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幼小階段的孩子由於還不習慣規規矩矩的上課方法,因此會產生一些討厭學習的情緒,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學生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並不矛盾,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他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於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調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學生,他們一無特長,二成績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習慣,如常上游戲廳玩遊戲。

  ***2***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只有學生學習提高了,才會使他們變得自信起來,那麼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3***儘量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老師和家長往往一廂情願地給學生施壓,還嫌不夠,家長在家也要孩子開夜車,甚至恐嚇學生,考不上大學,你就會完蛋,就別來見我。當孩子的心理和能力達不到和承受不了時,就會厭學,有的乾脆離家出走。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儘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結合中學生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富教於樂,勞逸結合。

  ***4***輔導學生的人際關係。學生人際關係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於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函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由於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係自然就差。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因此,對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學,要伸出友愛之手,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5***老師和家長要注意批評的尺度,成功時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中學生的承受能力遠不如成年人,但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在批評學生時,就要注意場合和尺度,以激勵為主,少用批評、責怪為妙。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們嚐到成功的喜悅,這能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1、向孩子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關於學習問題,家長常會“有意”地給孩子講“我過去沒學好,結果現在很不成功,在單位不順”等等。其實,對於家長的狀態,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裡。如果你現在不如意,你把它歸結到自己的過去,那麼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現在學習不好歸結到“幼兒園”或孃胎裡去,認為自己“天生”不愛學習,自己“天生”馬虎等,這樣的歸因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嗎?

  另外,有些家長也會向孩子提起自己當年成績如何突出。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了,“過去”無論如何已經過去了。

  家長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讓孩子瞭解自己。

  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實地展現自己當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醜化。

  這樣,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條生活的真實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紮實的知識基礎,那麼借用一個古老的說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那麼“無智吃力”。這一切,不用家長講,孩子都會看在眼裡,願不願沿著家長走過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瞭解孩子,因勢利導

  瞭解孩子包括瞭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這一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愛看童話的孩子,可以從對童話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認識;從對同一童話不同版本的比較入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童話。當孩子從新的角度去看童話時,他會迅速地成熟起來,自然地走出對童話的沉溺。

  對於喜歡飛機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對各種飛機效能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數學和物理的大門;通過對於飛機發展歷史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科學的大門。由於孩子以最基本的興趣作為動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會成為孩子知識的源泉。

  3、不過分介入

  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過分介入孩子學習的事。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好學不好關鍵在於自己。正像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儘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長高。

  家長的過分介入不僅沒有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為他們的學習是父母的事。

  4、創造學習條件

  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

  1***安靜的環境,這可能要求家長自己也少看電視、少打牌;

  2***讀書的氣氛,即家長自己也多讀書、看報,多討論讀書心得和相關問題;

  3***對探索“怪”問題的支援,如欣賞孩子提出的某些問題的獨到之處,幫助孩子利用圖書館或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料,為孩子要進行的某些探索性實驗提供材料及安全監護,等等。

  許多孩子並不是真的不愛學習。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有趣,資訊傳遞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

  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夠受到系統、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傳統的、面孔呆板的教學方法,使之更適合孩子興趣多樣化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的進步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