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分別是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楊萬里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大意】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裡,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雲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註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於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彷彿臨其境,餘味無窮。

  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閒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

  ④別枝:旁枝。

  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

  【簡析】

  詞的上片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 雲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遊之地的突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輕鬆和饒有興趣。上下片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是六月裡的西湖,風光確實與平時大不一樣,真美啊!映入眼簾的是那層層搖曳生姿的翠綠蓮葉,湧到天邊,使人彷彿置身與無窮的碧綠之中,而那嬌美聖潔的荷花啊,在驕陽的映照下,顯得是那麼的紅潤,那麼的嬌豔!

  賞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人,曾經有機會做我們贛州的父母官,但因與當局政見不合,未赴任就辭官閒居鄉里了。楊萬里的詩活潑自然,平易淺顯,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在當時便影響很大,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為“南宋四家”。比如選作我們小學課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以及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自然清新的特色。

  在楊萬里現存4000多首詩中,《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又是比較特別的一首。說它特別是它不僅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表達隱晦的送別詩。在送別之情的表達上,與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著名送別詩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那般深情款款,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纏綿離愁,更不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那樣的豁達祝福。送別的主人公林子方是作者的下級兼好友,當時正要離京赴任福州知府。據說對於升遷地方官,林子方倒是滿心歡喜,按道理詩人也應該給予他祝福才是。但是他實在是捨不得這位好友的離開,於是在詩作的一開頭就突兀的來了一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畢竟”一詞雖顯得突兀但確實精妙,看似脫口而出,實則很好地表達了作者那種在美景衝擊下驚喜的直觀感受,也起到了強化西湖之美的效果。但細讀之下,我似乎還品出了驚喜的表象下一絲隱晦的急切在裡面。他急什麼呢?拿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知道,“看哪!六月的西湖果然與平時間不太一樣啊,真美啊!”似乎有向好友著急推銷西湖美景的嫌疑。果不其然,下文他便費盡筆墨地把西湖的荷塘之美寫到了極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吧,“接天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而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那朵朵荷花紅得是那樣的豔,那樣的嬌,一“碧”一“紅”相互映襯,又是何等絢爛生動的一幅西湖美景圖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徜徉在楊萬里描繪的這樣一幅帶給人強烈視覺衝擊的圖畫裡,我想,就是西施,怕也要豔遜三分吧!作者在這裡實在是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啊!但是在好友離別之際大力推銷西湖美景,作者有這必要嗎?且不說此時的林子方有沒有這心思去欣賞,兩人同為京官多年,六月的西湖美景難道就從來都沒見過嗎?唯一的解釋就是詩人其實是在隱晦地向好友表達挽留之意,他心裡曲曲折折的意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看家裡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麼好的能比得上咱這美麗的西子湖嗎,你為什麼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說來好笑,後代的學者們還牽強附會解讀出了這麼一層意思。說“畢竟”一詞表現出了楊萬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則是指首都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著”的意思;“映”映襯,在太陽下;“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前途大好,一片光明。這樣一來整首詩的意思就出來了:老友,畢竟是在朝廷裡面,和外面官場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邊,才能有所機會,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啊!

  但不管怎麼著急,楊萬里的這心思卻是不敢表露得太直白了,畢竟人家是樂呵呵地跑去升官的,只能在詩裡旁敲側擊地隱晦表達了。只是林子方正在興頭上,壓根就沒聽出來,到底還是走了。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交集。今天,這離別的故事也早已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但細細品讀此詩,我卻彷彿還能看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兩個即將離別的好友正談笑風聲,興致勃勃地指點著美景,在那搖曳的荷葉掩映下,一人的臉上偶爾會掠過那麼一抹淡淡的急切和無奈……人最終是沒留下來,這首特別的借景送別詩卻因為它大氣、精妙的極高藝術水平而留了下來,直到千古而下,仍被我們爭相傳誦、解讀著。

↓↓點選下一頁檢視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