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什麼容易上火怎麼辦

  秋季是從立秋至立冬3個月,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那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秋季上火怎麼辦

  秋季由於氣候原因,很容易上火,咽喉紅腫疼痛是上火的標誌。秋季上火怎麼辦呢?可以從飲食調理、加強鍛鍊、精神調整三方面來去火。

  飲食調理

  除了在平時要保持一個規律的生活之外,同時還要多吃一些新鮮的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等,這些食物都屬於清火的食物。特別是胡蘿蔔,除了能給人體補充維生素d之外,同時還能避免口脣乾裂等症狀的出現。

  在我們日常飲用的水中泡上一些中草藥,可以起到防燥去火的作用,例如石斛、生地、玄蔘、麥冬、甘草、桔梗,都有養陰的作用,如果出現咽喉腫痛可以泡服二花。

  在上火期間,千萬不要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同時像抽菸、喝酒、熬夜等習慣也最好不要有。同時還應該隨時保持口腔衛生,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些 “清火”藥物。而如果上火的症狀比較明顯的話,則需要及時要醫院就診,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自行服用一些清火藥物,以免火上澆油。

  加強鍛鍊

  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清晨、傍晚經常性參加一些體育健身活動,如長走、慢跑等活動專案能夠調節身心健康。秋天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

  精神調整

  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紊亂,都是造成上火的原因。要合理規劃工作學習的時間和休息時間,養好精神。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秋冬季如何養生

  養生進補,藥補不如食補

  中醫治病是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其實食物也有它的偏性。胡煒醫生說,食品一般無毒,而藥則不同,“是藥三分毒”,有許多中藥同時也是食物,所謂藥食同源。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

  百合: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認為,百合具有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功效。

  山藥:山藥為補中益氣藥,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秋冬進補前吃點山藥,有利於補品的吸收,為秋冬進補打基礎。

  紅棗:紅棗能健脾益胃、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特別是脾胃虛弱、倦怠無力的人,吃紅棗後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的功效。同時,紅棗還具有補氣養血、養血安神、舒肝解鬱的功效。

  蘿蔔:民間有“十月蘿蔔小人蔘”、“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等諺語,其藥用價值在於營養成分豐富而均衡。蘿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蘿蔔的食用方法很多,燒、炒、燉、拌、作餡、作湯等,還可醃、醬、泡、晒乾,做成各種蘿蔔製品。

  藕:鮮藕加熱後,性質變溫和,有養胃滋陰、生津、益血、止瀉的功效,能解秋燥、健腸胃。特別適合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表現為肌膚乾燥、面色無華的人食用。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蓮子:中醫認為蓮子性味甘、澀、平,入脾、腎、心經,有補脾止瀉、補腎澀精、養心安神、祛除餘暑,滋補強身之功。

  牛羊肉:進入秋季之後,寒冷的天氣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因此,秋冬季要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