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

  由於本節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是新課,這節課的內容與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有密切的聯絡,但這節課的兩圓位置關係遠比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複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我感覺以下幾點比較滿意:

  1、課件教學中在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探索兩圓相切時的對稱性、探索兩圓相切時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時多次運用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上課的生動性。

  2、授課方式採用分組教學,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後先要學生在小組內動手交流並整理所獲得的資訊內容,然後在課堂上展示組內成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4、授課中貫穿了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比較好。

  但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個別學生不能參與進來,今後教學應該多加關注學困生。

  2、教學語言應該注意更加規範。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應該只關注回答結果,也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用恰當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本節課應該再加大練習量,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本次課初備時,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在一起研討,楊玉芬老師對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在沒有實物投影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貼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申衛青教師對我的授課程式進行調節指導。李秀捧老師對學生的探討問題進行進一步設計……

  初備方案發佈於網上,又得到教研員王老師、風帆郝老師、列電張老師、我校楊老師、馬坊楊老師等多位老師的指導點評,我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案進一步加工。

  授課後,各位教師直述己見,讓我認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努力.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注意到學生的活動和參與情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是課程的設計者,在授課時適時引導,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可以採取小組之間競爭評比打分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積極發言等各方面的參與情況。當學生回答問題後,無論回答的結果如何,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對回答結果清晰、正確者給予鼓勵;對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者,在其他學生糾正的同時也要給予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積極方面的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體會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必要。

  在問題的設計上,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問題難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要有梯度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二要考慮到題量的適度,加大練習量,更好地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授課時,更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規範運用,加強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

  範文二

  由於本節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是新課,這節課的內容與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有密切的聯絡,但這節課的兩圓位置關係遠比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複雜。因此,我通過例項引入和讓學生動手操作類比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猜測兩圓可能存在的位置關係,然後經過討論,歸納確定兩圓位置關係的各種情況。在與兩圓位置關係相應的數量關係的研究中,鑑於學生已有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中兩量***半徑、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的數量關係的認知基礎,就只運用了類比遷移的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探求新知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其次,與五種位置關係相應的數量關係的研究中,我採用“先易後難,突破關鍵”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解決易於解決的“外離”、“外切”、“內切”時的三量的數量關係,再解決“內含”時的三量的數量關係,最後突破相交時三量的數量關係:R-r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課堂就應該交給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填鴨式灌輸給學生,這樣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出來。

  範文三

  《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重點是探索並瞭解圓和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中兩圓圓心距與兩圓半徑間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兩圓相交時的數量關係。

  首 先通過簡單動態演示覆習前面學過的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然後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本節課的興趣,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日環食的形成 過程引入新課,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在實踐中探索感知兩圓的位置關係,歸納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同時以圖形運動的手段向學生直觀展現知識發生過程, 培養學生動態思維能力。在研究兩圓的圓心距、兩圓的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時,通過幾何畫板中的動態演示來啟發學生思維,讓他們通過圖形的變換,觀察出兩圓圓 心距與兩圓半徑間的數量關係,解決兩圓相交這個難點是抽象的轉換到一個三角形當中,通過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記憶理解圓相交時圓心距與兩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

  上完這堂課,通過聽課老師的提議及學生的練習反饋,也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在推出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時,在課件中可以設定一個可操作的動態演示,可由學生觀察下定義,既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共同討論的形式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

  2.雖然本節課的難點主要通過動態演示來探索圓和圓五種位置關係所對應的數量關係,但仍有部分學生難以把“形”轉為“數”,所以在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時間上有所欠缺。

  3. 課件的大容量雖是優點但學生的接受能力卻是有所差異,一堂課共有三個探究及兩個練習,難點被分散,卻是講而不透,反覆小練習缺乏,這也是公開課難以取捨的 問題。總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養成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個性品質。與此同時,教 師還要在保證完成教學大綱的同時給學生的學習創造探究的環境,師生共同進步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