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奧成功後人們興奮、自豪的心情和歡樂的場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但究竟如何操作呢?實際上,課文字身就蘊涵著許多資源可供我們開發。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課前蒐集資料,課堂上自主探究,拓展視野,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的薰陶。

  關於五環旗,學生在不經意間通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瞭解它,但那是無意識的,是零散的。在交流中,學生對五環旗的瞭解相對全面了、認識相對深刻了,這就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性的特點。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較好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開放性,進一步說明:“語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篇2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語文教學應該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基於以上觀點,本課教學開始我就向學生出示一面五環旗。這一做法立刻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致,加上學生課前已經蒐集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他們有話可說,因此他們頓時爭先恐後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情況。

  ……天真的周戎居然心憤憤而口悱悱地說:“怎麼不早些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呀?為什麼等到2008年?”一個充滿稚氣的聲音道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在幾乎凝固了的氛圍中,我用深沉的語言向同學們娓娓講述在1993年中國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2001年7月13日那個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了,那是個怎樣的不眠之夜啊!為了讓學生再用心感受一下。隨即我播放了喜訊傳來時人們狂歡的錄影。

  篇3

  1.教師個人的知識被啟用。

  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當我向大家聲情開茂地講述“為什麼不早些在中國舉辦呀?” 這個問題時,其實是我在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申奧的歷史,其艱難歷程告訴我們:成功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啊!在學生激情湧動的時刻,回放實況錄影,學習心境水到渠成。

  2.形式多樣的朗讀要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既充分發揮範讀與指導讀的作用,又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根據句式特點,設計了引讀、接讀的朗讀方式。在老師飽滿熱情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振臂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