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反思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這節課有一些值得進一步發揚的方面,比如:對品詩步驟的引導、誦讀的指導、學生討論等。以上幾方面,語文組的前輩們給予了我一定的認可,同時也給我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反思和前輩們的意見整理如下:

  1、 課堂不夠緊湊。教學環節是精心設計的,但因為上課時有點緊張,有疏漏。因而上完後感覺課堂不夠緊湊。由此看來,自己的個人素養還應加強。 2、課堂應急機智不夠靈敏。課前,自己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但教室電腦突然出現問題,致使課件反映遲緩,影響了對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介紹,導致學生沒能 生動了解作者淒涼的處境,從而影響到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其實,有關作者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去回答,這樣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 習。 3、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讓學生走到前臺去,這樣效果會好一些。這雖然是一個細節,但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不可忽視。學生交流完後,我小結時,自以為比較精 當,但從錄影看,講的有點多,顯得有些囉嗦,應該結合詩歌鑑賞的要點稍作小結即可,這也是以後教學當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4、對於詩詞的鑑賞,沒能結合高考大綱中詩歌鑑賞的考察要點,加強學生自主鑑賞詩詞的能力。 5、過於著重分析個別詞句,而忽視了突出“愁”的次要細節。 6、對“愁”因進行深層探究時,應明確“詞人為什麼愁”這一問題。

  另外,還有兩個弱點: 1、自己在課堂走動太多、太隨意,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 2、口頭禪非常多。“那麼”一詞不知說了多少遍,聽起來覺得煩。

  通過這次研課磨課的教研活動,自己感慨頗多。上課是老師最基本的工作,但要上好一堂課卻很不容易。我想,自己離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距離頗遠。但如果我每節課後,都能回顧總結一下,我想,教學中的遺憾肯定會越來越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遊刃有餘。

  範文2

  聲聲慢》是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歷來為人稱道.詞中展現的家愁國愁,身世飄零之悲,令人動容.詞人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 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可以說整首詞都緊緊圍繞詞眼"愁"字展開.

  在 設計本課思路時,我主要是想讓學生在讀中品味作者的"愁".通過自讀,聽名家讀,配樂朗讀感受本首詞主要想表達的情感——愁,然後通過品讀,細讀來體悟作 者是如何展現愁的,最後探究作者"為何愁"等來展開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詞作的愁緒,我結合了多媒體,網路輔助教學.在上課之前,通過西飛一中"漫 步詩林"學習方法交流區,發表主題"如果可以,你最想了解李清照的什麼 "瞭解學生最想知道的關於李清照個人的資訊,然後充實網站內容,設計課堂思路.課堂一開始,就針對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讓大家自由的在詩歌網站瀏覽自己想 要獲知的資訊,並且播放悽美感傷的《聲聲慢》歌曲,讓學生邊上網,邊受音樂的感染,零距離的走進李清照.上課時播放《聲聲慢》的配樂朗誦,亦是希望創設傷 悲的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到本詞傷感的意境中.

  通過網路瀏覽,學生充分了解了詞人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淒涼的身世.通過知 人論世,學生對於詞人為何愁,愁之濃的原因有了清晰的認識. 其次,根據學生鑑賞詩詞毫無章法,無從下手的實際,我依然延續了鑑賞詞作的一般方法,即知人論世,找詞眼,抓意象,希望學生通過本詞的學習初步瞭解鑑賞詩 歌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了賞析詞人"怎麼愁"這個環節上.在賞析"怎麼愁"時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詞人"如何展現愁",即本文的藝術手 法.

  但是一堂課往往不是預設的,而是生成的.因而在上課時,本課課仍有不足. 第一,在聽過名家的朗誦,且配樂自讀之後,學生對朗誦明顯有了興趣,但卻因為時間的緣故,未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展現自己,更是展現自己的理解. 第二,板書雖在課前有所設計,但因為黑板太小,而未能很好的表現,以致學生沒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我說"存在缺憾的課堂是向上的動力".儘管本堂課仍有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通過自我反思,自我修改,下一堂課會更好.

  範文3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後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於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絡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侷限而且品出的“愁”脫離文字,不夠深入。於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說“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說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並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在賞析完全詞後,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感受著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著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並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說,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關於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彌補。在聽老教師的課時,我更加關注他們的設問、提示以及降低問題難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問題的設定,在課堂上注意簡練自己的評語等,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