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衛瓘之死的趣談

  重臣衛瓘因為一句話 竟然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在三國的後期,幾乎每個國家都出現了人才凋零的問題。即使是財大氣粗的魏國也不例外,偏安西南的蜀國自不必說。在這一時期,有三個人物十分的出名,曹魏政權的鄧艾、鍾會以及蜀漢政權的姜維。尤其是姜維,簡直就是蜀漢政權的頂樑柱,但是就這麼三個人物,最終全部死在了同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就是衛瓘,一個在三國並不出彩的人物。那麼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一步步把三位名將搞下馬的呢?

  一、蜀漢政權極度腐敗,姜維違心投降鍾會

  衛瓘出身於文人世家,本來依靠舉薦,也就能做一個小官。但是這個人的運氣非常好,他利用在首都工作的機會,結識了司馬昭。在司馬昭掌權之後,一直把衛瓘視為自己的心腹,因此這個人的官職自然是越來越高。此時司馬昭認為統一天下的時機已經成熟,公元263年,司馬昭命令鍾會和鄧艾兵分兩路進攻蜀漢,衛瓘作為監軍隨行。蜀漢方面的大將姜維在劍閣一帶準備迎戰,鄧艾和鍾會做了任務劃分。鍾會負責率領主力牽制姜維,鄧艾率領一支部隊繞過劍閣直逼成都。最終鄧艾當真是走了狗屎運,他兵臨成都城下時,蜀漢後主劉禪主動投降。此時尚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姜維聞訊後暴跳如雷,姜維決定利用鄧艾與鍾會之間的矛盾做文章。

  姜維假意投降鍾會,並且與鍾會的關係非常好。在話語之間,姜維發現鍾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姜維開始忽悠鍾會反叛。不過為了保住一片根據地,必須先除掉鄧艾。這樣成功可以得天下,失敗也可以偏安西南。鍾會手裡有10多萬軍隊,沒有一點想法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姜維的慫恿,鍾會最終上表稱鄧艾準備割據西南。為了讓司馬昭確信無疑,鍾會還拉上了衛瓘。衛瓘和鄧艾有私人過節,現在鍾會想弄死他,那自己就再幫幫忙。得到兩個人報告的司馬昭勃然大怒,他命令鍾會率兵進入成都捉拿鄧艾。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司馬昭親自到了長安,這很明顯是兩手準備。

  二、鍾會、姜維被殺,衛瓘成為了大贏家

  鍾會進成都抓捕鄧艾沒有什麼難度,隨後鄧艾就被押往長安。到了這個時候,鍾會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他要求將領們和他一起發動叛亂。這時衛瓘的表現太精明瞭,他一方面假意投靠鍾會,另一方面又向司馬昭傳出了鍾會謀反的訊息。最終鍾會的計劃沒有成功,鍾會和姜維被殺,衛瓘成了成都的臨時當家人。司馬昭對他十分信任,否則不會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不過衛瓘還在想另一件事,鄧艾還在去長安的路上,萬一他到了長安反咬自己一口就麻煩了。因此,衛瓘派人在半道截殺鄧艾,至於理由太好編了。至此叱吒風雲的三位大將全部死在了衛瓘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手裡,衛瓘創造了歷史也毀了歷史。

  不過司馬昭註定沒有統一天下的命,不到兩年,司馬昭病逝。司馬昭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司馬炎掌權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稱帝,這個傢伙相當皇帝都快瘋了。公元265年,司馬炎正式稱帝,建立了西晉王朝。此時的晉朝也並不統一,江南的東吳政權還與晉朝隔江對峙。整整15年之後,司馬炎才滅掉了東吳。其實這並不是司馬炎的能力多麼超群,實在是孫權的子孫水平太爛了。司馬炎在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中屬於能力偏下的,他無法與那些傳奇的帝王們相比。這時有一個問題讓司馬炎十分頭疼,他的太子是一個傻子,他為此事十分苦惱。不止有一位大臣建議他另立太子,司馬炎自己也有這個想法,但是下不了最後的決心。

  三、因為一句話,衛瓘死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裡

  雖然太子是一個廢物,但是太子妃賈南風卻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她自然要保住丈夫的地位,自己也好做一把呂后的癮。此時的衛瓘屬於朝中重臣,在司馬炎的眼裡很有分量。

  在一次朝廷宴會上,衛瓘藉著酒性摸著皇帝的寶座對司馬炎說:“可惜了這個好位子。”言外之意是您的兒子坐不穩這個位子,您還是換人吧。司馬炎聽出來衛瓘的意思,但是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沒過多久,西晉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炎去世,他的痴呆兒子繼位。真正的權力掌握在皇后賈南風手裡。賈南風開始清理之前建議廢太子的人,衛瓘這個老傢伙自然也逃不掉。司馬炎死後不到一年,賈南風就隨便找個理由殺了衛瓘。衛瓘這個人物滅了姜維、鄧艾這樣的大將,但最終卻死在了一個深宮婦人的手裡。

  三國衛瓘簡介:

  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西晉時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

  衛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於魏國仕官,歷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職。後以鎮西軍司、監軍身份參與伐蜀戰爭。蜀漢亡後,與鍾會一道逮捕鄧艾,鍾會謀反時,又成功平息叛亂,命田續殺鄧艾父子。回師後轉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封菑陽侯。

  西晉建立後,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徵東大等職,成功化解北方邊境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後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後遜位,拜太保。晉惠帝即位後,與賈后對立。不久,賈后唆使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衛瓘一門,享年七十二歲。

  衛瓘善隸書及章草。不僅兼工各體,還能學古人之長,是頗有創意的書法家。唐朝張懷瓘《書斷》中評其章草為"神品"。

  《晉書 衛瓘傳》謂其:"學問深情,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章草***,時人號為一臺二妙。"二人草書同師法於張伯英***張芝***。大家認為衛瓘書法得到張伯英的筋,索靖得張伯英的肉。衛瓘自稱:"我得伯英之筋,***衛***恆得其骨,***索***靖得其肉。"

  梁武帝蕭衍《草書狀》,肯定了衛瓘草書在書史上的地位。樑庚肩吾《書品》列衛瓘為上之下。唐李嗣真《書後品》列衛瓘書為上之中。張懷瓘《書斷》卷中列衛瓘章草為神品,其小篆、隸、行草入妙品。並贊衛瓘:"天資特秀,若鴻雁奮六翮,飄飄乎清流之上。率情運用,不以為難。"時議認為:"放手流便過索靖,而法則不如之。"

  衛瓘不僅兼工各體,還能兼學古人之長,是頗有創意的書法家。其章草學張芝而自成風格,與索靖抗席。學篆書也能在繼承其父古文的基礎上有所變化。馬宗霍《書林藻鑑》說:"瓘承父,覬傳古文,則瓘亦能篆也。"《魏書本傳》謂其善鳥篆,而宋夢英則謂:"瓘作柳葉篆,其跡類薤葉不真,筆勢明勁,莫能得學。"可見衛瓘在篆書方面也能在繼承其父的基礎上自闢蹊徑。更值得一提的是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中所談到的衛瓘"更為草藁"也應當說是書史上的創舉。

  《採古來能書人名》還記載:" 子瓘,字伯玉,為晉太保,採張芝法,以法參之,更為草藁,草藁相聞書也。"而元鄭杓的《衍極》卷二《書要篇》劉有定注說道:"晉衛瓘採張芝及父覬法而作,蓋草書之帶行者,又名'草稿'"。《古今法書苑》附《陸深總論》說:"張伯英之法,謂之草書***當指張芝所創今草***,衛瓘復採芝法,兼乎行書,謂之'稿草'"。《中國書法大辭典》之中"相聞"的書條解釋道:"草書近行者……宜用於書函尺牘的贈答往來,故名。"

  據以上諸說,可知衛瓘所創之草稿,乃是在張芝今草的基礎上,參其父衛覬筆法及漢末以來已流行的行書而創的一種介於草、行之間的書體,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行草"。既有別於章草或今草,又有別於一般行書,此體用於來往書札,更為便捷,所以又叫"相聞書"。

  衛瓘是魏晉時期書法世家衛氏書派的關鍵人物,在這個世家中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衛氏一門四代,在魏晉時期,形成了典型的書法世家。三國時期,衛覬與鍾繇比肩,經過晉代衛瓘、衛恆、衛夫人等人的巨集揚,形成了衛氏書門家風。在此過程中,衛瓘承前啟後,克紹箕裘,實為這個書法世家的奠基人。

  衛氏書派影響極為深遠,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衛氏書風影響到大江南北。在南方,影響了四大家族中的王氏、瘐氏及魏晉高門郗氏;在北方,影響到號稱"北方第一名門"的清河崔氏以及陳留江氏。衛夫人與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是中表親,故王羲之幼時得親承衛夫人的教誨。

  又張懷瓘《書斷》有言:"郗愔善眾書,雖齊名瘐翼,不可同年,其法皆遵於衛氏。"《北史·崔浩傳》載:"崔悅與盧諶,並以博藝齊名,諶法鍾繇,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草。"江式《論書表》說:"臣六世祖***江***瓊家世陳留,往晉之初,與父應元俱受學於衛覬***按晉初時衛覬已卒,江瓊應受學於衛瓘***古篆之法……數世傳習,斯業所以不墜。"說明北方崔、江兩大世家,均世傳衛氏書法。從書法史的角度看,衛瓘與鍾繇都是南北書派的共祖,其影響之深遠,確非一般。

  在西晉的用人制度上,衛瓘提出過大膽的改革建議。原在曹魏政權建立以後,魏文帝根據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作為選拔官吏的制度, 客觀上助長了門閥制度的形成和門閥世族勢力的發展。擔任"中正"的官員,都是世家大族,因此品定人物就完全控制在世家豪族的手中。

  衛瓘在給晉武帝的上書中認為:九品中正制不過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之道。這種計資定品、居位為貴的做法,必然產生使人棄德而忽道的弊端,與國運民生皆不利,應當消除。他主張恢復鄉舉裡選的薦才制度。又論述了開啟賢達之路的重要意義:"讓下屬敬重上級,人民順應教化,風俗與政治清明,教化與法制相輔相成。人民知道好壞之分,不在與朋友交際,即攀比奢華的事就會自動消亡,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如今廢黜九品制,則應該批准舊時制度使得朝廷大臣共同互相舉薦任命,有才之人的道路既然寬闊,就可以激勵大家有推薦賢人的願望,檢核在任官員的得失。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這些可貴的尚賢用才之道,深得晉武帝稱讚。

  衛瓘從泰始初年開始,接連擔徵東大、徵北大等職,又領多州刺史。當時北方主要有兩部勢力,東邊有烏桓,西邊是拓跋力微,他們一同騷擾邊境,為害北方。衛瓘設計離間二部,導致他們之間產生嫌隙,導致烏桓部眾投降而拓跋力微因憂愁而死。使得北方清淨一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