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教學目標的特點有哪些

  《建築結構》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因此,改革高職高專院校《建築結構》教學目標設計勢在必行。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建築結構教學目標的特點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1.建築結構教學目標的特點

  《建築結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建築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目標是在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框架之下的具體化的目標,因此,高職高專類院的《建築結構》課程教學目標的特點是應該綜合考慮二者的要求。高職高專類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院校建築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面比較廣,主要面對施工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質量監督等單位,初始就業目標崗位群主要有施工員、預算員、資料員、安全員、質檢員、監理員、甲方代表等。而這些崗位的共同特點是要求從業人員具有熟讀圖紙、掌握施工工藝流程等建築施工方面的專業能力,但並未對學生的結構設計方面的能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高職高專類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不及形象思維能力,對含有大量公式推導,理論計算類的課程普遍興趣不高。因此,《建築結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建築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目標應該摒棄傳統本科教學中《建築結構》課程以培養學生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設計、鋼結構連線與結構構件設計、砌體結構設計等各種結構設計能力為主的觀念,轉而以培養學生識讀建築結構施工圖紙的能力以及進行簡單的結構計算比如腳手架的設計為主,同時利用本課程有大量理論計算與推導的特點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嚴肅嚴謹的工作作風作為本課程目標的特點。

  2. 建築結構教學目標設計注意事項

  設計教學目標時,既要要把握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標準,使課程目標貫穿和體現於教學目標之中,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師個人特長進行有創造性的設計。在高職高專類院校的《建築結構》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符合本課程的特點。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同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應該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但對不同的課程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的事實卻有意無意的在迴避。尤其是近些年來,高職高專課程教學改革風生水起,基於建構主義的專案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遍地開花,無論什麼課程都來實現一把專案式教學的盲目跟風現象不在少數。《建築結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建築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著課程自身的特點,該課程主要以建築結構及構件的設計原理和方法作為教學內容,需要大量的公式推導以及理論計算,因此,該課程屬於在認知、情感領域教學目標水平等級偏高的課程,對動作領域的教學目標要求較低。

  2***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做到重點突出。 沒有聚焦的發散是沒有意義的。一堂課在認知、情感、動作三個領域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不可能處處是重點,否則那就等於沒有重點。這個重點當然是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知識和技能,是主要矛盾,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一些愉悅或壓抑等不同的情感的,而這些情感體驗又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影響,正面的情感會對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負面的情感則相反,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在於教會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而快樂學習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更高效的獲得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是次要矛盾,不可喧賓奪主,不能過分追求課堂氣氛活躍而分散學生注意力以至於影響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3***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注重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興趣特長等因素,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講,可以將教學目標的層次分得更細,前後目標之間應有較好的銜接和過渡,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4***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注重正確界定教學目標的型別和教學目標水平層次。 這是高職高專類院校的《建築結構》教學目標設計的重點,建築結構的教學內容構建高職院校建築工類學生專業素質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些內容也是建築工程類本科生的必學內容,那麼二者的區別就在於界定教學目標的型別和教學目標水平層次的不同。比如說“建築結構計算基本原則”這一部分內容裡面有一節課內容是“按近似概率的極限狀態設計法”,這節課的內容涉及到可靠指標和失效概率等需要應用大量概率論知識,事實上,對於高職學生來講這些指標和概念的推導過程以及推導所需的技能是可以不作要求的,只需要學生能夠對概念有所理解即可,因此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型別按學習結果特徵劃為言語資訊類,按照預期學生學習之後所發生變化的行為應達到認知領域的知識、領會水平級,情感領域的目標應達到接受、反應。

  3.教學目標的概念

  1***教學目標的地位 在學校教育中,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級為學校的培養目標, 第二級水平的目標為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處在第三級水平的目標,其所描述的範圍是一個單元或一節課,是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將要完成的具體目標。

  2***教學目標的型別 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特徵理論,可以教學目標分成五種型別:言語資訊、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 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從這五方面入手全面理解和把握教學目標。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將教育目標按照預期學生學習之後所發生變化的行為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三個領域,每個領域的目標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層次。即認知領域的目標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六級水平;情感領域的目標分為接受、反應、價值化、組織、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動作領域以發展學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為基本目標,共分為七級:知覺、定向、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 3***教學目標的設計 從教學目標的定義來看,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按照確定教學目標型別、確定教學目標水平、陳述教學目標三個步驟來完成,並且每一節的教學目標設計應注意與前後章節甚至整個課程的教學目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