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堂禮儀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古代人結婚拜堂,對其很好奇,其實拜堂是婚禮的高潮階段,在傳統婚俗中新郎新娘拜堂很重要,古代人拜堂都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為您一一介紹拜堂的各個流程。
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佈置好拜堂的場所。
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菸繚繞,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
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
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讚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樂鳴炮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
傳統婚俗之七——喜宴篇
在傳統婚禮進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經張燈結綵,其佈置大略如下:
堂屋:
1 、門前對聯一副,加橫批。
2 、堂屋中間高懸一方形彩燈,彩燈四面分別繪上“鸞鳳和鳴”、“觀音送子”、“狀元及第”、“閤家歡”圖案等。
3 、香案上一對碩大紅燭。
4 、兩邊“對座”牆上貼“陪對”一幅。
5 、後“金牆”上帖“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自上而下直寫。這六個字的寫法有講究:天要平,即“天”字的兩橫要寫平,不能彎曲;地要寬,即“地”字寫寬一些,不要過窄;君不開口,即“君”字要全封閉,不能留空隙;親不閉目,即寫繁體“ 親 ” 字,右邊的“ 見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後一橫全部封住;師無別意:繁體的“ 師 ”字要少寫一撇 。
新房:
1 、門框兩邊貼對聯一副,加橫批***橫批一般寫“鸞鳳和鳴”四字***;
2 、門上貼大紅雙喜字;
3 、新房正中懸彩燈;
4 、窗戶上貼剪紙的大紅雙喜字,四角貼剪紙的蝴蝶圖案;
5 、窗戶兩邊貼對聯;
6 、牆壁四周掛字畫
廚房:正門對聯一副,加橫批,門上貼紅“喜”字。
其他:所有房間門上均貼“喜”字一個。
拜堂之後,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來。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賀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會見賓客並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座位,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餘按尊卑長幼對號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座位排定後,儐相宣佈動樂鳴炮開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說幾句表示感謝的話祝酒,然後,廚房開上第一道菜來,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應該一個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的豬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時刻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後,“上親”先到退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套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去,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臨起時,男家要“打發”衣料、鞋襪之類,講究的還有紅包。“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到門口,還要鳴炮動樂,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至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