10-50倍液拌種,防止病害侵入。將坑底挖鬆,整平後鋪上一層闊葉樹樹葉及腐殖土,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木材均勻擺在坑底,材間距離6-8釐米,每窩放6-8根木材。栽時把密環菌枝緊靠放在木材兩側魚鱗口處,再把天麻種子放在菌枝和木材處,以便使兩者很快建立營養共生關係。之後把剩餘的蜜環菌種分成黃豆大小的顆粒,均勻散放在木材中間。之後用腐殖土或細沙填平,輕輕壓緊,不留空隙。若種子和菌種、菌枝數量多,可以在第一層上面再栽培一層,方法同上。但注意上、下木材方成”井“字形。最後在上面覆蓋細土15釐米左右,蓋枯枝落葉,成龜背形,略高於地面,以利排水。

  四、繁殖分類

  天麻繁殖主要以塊莖繁殖,或可用種子繁殖。但其種子無胚乳,胚未分化,自身不能為萌發提供營養來源。在自然條件下,種子萌發除普通綠色植物所需的條件下,還需有真菌參加。

  1、塊莖繁殖

  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長快,時間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養好菌床。適宜蜜環菌生長的樹種,常用殼鬥科的青槓、槲櫟、栓皮櫟、毛慄等,以樹皮厚、木質堅硬、耐腐性強的闊葉樹為好。

  將選好的木材鋸成40-50釐米長的木棒,樹皮砍成魚鱗口。在選好的地塊,於栽前2-3個月,挖深25-30釐米、寬60釐米、長度據地形而定的窖。窖底鬆土整平,鋪放一層幹樹葉或腐殖質土,用處理好的新木棒與帶蜜環菌的木材***俗稱菌材***間隔擺1層,相鄰二棒間的距離為6-7釐米,中間可夾些闊葉樹的樹枝,用腐殖質土填實空隙,以防雜菌汙染,再覆土3-4釐米。同法擺第二層,上覆土10釐米。保持窖內溼潤,上蓋雜草遮蔭降溫保溼使蜜環菌正常生長,即成菌床。選無病斑、無凍害、不腐爛的塊莖作種栽,大小分開,分別栽培。栽植時,把種麻平行擺放在菌棒間的溝內,緊靠菌棒,用腐殖質土填平空隙,再蓋上3釐米,以不見底層菌材為宜。同法栽第二層,最後蓋上10-15釐米,上蓋一層樹葉雜草,保持土壤溼潤,越冬期間加厚覆土層,以防凍害。如採用人工菌床和塑料袋栽培,所用種麻為生長健壯的白麻和米麻,由於採用人工控溫,栽培時間從11月至翌年4月均可進行。

  2、種子繁殖

  選擇重100克以上的天麻,隨採隨栽,抽穗時要防止陽光照射,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間可選晴天10時左右,待藥帽蓋邊緣微現花時進行。授粉後用塑料袋套住果穗,當下部果實有少量種子散出時,由下而上隨熟隨收。

  由於天麻種子壽命短,採下的蒴果應及時播種。播種時,將菌床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溼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溼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釐米,再蓋一層潮溼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釐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個,每個蒴果約有3萬粒種子,種植得當,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為塊莖繁殖的種栽。

  五、栽後管理

  天麻栽種後不需要施肥,不用鬆土除草,保持野生狀態。應經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溫15-28度。在根莖膨大期噴施藥材根大靈溶液於葉面,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溫季節應用遮陽網或樹枝遮光降溫,防止人、畜踩踏。若遇乾旱,可適量澆水。同時在雨季注意防止積水。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並加蓋樹葉防凍;6-8月高溫期,應搭棚或間作高稈作物遮蔭,雨季到來之前,清理好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以防塊莖腐爛。春、秋季節,應接受必要的日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六、採收加工

  一般在春季秋季10-11月採挖。挖出後用淘米水洗淨泥沙和天麻表面的菌索,然後放蒸籠蒸10-25分鐘,根據天麻大小而定。蒸好直接晾晒或烘乾即可,注意陰雨天防止黴變。

  四川種植天麻的方式

  ***一***準牆法

  深山區,氣溫低、溼度大,用堆培法培養茵材較合適。宜昌天麻更是這樣。

  操作方法:把地面雜草除盡整乎,先在地上鋪厚3釐米左右的河沙。如用山林中採回的野生菌種,將新材間隔3-5釐米擺故,用河沙填實空隙,然後鋪上落葉;隨即澆水或營養液增加營養***營養液用500克土豆加水5幹克砸碎取汁,或用淘米水***。接著再擺第2層.在第2層上擺放野生菌種***若加少量固體三級菌種,效果就更好了***,安放好新材.填實空隙後澆水。如此層層堆積,但一般每推培養50千克菌材為宜。若用培養好的菌材作菌種,新材、菌材可間隔擺放,填實空隙後澆水,層層如此。如果在其菌樹上放一些三級菌種,效果可提高l倍。如果全用人工培育的三級菌種培養菌材,則先將菌種安放在新材的魚鱗口內,用河沙填實空隙澆足水,填好後周圍覆蓋10釐米厚的河沙。此法消耗水分快,應注意保持溼度。

  ***二***窯培法

  在氣溫高、土壤乾燥的深山丘陵地區,天麻培養茵材應採用窖培法。

  操作方法:先挖深奶釐米的坑,疏鬆坑底,其底部要呈斜坡狀。堆放方法同堆培法,堆上3層左右。具體多少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不要過深,過深的坑,坑底溫度低發菌慢。

  ***三***半地下窖培法

  半山區氣溫溫和,水分適中,用半地下窖法培養茵材較合適。挖深30釐米、寬50-80釐米的坑,長度根據培蔭的多少。

  天麻種植技術

  天麻的生長環境: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溼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健常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

  天麻種植地的選擇:

  宜選半陰半陽的富含有機質的緩坡地、谷溝地栽種,土質以疏鬆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

  如何選天麻種:

  天麻可以作為有限繁殖和無限繁殖兩種,在選擇麻種時選取當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種選出再篩選,揀除爛麻、畸形麻等劣質麻種,最後確定為個頭相當、健壯、外觀整齊、個頭大、成色好、無創傷的天麻作為次年使用的麻種。

  天麻栽後管理:

  天麻栽種後不需要施肥,不用鬆土除草,保持野生狀態。應經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溫15-28度。在根莖膨大期噴施藥材根大靈溶液於葉面,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溫季節應用遮陽網或樹枝遮光降溫,防止人、畜踩踏。

  種植天麻的蟲害防治:

  天麻病害主要有亂根病,發生亂根病兩個原因: 一是雜菌侵樑天麻亂根;二是生長期雨水過多使天麻亂根。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栽天麻。菌材無雜菌感染,菌材間隙要填好。經常注意排水。防治方法:噴施針對***物+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滅殺。蟲害主要有蠐螬、螻蛄。防治方法:噴施針對***物進行滅殺或用燈光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