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疲軟時期的營銷策略

  疲軟時期,企業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營銷,更是“內功”。過去,在經濟高速增長的環境之下,我們過於注重營銷策略,卻忽略了產品。那麼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介紹,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消費疲軟時期的四個營銷策略:

  一、減

  適當壓縮產品線,將一些競爭力弱、贏利能力差的老產品和成長性差的“夾生飯”新產品砍掉,或將其降格為區域性區域性產品,在支援力度和營銷費用上應當相應降低。

  眾所周知,新品失敗率高。在疲軟時期,因為市場容量下降,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推新品是難上加難***尤其對中高階價格帶產品而言***。所以,這一時期,企業應當放緩新產品上市速度。例如,一些白酒企業原計劃推出的中高檔白酒,當消費疲軟時代到來,就要暫緩上市,原計劃向中高檔延伸的產品也要慎重。

  在疲軟時期,消費者消費水準會相應降低,主流價格段亦會下沉。為此,企業應當找到新的主流價位段,並相應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

  二、改

  如何聚焦主流價格段呢?如果在現有的產品中,正好有某款產品位於主流消費價位段之中,可直接將這款產品升格為主打產品。

  針對新主流價格段推出一款新品是否更合適呢?

  實際上,相比推出全新產品,賦予老產品新使命的成本和風險都比較低。

  對於合適的老產品,企業可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升級,在保持原有內外包裝主體風格的前提下,在成本不變或微增的情況下進行升級,這樣既給予消費者以新奇感,又能很好利用原有的消費者基礎。

  三、加

  消費疲軟時代,新的主流價位段可能會比原有的有所降低,如果廠家原有的產品線中沒有任何一款產品位於新價格段之中,就有必要開發一款新產品。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中國。2009年上半年,水井坊和五糧液分別推出了定位中檔的往事酒和六合液酒,其目的就是覆蓋新的主流價格段。

  儘管覆蓋主流價格段非常重要,但是在市場疲軟時期推一個新產品,不僅成本高、耗時長、難度大,而且不確定性也很大。企業對此還是要慎之又慎。

  除推出全新產品外,還有一種方式可以選擇:在現有主力產品的基礎上,衍生出一款和現有主銷或主推產品接近或關聯度較大的產品,以搶佔新的價格段。此策略成功率相對較高,不足之處是可能對原有產品或品牌造成傷害。

  四、穩

  疲軟時期,各廠家都會加強成本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成本固然重要,但產品包裝和質量是打不了半點折扣的。

  從長遠來看,穩定的產品質量才是抗疲軟最好的法寶,如果質量不穩定或下降,可信度下降,就會被消費者所拋棄,即使日後市場復甦,這些問題產品或問題企業也很難東山再起了。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只有疲軟的企業,沒有疲軟的市場。”筆者建議,企業應當在“減、改、加、穩”策略的基礎上,適當壓縮產品線,將營銷的重心放在主銷和主推產品上,重點強化“根據地市場”,圍繞新的主流價位段立體佈局,向上突破上量,向下挖潛擴容,最終實現“小區域,高佔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