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初學太極拳者談鬆身打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有些太極拳初學者在行拳走架時,想鬆肩就把肩關節放鬆,想鬆腰就把腰脊放鬆,想鬆胯就把胯關節***髖骨關節***放鬆,這些部位是儘量放鬆了,但練拳功效不盡人意,原因何在?放鬆諸如以上“標稱”部位的作用不容置疑,然而殊不知還有一些對應關聯的身體部位會影響放鬆,倘若忽視放鬆這些部位的作用,就會因此鬆不到位。

  比如:“虛領頂勁”的練法是沉勁推動胸椎、頸椎往上鬆開,頭頂、百會穴也要順著頂勢放鬆。胸椎往上鬆開不是由生理後凸簡單的向前挺胸或豎直腰桿,而是重在產生頂勁之勢。當胸椎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胸膛是影響胸椎鬆開的部位,可自查胸膛是否同時放鬆。頭頂、百會穴往上鬆開也不是簡單的豎項頂頭,而是重在產生神貫頂的虛靈***輕利、敏捷***。當頸椎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咽喉是影響頸椎鬆開的部位,可自查咽喉是否同時放鬆。當頭頂、百會穴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臉部是影響頭頂、百會穴放鬆的部位,可自查臉部是否同時放鬆。

  又如:“鬆肩墜肘”的練法是放鬆肩關節、肩胛骨和肘部。放鬆肩關節、肩胛骨不是肩關節、肩胛骨硬往下壓,而是重在產生鬆活又鬆沉之勢。當肩關節、肩胛骨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肩井穴、胸膛、腋窩是影響肩關節、肩胛骨鬆活和鬆沉的部位,可自查肩井穴、胸膛、腋窩是否同時放鬆。當肘部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肩井穴、胳膊、麻筋穴是影響肘部墜又撐的部位,可自查肩井穴、胳膊、麻筋穴是否同時放鬆。

 

  

  又如:老練家說的“塌腰”是腰椎往下鬆開。腰椎往下鬆開不是由生理前凸簡單的命門後撐或豎直腰桿,而是重在產生鬆活又鬆沉之勢。當腰椎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小肚腹部、胯部、尾閭骨是影響腰椎鬆活和鬆沉的部位,可自查小肚腹部、胯部是否同時放鬆和尾閭骨是否鬆開下垂。

  又如:“鬆胯”是放鬆股骨上節、大腿的摺疊下陷處。太極拳的鬆胯動作不像舞蹈也不像體操那樣展示胯關節的柔軟姿勢,而是重在產生鬆活又鬆沉之勢。當胯部鬆得不夠好時,要知道腰椎、腹股溝***前胯***、臀部***後胯***、膝關節是影響胯部鬆活和鬆沉的部位,可自查腰椎、腹股溝***前胯***、臀部***後胯***、膝關節是否同時放鬆。

  再如:“氣沉丹田”的部位是在小腹內的圓形腔體。“氣沉丹田”不是簡單的鼓肚挺腹或實肚硬腹,也不單是守住下丹田的位置,而是能調整和穩定人體重心的功夫。當氣沉丹田感到不夠好時,要知道呼吸、檀中穴、腰椎、尾閭、會陰穴是影響氣沉丹田的部位,可自查呼吸、檀中穴、腰椎、尾閭、會陰穴是否同時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