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三年級語文教案

  每一版不同的語文教材都有不同,我們備課的教案就要根據版本的變化而變化,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五彩池

  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說明

  《五彩地》是一篇描寫自然景觀的課文,講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遊,在藏龍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數量、大小、深淺、形狀的特點和池水瑰麗多彩的特點,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五彩地的美麗神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五彩池的讚美之情,表達了“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五彩池》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主要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彙報交流預習情況。

  第一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讀懂了什麼,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教師相機將學生讀懂的內容與不懂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使預習落到實處,二是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達到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目的,三是瞭解學生感知課文的情況,準確把握教與學的起點,四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二步,將學生讀懂的內容進行梳理,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歸納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訓練學生分段。在學生彙報分段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意見比較一致,沒有出現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間的聯絡,出現幾種分法。若學生出現分歧,便存疑,待進一步理解課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間的聯絡後再進行分段訓練。學生雖然在三年級已進行了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訓練,在學習第七冊第二組課文時已初步進行了分段訓練,但學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學環節設計應體現年段性、階段性,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因此,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讀懂的內容歸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給課文分段,使學生充分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方法學習新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將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如何提出問題並能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書,培養學生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和習慣。

  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體會五彩地的美麗神奇,並滲透思想教育,體會運用比喻句的好處。

  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根據學生讀懂的內容或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使學生預習時的初步認識得到發展,讀不懂的問題得到解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通過抓重點句子,利用圖片、教師範讀、學生反覆誦讀等手段,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等特點。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到五彩地的美麗神奇;二是使已學過的讀書方法***如抓重點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等***得到運用;三是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真正體會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並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熱愛大自然情感的薰陶。

  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我們設計了一個理解“更”字的教學環節,先讓學生認真讀書,對照教師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髮現投影片上的一段話中少了一個“更”字,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有這個字與沒有這個字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這樣設計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時感到很驚奇,看到池水瑰麗多彩時感到更驚奇的感受;使學生意識到2、3、4自然段之間的聯絡密切,為進一步訓練學生分段做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學習第4自然段,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課後思考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讀書,瞭解池水出現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其主導思想是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自己學習,力求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疑難問題,使學生在預習時對課文的初步認識得到發展,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學習運用語言。

  ***二***

  金色的草地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同學們見過草地嗎?它們是什麼顏色的?***指名學生回答***今天,老師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金色的草地〉,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據題置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能解決的,讓學生進行回答,不能解決的,留在學文時解決***。

  三、分小組自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麼方法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4、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開心、一本正經、揪掉、合攏",可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並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三***

  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具準備:

  1. 自制幻燈片。

  2.準備課外閱讀《雨鈴鐺》一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根據預習提綱,預習課文。包括:認讀生字,練讀課文,提出問題。

  揭示課題,檢查預習。指導識字。把你認為容易出錯的字講給大家聽。***略***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1. 聽老師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點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並瞭解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以繼續參看課後的生字表。

  3. 學生練習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4. 指名讀課文,想一想你記住了課文中的哪些內容。

  點評:通過多層次讀課文,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 美讀課文,深入體會,領略文章的韻律之美。

  1. 默讀課文,把你覺得描寫優美的句子劃下來,多讀一讀。

  2. 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與同學共同分享。

  3. 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和你一起去欣賞。

  4. 老師適當點撥,並給予恰當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音韻之美。

  5.從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三個方面進行學習。以下部分可做成幻燈片   讀一讀,填一填,聲音的世界會更豐富。

  你總聽過風的聲音吧?當清風掠過明月,當微風拂過樹梢,當寒風呼嘯著穿過田野,當狂風捲起巨浪,當春風_________________,當暖風______________,當_________________,你總該聽到些什麼了吧?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線上》提供的文章〗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麻雀在窗沿唱歌,當一隻小狗忙著啃骨頭,兩隻老貓在牆頭吵架,三隻老母雞在啄米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總聽到些什麼了吧?

  你總聽過水聲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總該聽到些什麼了吧?     再次練習朗讀課文,並把自己補充的內容加在裡面。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點評:通過朗讀和練習,層層深入地讓學生體會語言節奏和魅力,並聯系實際,讓學生進一步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自讀課文,聯絡實際,感受自己的聲音世界。

  1. 接著讀課文,隨著課文一起,回憶自己小時候聽到的聲音。

  點評: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聲音,你瞭解了周圍的事物。從聲音裡,你逐漸熟悉了你身邊的世界;在聲音中,你逐漸成長。

  2.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你喜歡什麼聲音,不喜歡什麼聲音?說一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先讓學生準備一分鐘,再交流討論。

  3. 學生列舉一些和諧美妙的聲音:如:演奏的音樂、小孩的哭聲是成長的資訊、寫字的刷刷聲是學生髮展的腳步聲、我們就像是一個個音符,演奏著快樂的生活,快樂的生活是和諧的聲音,和諧的聲音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

  4. 老師小結:是各種各樣的聲音把世界編織得如此美妙,是豐富多彩的聲音演奏著生活交響曲,讓我們用心聆聽聲音,你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絢麗多彩。

  點評:從課文到生活,體現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並且,在學生的讀書和討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