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是個怎樣的人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能將楚國從內亂中解救出來,平定了局勢,穩固了政權,最後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說,楚莊王必定得是一個十分有勇有謀的人,不然的話楚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成長的這麼迅速,而且還能夠稱霸中原。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楚莊王死了之後,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楚國的國力就迅速後退,被晉國給超越了,這也足夠能看出楚莊王的能力。

  另外這位霸主的政治生涯也是充滿了智慧,因為在他執政的前三年,他沒有任何的政績,沒有頒佈過法令也沒有處理過政事,以至於楚國的大臣們都開始擔心起楚國的未來。但是後人就都知道了,這個是楚莊公的大智慧所在,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讓周邊各國對他放鬆警惕,因為他剛上位政權不穩定,這樣做可以先穩住自己的政權。另外因為楚莊公的不作為,所以國內的許多問題也都顯現了出來,這樣也更有利於他今後的治理。這就說明楚莊王是個有大智慧,懂得厚積薄發,而且還是非常能夠隱忍的人。

  而且在其他很多的小故事中,也能夠看出楚莊公這個人身上的許多優點。諸如在楚莊王絕纓的故事中,我們就能看出楚莊王的寬大的胸懷。而且在發動很多戰爭之前,楚莊王都會非常虛心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以此來判斷戰役的可行性,說明楚莊王是一個善於納諫的人。能成為一代的霸主,身上必然還有很多過人之處,比如楚莊王的憂患意識,還有知人善用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

  楚莊王初登王位的時候,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於是在三年的時間裡沒有頒佈過任何一項政令,在朝政上也沒有什麼作為,楚國的大臣們都為楚國的將來感到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事,每天都是打獵和遊玩,要麼就是和後宮中的妃子們喝酒取樂,而且還不允許任何人勸諫,還下令命令說如果誰敢勸諫,那麼就以死罪處置。當時楚國有個右司馬,他看清了當時不利的局勢,想要勸諫楚莊王勵精圖治,但是礙於禁令,於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進言楚莊王。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自己的妃子們在猜謎語,於是他靈機一動,準備用猜謎語的方式暗示楚莊王。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說自己在南方的時候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都不展翅不飛翔,也不叫喚,猜這隻鳥叫什麼名字。

  楚莊王知道他是在那是自己,於是就說,鳥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隻鳥如果飛一定會一飛沖天,一叫一定會一鳴驚人。楚莊王覺得時機已經到了,於是開始勵精圖治,廢除了許多不利於發展的法律,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啟用了六個有才能的人,把楚國治理的很好。

  之後楚國的國力逐漸強盛,出兵討伐齊國,之後又和晉國爭中原霸主的地位,最後打敗了晉國。

  楚莊王稱霸的故事

  楚莊王的稱霸,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因為當時楚國並不是最強大的,而且楚莊王上位初期,楚國的國內也出現了叛亂,而且當時還有強大的晉國,所以說楚國稱霸春秋是偶然的。但是楚莊王有勇有謀,勵精圖治,一心想雄霸天下,所以楚國成為中原霸主卻也在情理之中。

  楚莊王上位之後先是平定了國內的叛亂,還吞併了弱小的庸國,這個時候楚國國內的形勢已經趨於穩定。而晉國國內也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這就給楚莊王的北伐製造了有力的條件。

  公元前610年,晉國和衛國還有陳國等相會,但是拒絕鄭國前來,於是鄭國不得不考慮改變和楚國的關係。當時許多諸侯國都見風使舵,看楚國日漸強大所以都開始轉變態度,陳靈公和晉國結盟之後,楚莊王看準時機,親自率兵攻打陳國、宋國等。

  公元前607年,鄭國受到楚國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國,藉此機會打擊晉國。後來晉國的趙盾聯合衛國、陳國一起攻打鄭國,楚莊王於是出兵解救鄭國之困,趙盾悄悄溜走了。

  公元前606年,楚國北鄭國團團圍住,但是鄭國已經不是楚莊王的主要目標了。楚軍進駐鄭國,在這裡等待晉軍的到來。半年之後晉軍開始渡河,楚莊王親自統帥全軍北上,與晉軍對峙。這場戰役最終以晉軍進駐邲,晉軍慘敗告終。擊敗了晉國,楚莊王以朝見周天子為名問鼎,這也標誌著楚國已經取代了晉國成為了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