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審計的論文電子版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審計由財務收支審計發展到 風險、管理、效益 審計,審計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

  一、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正在不斷蓬勃的發展起來。而在我國金融業逐步開放的新形勢下,外資銀行也逐步進入我國市場,國內的商業銀行面臨著非常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二、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的創新

  1.加大對銀行理財產品及理財服務的內部審計力度,加強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 ,促進銀行理財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國內銀行業務發展模式的不斷變革及2007年中國銀行業的對外全面開放,國內銀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業務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利潤越來越小,為尋求和擴大盈利空間,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把目光投向理財業務。經過幾年的短暫發展,理財業務已逐步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一大利潤增長點。但是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隱患。例如,為了爭奪客戶資源,銀行違背銀監會的相關規定,承諾保底收益;銷售人員不向客戶提示風險違規銷售等。

  為有效防範風險,促進銀行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進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應加大對銀行理財產品及理財服務的內部審計力度,加強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監督。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將理財業務納入專項的審計檢查範圍,採取更加完備的對理財業務的審計檢查手段,有效地對個人理財業務進行審計監督。

  2.提升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面對持續低迷的股市,很多“受了傷”的股民和基民都把目光投向了“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但是並非所有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低風險穩定收益的,也有高風險,收益可能為負的產品。中國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按規定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按照風險匹配原則,將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銷售人員如果誤導客戶,產品一旦出現損失,銀行就不能免責。理財業務不只在銷售環節存在風險,需要合規控制,從產品創新研發的源頭就存在著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有涉及票據、債券市場的,有與利率、外匯掛鉤的,有自主研發的、也有從海外投行處購買的,在這些產品設計過程中,對產品風險收益評估的合理性、市場、信用、財務等風險判斷的準確性,都會影響產品研發及後續環節的成敗。

  銀行理財業務面對的風險很多,要有效監督、評估各個環節存在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審計專業所需知識及技能,還要具備較高層次的理財知識,能夠判斷理財規劃等是否適合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偏好;瞭解經濟金融投資、保險稅收等專業知識,能夠根據市場資訊把握當前金融投資形勢;同時掌握迴歸分析法、統計抽樣法等專業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運用量化的方法對效益進行監測評估。由於種種客觀原因,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內部審計人員數量不足,審計力量薄弱的現象,各行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大資源投入,加強培訓,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培養出既精通審計專業知識,又掌握相關理財知識,具備綜合調查、研究、判斷、協調能力的複合型內部審計人才,才能適應新形勢下銀行理財業務不斷創新發展的內部審計需要。

  3.開發和利用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軟體。

  為進一步做好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工作,可以開發和利用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軟體,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更加準確地審查銀行理財業務的財務報表並做出科學的監管。具體來說,對於理財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與持有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匹配、產品收益率計算是否準確等,都可以藉助於先進的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軟體來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測,對於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問題進行綜合的評估,並且進行風險預警,提出科學可行的風險控制建議,從而推動銀行理財業務的良性發展。

  此外,為實現銀行理財業務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彌補理財人員業務和素質方面的差異,各行相繼開發了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或理財服務支援系統,實現了收集和管理優質客戶資產資訊、對優質客戶理財需求和交易行為進行分析以及理財產品銷售等功能;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將內部審計系統與此類系統對接起來,藉助業務系統中的詳盡資料資訊對理財業務的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分析、評估,實現高質高效的無紙化審計與自動化審計。

  三、結束語

  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在今後的工作中,在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新形勢下,有必要深入探索銀行理財業務內部審計工作的新方法、新渠道、新思路,切實有效地防範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推動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篇2

  淺析銀行內部審計職能提升

  銀行內部審計是銀行進行自我約束的重要途徑,通過內部審計的各種專業方法和手段,能夠有效的抵制各種風險的出現,確保資金能夠安全高效流通和執行,因此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各家銀行都非常重視銀行內部審計的作用,積極學習國際現代商業銀行運作模式,實施了各種形式的內部審計職能提升工程,能夠很好地完善原有的監督職能,通過流程管理和服務支援等新型職能,更好地實現了銀行業務的發展。意味著銀行內部審計正在實現從管理審計向更加註重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方向發展,這標誌著銀行內部審計方向邁出了跨越性發展的步伐。

  一、銀行內部審計職能提升的意義

  首先,銀行內部職能提升工程是銀行建立優秀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徑。內部審計的目標是與公司治理的目標相一致的,能夠通過運用內部審計的方式來實現公司的治理目標。銀行內部職能提升工程指的是銀行高階主管通過對現行內部審計體系進行改革來達到公司的治理目標的做法。同時內部審計職能提升工程也是在現代商業銀行價值型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必然要求。價值型管理體系對內審體系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內審效果、更低的內審成本和更高的內審效率 。最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也必然要實施內部審計職能提升工程。內部審計改變了傳統業務中簡單的複審模式,實現了風險模型智慧識別控制目標的模式,符合現階段國際銀行業的現狀,通過全新的方式實現了對傳統模式的徹底改革,實現了人力資源、憑證和影像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內審效率和質量,更好地實現了銀行內部的審計職能。

  二、銀行內部審計職能提升的方法

  ***一***以多種方式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實現銀行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可以通過學習國外內部審計機構設定的成功經驗,通過在總行設定審計委員會,各級內審機構的人員實行總行派駐制,即各分行的內審人員直接由總行統一管理,其薪酬、人事權和審計等一切費用都由總行直接管理和撥付,審計結論和報告分別獨立出來,只會對最高一級的審計委員會負責,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同級別機構之間的影響關係,同時還能夠減少本行利益衝突而引發的各種審計上報情況“失真”。同時,因為內審人員是直接代表總行實施監督檢查權,由總行領導管理,其權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就將不再會出現問題確認過程中的各種關係協調等問題,大量的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二***由合規性審計向風險導向型審計轉型。

  合規性審計是中央銀行內部審計的主要審計模式,也是其審計的基礎,它會提出直觀的、具有充分依據的各種問題,在內部審計興起之初,通過合規性審計的方式檢查出了一大批管理和操作中的漏洞和錯誤,很好地杜絕了中央銀行各種風險問題的出現。然而,隨著規章制度的日趨完善,管理也更加規範化,合規性審計已經越來越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逐漸難以適應央行自身全面發展和對風險管理的要求。因此,央行內部審計現階段實施合規性審計向風險導向型審計為代表的先進審計方式轉變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而更好地實現審計職能的進一步提升 。風險導向審計是在傳統審計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審計模式,既能夠彌補和完善傳統審計的缺陷,也是傳統審計的繼承和發展。

  ***三***深入開展資訊系統審計。

  資訊系統審計並不是傳統審計模式的簡單擴充套件,是一門跨越了傳統審計理論、電腦科學、資訊系統管理理論以及行為科學的邊緣學科。因為資訊系統審計和傳統審計風險分析、控制原則、審計技術方面完全不同,傳統審計業務能夠依據的控制標準已經難以在資訊系統審計中繼續使用。因此,需要儘快借鑑國外的成熟、權威審計準則,對人民銀行資訊系統審計控制標準進行規範是現階段資訊系統審計效率與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 。在對人民銀行資訊系統的審計標準規範制定時,必須要考慮到國內的現狀,現階段相關準則還非常匱乏,同時由於資訊系統本身多樣性、複雜性的特點,從大量分散、單一的系統中,找出其中有相似性的控制標準,為資訊系統的審計實務設計一個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

  ***四***積極促進內部審計成果的轉化。

  對內部審計發現成果進行二次利用,其實就是內部審計實現諮詢性服務的一種方式。內部審計諮詢性服務功能的實現同樣也要以確認性服務為基礎,就是利用確認性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管理、制度和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其實質就是內部審計人員根據以往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從而預測將來審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提前預防,實現提前監督的重要舉措。

  三、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將會更加複雜,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履行提供金融服務職責的難度,在銀行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的情況下,其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轉脫離不了完善的內控和科學的管理,對於這一過程審部門將會首當其衝的對自身的審計監督職能負責。因而,銀行內部審計職能的發展,完善銀行內部審計方式方法,消除對內審職能發揮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既是在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時代進步提出的要求,也是內審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與時俱進的發展規律的直接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