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動學習怎麼辦

  被動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上不能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孩子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積極性,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家長對於孩子被動學習的解決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家長對於孩子被動學習的解決方法一

  1.激發學習願景。學習始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因此,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改善他們學習的自信狀態。只有這樣,學生學習才像草原上的獅子追捕獵物時一樣,處於主動進攻的狀態。只有這樣,學生才像高爾基說的一樣:“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2.實施分層導學。一個班級中,學生在學習行為方式、思維品質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發展的需求,實施分層導學,分層管理,改變傳統教育所實施的“齊步走”的教學模式,“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大一統”的教學進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質疑,同伴互助釋疑,也可鼓勵優等生自學;另一方面,教師對後進生在知識的生長點及疑難處應實施針對性的詳細輔導。教師要堅信每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最終能夠“掌握學習”,主動學習,只是學習速度快慢不同而已。

  3.加強過程監控。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過程決定質量。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教師都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細節和學習過程。對他們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及時給予指出,要講求談話技巧,但切不可諷刺、挖苦學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在賞識學生“閃光點”的基礎上,善意指出其不足,提出改進方向,學生既能接受,又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實踐,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落實學習過程,主動注重學習細節,主動燃燒學習激情。

  4.注重多元評價。誠如前面所說,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差異,都有其“乖巧”的一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陶行知先生也說:“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些話實質上是提醒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消除先入為主的偏見,預防“一葉障目”傾向。要用一雙慧眼去觀察瞭解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多一把評價的尺子,才會多一批優秀學生。給學生“量體裁衣”的評價才是上策,更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從而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促進學生逐步走向成功。

  家長對於孩子被動學習的解決方法二

  可以看出,孩子把上學純粹看做是為了家長,而每天到學校也只不過是迫於無奈做給家長和老師看的。他喜歡許多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書,說起課外書上的內容他可以滔滔不絕,而一提起書本知識,他一臉沮喪,毫無興趣。

  面對孩子這樣一種學習狀況,家長可謂是想盡了方法,但效果甚微。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位家長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呢?又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他擺脫這種痛苦呢?

  其實這位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意識到真正問題所在,孩子所缺乏的正是學習動機,他在課堂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教科書根本無法激起他的學習慾望。這種現象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有的同學能很快調整自己的動機水平,積極頭入到學習之中,而有的同學卻無法做到,這是值得每位家長思考的問題。可見要想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動機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對有趣的事情總是能夠投入大部分精力,而對沒有興趣的事物總是力圖排斥或避而不談。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人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如同影子陪伴著人的一生。我們知道,當你對一事物有無所知的時候就不會對它產生任何興趣,正所謂無知便無趣。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認知的傾向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沒有一定的知識,再奇妙的事物出現,你也會熟視無睹,毫無興趣,縱使有瞬間的興奮也會因知識的貧乏而稍縱即逝。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文化知識的關鍵所在,沒有知識也就不可能產生興趣,而且興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才會產生有意義的人生,才不會虛度光陰。“莫等閒白了少年頭”時,才醒悟當時無知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