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名的寓言故事作品

  中華有寓言,最是有名最是可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華有名的寓言故事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篇1:好諛亡國

  虢***guo***國的國君平日裡只愛聽好話,聽不得反面的意見,在他的身邊圍滿了只會阿諛奉承而不會治國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國終於亡國。那一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願意顧及國君的,虢國的國君總算僥倖地跟著一個車伕逃了出來。

  車伕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伕趕緊取過車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乾糧,讓國君吃喝。國君感到奇怪,車伕哪來的這些食物呢?於是他在吃飽喝足後,便擦擦嘴問車伕:

  “你從哪裡弄來這些東西呢?”

  車伕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

  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

  車伕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飢、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伕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伕說:“您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國君聽到這裡,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伕大聲吼叫。

  車伕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

  車伕這次只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瞭。”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伕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心裡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裡一片昏昏沉沉,十分睏乏地枕著車伕的腿睡著了。

  這時,車伕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伕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

  最後,這位亡國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如果一個人只愛聽奉承話,聽不進批評意見,又一味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後果將是十分可悲的。

  篇2:廣納賢才

       
        管仲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治國賢才,齊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強盛起來,管仲還輔佐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這一切,使得齊桓公十分關注有才幹的人,他深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國君來說是多麼重要。他想,光有一個管仲還不行,還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這樣的人才行。於是齊桓公決心廣納賢才,他命人在宮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宮廷內外一片紅紅火火,一方面造成聲勢,一方面也便於日夜接待前來晉見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們經過這裡時,除了發些議論或看看熱鬧外,並無人進宮求見。大臣們只是面面相覷,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有一天,竟然來了一個鄉下人在宮門口請求進去見齊桓公。

  門官問鄉下人:“你有何才幹求見大王?”

  鄉下人回答說:“我能熟練地背誦算術口訣,我希望大王接見我。”

  門官報告了齊桓公。齊桓公覺得十分好笑,背誦算術口訣算什麼才能?於是讓門官回覆鄉下人說:“念算術口訣的才能太淺陋了,怎麼可以接受國君的召見呢?回去吧。”

  鄉下人不卑不亢地說:“聽人們說,這裡的火炬燃燒了整整一年了,卻一直沒有人前來求見,我想,這是因為大王雄才大學的能人不來呢?泰山就是因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為不拒絕涓涓細流、廣納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聖明的君王,也要經常去向農夫樵夫請教,集思廣益,才會使自己更加英明起來啊!”

  齊桓公聽了鄉下人的這一番話,被深深打動,認為鄉下人說得太有道理了,於是馬上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了他。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地賢才紛紛前來,絡繹不絕。齊桓公大為高興。

  一個統治者若真心求賢,就必須有誠意、禮賢下士,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人才。

  篇3:盲人墜橋

  一個瞎子過橋的時候不慎把腳踩出了橋面。他身體一傾,幾乎栽倒在橋下。幸好橋欄杆上的橫木擋了他一下,於是他用雙手抓住了欄杆,而身體卻懸在半空中。

  瞎子以前曾不止一次在這座橋上走過。尤其是在那春雨過後、山洪暴發的日子,他過橋時聽到橋下嘩嘩作響的流水聲,真有點毛骨悚然、膽戰心驚。可是這一次瞎子過橋,正值秋高氣爽、小河斷流的季節。一般的人過橋看得見橋下乾涸的河床,走在橋上有走旱路的感覺。然而瞎子卻沒法看到河中的情形,他憑以往的經驗判斷,認為橋下必定是水流湍急的深淵。因此,他失腳以後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抓住橋欄杆不放,一邊奮力掙扎著試圖爬上橋去;一邊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救助。

  當時從橋上經過的人,看到瞎子抓著橋欄杆有驚無險、盲目恐慌的情景,既好笑又憐憫地指點他說:“用不著害怕,你雙腳離地不遠,鬆手就可以著地。”瞎子不相信這話。他心裡想:“不肯拉我一把,卻要我鬆手掉下去,這不是存心坑人嗎?”想到這裡,他不禁絕望地大哭起來。

  不一會兒,瞎子力氣耗盡,兩手一滑,身體墜了下去。出乎瞎子想像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感受空中失重、喪魂落魄的投河悲哀,頃刻之間雙腳就觸到了地。以至於他落地以後身體打了一個踉蹌才站穩了腳跟。原來這橋下真如那路人說的一樣,一點水都沒有。瞎子這時才鬆了一口氣。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早知道這橋不高,下面沒有水,我就不會弔在欄杆上吃苦頭了。”

  瞎子因看不見路而墜橋,並不是一件可笑的事。瞎子心目中關於墜橋危險和人們會扶危濟困的合理想法被橋不高、河已乾的特殊環境所扭曲,這才成了虛驚一場的笑料。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完全信賴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