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顏樂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明理學有所謂氣象和顏樂之說,氣象與顏樂指的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氣象與顏樂》閱讀材料

  宋明理學有所謂氣象和顏樂之說。氣象指具有高超精神境界的聖人與賢人在其外表所表現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徵,而顏樂指凡感悟到聖人與賢人精神境界的人其內在所體悟到的一種樂趣,一表現在外,一體驗在內,內外結合,形成我國哲人特有的品質。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人自古都有一種自我欣賞的人格理想。例如,在魏晉時代,名士們嚮往一種不拘禮儀、率性縱情、風流瀟灑的風度。這些生活作風和人格形象當然是和他們的某種精神境界相聯絡的。

  到了北宋年間,理學家創導一種“聖賢氣象”,以作為他們理想的聖人和賢人的形象標準。程顥要弟子從堯舜和湯武那裡感覺到兩種精神品德:聖人有聖人的氣象,不假修習,天性純全;而賢人有賢人的氣象,修身體道,雙復其性。程顥還以自然氣象來比喻聖賢的精神面貌。按照宋明理學家的看法,儘管我們未見過孔子、顏子或孟子這些賢人,但我們從他們的《論語》《孟子》中,觀其言就可把握他們三人的三種氣象,即一種元氣無跡,一種和風微跡,另一種則是秋殺跡著。在宋明理學家看來,要學聖人必先要知聖人氣象。

  正因為如此,朱熹與呂祖謙在他們編輯的《近思錄》裡以“聖賢氣象”作為終篇。在他們看來,宋明理學家各自有他們的氣象,例如程顥和程頤的氣象就不同,在程氏弟子看來,程顥近乎顏子,有如春生,其弟子光庭如沐春風;而程頤有如孟子,近乎秋殺,其弟子游楊程門立雪。《近思錄》還記載了其他人的氣象,如說周敦頤“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說曾子“傳聖人學,其德後來不可測”,又說諸葛孔明“諸葛武侯有儒者氣象”等等。

  氣象是人的精神境界所表現於外的,別人從閱讀他們的書中可以感覺得到或看得到的。不過,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自己也有一種感覺,這是一種內在的感覺,這是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自己才能體驗得到的一種內 在的感悟。這種感悟,宋明理學家稱之為“樂”。樂就是一種自我享受或受用。

  現在大家都議論北京大學哲學系老教授為何都是長壽的,其實這就是所說的“至聖人之道”,由”化”而享有的“樂”所帶來的結果。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哲人精神境界。像賀麟、宗白華、馮友蘭、任華、張岱年、周輔成諸位教授,他們很少為繁雜事操心,只樂於哲學沉思和著述。這種樂趣其實也不只是中國哲人才有,西方哲人也會有。因為是哲學家,他們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哲人們是靠他們的哲思活著。

  ***摘編自洪漢鼎《氣象與顏樂》,《光明日報》2015年6月22日***

  《氣象與顏樂》閱讀題題目

  1.下列有關“氣象與顏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氣象”指我國哲人特有的具有高超精神境界的所表現於外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徵。

  B.“顏樂”指凡感悟到聖賢精神境界的人其內在所體悟到的超然物外的哲人精神境界。

  C.中國傳統文人自古都有一種自我欣賞的人格理想,這種人格理想就是“聖賢氣象”。

  D.北京大學哲學系老教授都長壽,這是研究哲學而獲得的顏樂精神境界所帶來的結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我國哲人特有的品質的形成,一個是表現在外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徵,一個是體驗在內的一種樂趣,需要兩者結合。

  B. 宋明理學家所創導的“聖賢氣象”是以自然氣象來比喻聖賢精神感悟的,是一種理想的聖人和賢人的內在形象標準。

  C. 宋明理學家認為,要學聖人必先要知聖人氣象,如孔子、顏子和孟子三位賢人就有三種氣象:元氣無跡,和風微跡、秋殺跡著。

  D. 宋明理學家稱之為“樂”,就是一種內在的感覺即自我享受或受用,這是有高超精神境界的人自己才能體驗得到的內在的感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魏晉時代的名士們嚮往的不拘禮儀、率性縱情、風流瀟灑的風度就是和他們的某種精神境界相聯絡的,和宋明理學所謂的氣象有關。

  B. 宋明理學家各自有他們的氣象,例如程顥和程頤的氣象就不同:程顥近乎顏子,有如春生;程頤有如孟子,近乎秋殺。

  C. 因為氣象是聖人的精神境界所表現於外的,所以別人必須從閱讀他們的書中才可以感覺得到或看得到,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D. 顏樂不只是中國哲人才有,西方哲人也會有。因為他們是哲學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很少為繁雜事操心,只樂於哲學沉思和著述。

  《氣象與顏樂》閱讀題答案

  1.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C項,“這種人格理想就是‘聖賢氣象”’於文無據,原文是“這些生活作風和人格形象當然是和他們的某種精神境界相聯絡的”,並沒有說這是“聖賢氣象”。

  2.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B項,“是以自然氣象來比喻聖賢精神感悟的”與原文不符,原文是“程顥還以自然氣象來比喻聖賢的精神面貌”,不是“感悟”而是“面貌”。“內在形象標準”應為“形象標準”。

  3.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項,“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的說法太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