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設計論文參考範文

  美術教學設計是聯絡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是指導美術教學實踐的一門教育實用技術。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設計

  【摘 要】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教學要素及其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本文從課堂教學的基礎設計等四方面闡述瞭如何設計中學美術課堂教學這一問題,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設計 美術 課堂教學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教學要素及其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美術課堂教學還是對學生進行感知美、認識美、瞭解美、鑑賞美的創造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必須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充分發展教材,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同時不斷積累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業務能力。本文就如何設計好美術課的教學進行淺談。

  一 課堂教學的基礎設計

  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明確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以新的教學觀念為指導,深入鑽研教材,明確目的、任務、重點、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現狀與認知心理,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規律全面考慮,才能找到適合於本節課堂教學的最佳方案。

  二 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教學

  有人說:“魂在藝存,魂喪藝亡。”作為一節課,課堂氣氛的失色等同於藝術的“喪魂失魄”。教師善於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是形成活躍氣氛的重要一環。課堂教學,本身是一種注重人的興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釋放的整體行為過程,而興趣無疑是課堂教學得以成功的搖籃。既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那麼,如何讓學生學得主動?

  首先,激發興趣是引入課堂的有效途徑。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美術課堂中尤為重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三課《向日葵》一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通過演變成一朵向日葵,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次演變,自由組合,想象新增,學生們用學過的知識大膽創新,有的“向日葵像地球”,也有“冷色調的向日葵”……真是千奇百怪、新穎別緻,一個個稚氣、巧妙的造型充滿著靈氣。

  其次,激發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剪、拼、撕、貼等製作方式,加強學生動手與動腦的協調功能,改變單純的傳授與模仿教學,運用具有時代氣息,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實踐觀察、思考、想象,從而達到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目的。例如:開展《雞蛋殼貼畫》《摺紙》《剪紙》《拓印》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創作的方法,達到審美和創新雙管齊下。

  三 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作為“主角”的介入,不但對學生興趣的產生、學生積極性的提高起催化作用,而且對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精神的形成乃至積極情感的形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實踐證明,當學生“進入角色”時,其理解概念,發現問題,計劃步驟或作出完善答案的能力,以及評述實踐與評價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因為,在教師們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在主動的參與活動中,往往對問題更具敏感性,對創造性的成功更有信心。

  例如,在“我的故事”教學中,我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那麼你們最喜歡用什麼形式來畫呢?同學們會邊想邊回答:“漫畫”、“卡通”、“素描”……然後我再提出問題:“故事中的人物通常會有哪些表情?”回答:“哭、嚎哭、微笑、大笑、狂笑……喜、怒、哀、樂的表情。”從中可見,學生在教師設定的情境中已探索性地學會了思考問題的方法,並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達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時學生也真正體會到了做學習主人的快樂。接著,我提議讓幾個同學上講臺為大家表演常見的“喜、怒、哀、樂”等表情。在表演過程中,臺上臺下氣氛熱烈,笑聲一片。在笑聲中,學生之間相互完善各種表情特徵,會發現面部的眉、眼、嘴對錶情的變化至關重要。當然,目的不是要學生表演,而是描畫表情,並從中找出各種表情的規律性特徵,然後,將各自歸納的規律表情在黑板上進行擺置演示。這樣,就可能使學生都能進入角色,從自己的切身體會進行創作,主角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四 啟發想象,滲透課堂教學

  學生心中的世界綺麗而又怪誕,他們表現的常常是心中所想,而並非所見,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抓住這一特點。美術課堂教學離不開隨堂欣賞,美的欣賞給想象紮上了翅膀。作品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過是想象的觸發劑,想象的母體。司空圖所謂的“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即講此。如果說課堂的整體設計來源於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那學生的創造力則是情趣,審美素質和豐富想象力的結合。

  如教學初一年級上學期《和平鴿》一課時,課堂設計的大骨架是通過直觀的欣賞和藝術思維,歸納出招貼畫的設計原則,由設計原則展開創造性想象,進行構思、表述、動手的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面對製作的《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掛圖,由色彩、構思、構圖形成的強化、簡化、美化畫面,使學生耳目一新,由教師引導欣賞提出問題,使欣賞深度向理性化發展。提問:“圖中畫的是什麼?它象徵著什麼?”因為畫中有鴿子,學生聯想到和平,所以回答比較完美。和平鴿是世界和平標誌的象徵,表達人類對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望。

  在設計步驟時,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主題進行構思主意,然後口述根據確定的主題構圖、構思、色彩,學生形成意象畫面,並讓學生加題目,並通過語言表述出來。最後是動手,即完成作業。“教”不一定只靠教師“講”,“學”不一定只是學生“聽”。“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踐。”因此,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美術知識和技法,在愉悅中去進行藝術創造,可使作業的表現程度和藝術創造的水平遠遠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

  創作活動中的構思、口述、動手,旨在有意識地加大加深形象思維,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由易到難的思維與想象過程,必然以學生固有的雙基知識作基礎,長此下去,必有碩果。

  課堂如同一片沃土,置身於它上面,需要的不僅是汗水,還有科學和嚴謹。盼望收穫是欣喜的,那耕耘、澆水、施肥帶來的萌動、抽芽、長葉到茁壯,也不失是一種快感。學無涯、教無涯。世上無現成之路,需要人們去探索、去創造。新的曙光,總是在開拓者的一方。

  參考文獻

  [1]劉德謙.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美術教育,1995***5***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