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湘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結束後需要寫的文章。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湘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著視線的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鑑於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合,讓經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製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麼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餘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最後,從文學的角度,強化春天美
這堂課的設計嘗試把散文與古詩結合,尋找散文與古詩的結合點。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鷺》。這兩段文字與《絕句》一樣經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學生回憶——大自然多麼美好,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絡。在由衷的讚美聲中,學生進入到《絕句》的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感受到了白鷺蘊含的動態美、靜態美。雖然這兩段文字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有難度,但是兩位大文豪的文筆清新雋永,帶給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養下,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薰陶,也希望能激起學生課後閱讀的興趣。這兩次的拓展是第一層次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培養審美情趣。
而關於春天成語的拓展和“遲日江山麗”的拓展是紮紮實實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這兩處拓展告訴學生: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需要將課內和課外連結起來,擴大學習的空間。
從課後學生的反映來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味,這是本堂課成功之處。但是,本課也出現了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很多問題都是點到為止,沒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動的經驗,準備不夠充分,忘記發畫紙,造成環節缺失;而最大的問題在於與學生的相處不夠和諧。正如錢瀾校長在評課中指出“學生與老師心靈的距離較遠”。
靜觀上海洋涇實驗小學的楊弋老師的課堂,老師與學生親密無間,課堂上的楊老師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她能巧妙運用教學細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啟用教學過程,在教學細節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篇二
今天,我執教了《太陽花》一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記敘了太陽花的樣子和之所以叫做太陽花的原因,讚美了太陽花的燦爛多姿和生機勃勃,表達了人對花的愛戀,花對人的啟迪.在教學中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特體驗.在互動研討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深深地感到一名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才能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才能使語文課堂更有實效.
語文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課迴歸"語文味".文中那麼多的優美詞句,品什麼詞呢 因此要有取捨.抓住最能表達文章主旨的詞句品.如:第二自然段“早晨,當太陽一露出笑臉,太陽花就樂呵呵的開放。"我採用換詞體驗的方式,"樂呵呵"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學生說可以換成"快樂","開心"等,然後通過對比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同時課件及時展現鮮花盛開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太陽花開的速度之快,開在人們意想不到之時,使人不禁驚喜,讚歎.再如,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讚美太陽花,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老師提供一些詞語,為學生鋪設臺階,能力強的同學可以不用老師提供的詞語,稍差的同學可以在詞語的幫助下表達自己的感受,體現了教學以人為本,使語言訓練更有實效.
這節課雖然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有許多不足,發人深思.
1, 預設不夠.課文第一自然段展現太陽花的外表美,作者是按照太陽花的花瓣、葉子、根的樣子寫的.這部分的教學重點,除了抓重點詞句體會太陽花的外表美,還要學習作者描寫有序的寫作方法.學生如果能按照順序彙報,對作者按太陽花生長的先後順序描寫就會充分領會.當時我是這樣提出的:你從哪體會出太陽花的美 這樣提問缺乏引領性,學生當然選擇讓他感受最深的描寫花盛開的句子彙報,而忽略莖葉一段.如果問題稍加變動,再具體一些,給學生彙報的方向,效果就會不一樣了.如果這樣問:"在太陽花的各個部分中,哪兒最先讓你感受到它的美 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會首先體會莖葉的柔美,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進行彙報,感悟寫作順序.由此可見,在備課時,教師的預設要夠,要處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體驗和習慣,每一個問題都要精心設計,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具有開放性,又要考慮文字特點,具有引領性.
2,讀缺乏層次.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預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瀏覽,默讀,輕聲讀,朗讀,師生對讀等,可以說讀貫穿教學始終.然而恰恰是老師精心設計的讀,是本課最遺憾的一筆。
篇三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其中“人、口、目、耳、手、足”6個字,認識基本筆畫“彎鉤”;誦讀兒歌,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我認為我這堂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識字教學中認讀時花去的時間太多以至於後來的書寫環節時間不夠用。在玩“找朋友”的遊戲不應該把拿生字卡片和拼音卡片的學生都叫上來,既浪費了時間又會影響組織教學,只需叫拿拼音卡片的學生上來即可,這樣不但節約了時間還達到了教學效果。生字組詞說話的環節把學生的能力預估的太高以至於學生跟不上自己的步伐,其實只要再學生組了熟悉常見的詞語之後並用之說一句話即可,老師稍做總結即可。在指導書寫的環節時應把筆畫順序板書出來在範寫。
第二課時的誦讀兒歌也沒有要求學生用手點著課本一字一字的讀,背誦時也沒有事先說 要學生合上課本。在引導學生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問題時也沒有對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肯定表揚,在做小結時也是匆匆地帶過了。
總之這堂課沒有上好,感覺一直都是匆匆忙忙地,沒有掐好時間,也沒有關注到學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體現師生互動的特點,讓課堂更加的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