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是個怎樣的人

  阿育王譯為無憂,所以又可以稱之為無憂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阿育王的人物形象,希望對你有幫助。

  阿育王的人物形象

  歷史上的阿育王是個印度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印度的第三任君主,印度也是在他的領導下輝煌了41年,他的寬容和非暴力管理方法在印度的現在還有著很大的影響。

  阿育王在幼年時候就有著很大的理想,在開始的時候他不是這麼慈善,也不相信佛教,他帶兵在拼命的打江山,到處使用武力去佔領印度的領土,之後在統治印度後就不發動戰爭了,開始實行仁慈治國的方法,就一直在管理印度的內政直到死亡。阿育王所統治的印度,還算是一個君主制的國家,阿育王自己一個人在國家的所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權威,全部的印度被分成幾個地方但是都由王子統治著,當時的印度還不算是一個特別君主制的國家。阿育王的治國方針就是利用佛教的仁慈精神。使用和平的方法實現整個印度的統一,事實證明他的方法是很有用的,民眾也很是喜歡這種統治方法。雖然阿育王是實行佛教的精神,但是印度的死刑依舊還在。

  阿育王前半生沉迷殺人,在一次偶然的經歷看到了血流成河的景象,他頓悟之後變開始信仰佛教,把這種慈善的佛教傳遍了整個印度,為印度的和平共處做了很大的貢獻。另外阿育王在印度的內政和經濟方面管理的都是非常的好,使得印度的經濟在飛速發展,國內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印度的寺廟也是大肆崛起,這一切都是阿育王一手建立的。

  阿育王生平簡介

  阿育王生於公元前304年,卒於公元前232年。儘管他對佛教的推動是聞名於世的,但他對佛教虔誠的信奉也並不是從小就開始的,或許他有著與生俱來的佛性,但是這佛性在他征服羯陵伽國之前並沒有體現出來。他曾以武力來征服國家,傳言他的王位是用殺死99個皇兄的代價獲得的,而他為了取得王位的寶座也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經過四年的拼殺終於剷除了一切與他敵對的勢力才穩穩的坐上了王位。而在他登上王位之後仍無法改變其弒殺如命的作風,他在統治印度的前期被印度人民認為是一名暴君,這也導致了人們對他前半生的評價:“黑阿育王”。

  阿育王這一生,促使其從“黑阿育王”轉變為“白阿育王”的就是羯陵伽國的戰爭,這是其發動過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造成了10萬人被殺害,15萬人被擄走的慘劇,也是這次阿育王終於被死傷無數、屍橫遍野的場景所震撼,從小就具有的佛性開始被喚醒,在痛悔之中開始了漫長的自我反省,於是便開始皈依佛門,徹底的改變了其統治策略,用仁慈、寬容去替代暴力,同時也教育人們遵禮守法,得到了印度人民的認可。

  雖然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迅速的走向了滅亡,但是他推動的佛教信仰卻影響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們。

  阿育王的評價如何

  歷史上對阿育王的評價非常之高,被後人稱為是印度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君王,他的一生業績也是多不勝數。對於阿育王自身來說他一生的成就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第一部分就是在年幼時候出征印度打下江山的豐功偉績。第二部分就是統治印度後對印度的發展和建設做出的貢獻。

  阿育王在前半生帶領自己的部隊征戰印度,大殺四方,在他的小時候曾經收到佛教思想的感染,在最後一次也是戰鬥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中,當時戰鬥時非常的慘烈,但是阿育王還是勝利了,後果就是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掠走,血流成河,造成人間慘劇。阿育王看見由於自己造成的這一切,瞬間頓悟。不再擴大江山,而是管理印度內政,自己內心佛教思想也漸漸顯現出來,他開始在印度的內政,文化和國家安穩上做努力。阿育王帶領印度的所有子民信仰佛教,使得印度變成一個善良的民族。阿育王還在印度修建寺廟,在印度最出名的也就是寺廟。這對促成日後印度旅遊業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基礎。阿育王在管理印度的時候雖然還是自己掌握著印度的大權,但是他也把印度分成了幾個板塊,並且交給自己的親人管理,這也並不算是真正的君主霸權主義。

  阿育王對印度的影響非常大,無論是在現代的印度還是當時阿育王通統治的印度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阿育王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統治了印度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