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的學習方法
電子琴的學習能夠讓孩子更具有音樂細胞,讓孩子具有一項特長,在孩子電子琴學習中,教學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一是採用技巧與樂曲交叉進行,以避免在學習中出現單調感覺,適當加入關於控制音響的訓練,以利於培養學習者的樂感,這是電子琴的高效學習方法之一。
二是精選練習曲練習,這個也是電子琴的高效學習方法,精選音樂會上經常出現,最富演出效果,最受人們歡迎的電子琴名曲,讓學生練習、實踐。根據學生不同特點針對性地在考級教材中選曲,學生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發揮水平的曲子,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考級時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是電子琴教學不僅要重視技巧的訓練,更要重視音樂的表現,彈奏練習曲不能做純技巧的手指訓練,應注意音樂性,把曲子彈得很生動。學生還必須站得高,對各個時代,每個作曲家的美學觀點,個人風格特點,以及在演奏技巧方面的要求有所瞭解。
二
電子琴是作為以鍵盤形態出現的一種樂器,要操作它,必然需要一定的鍵盤技術。對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指法的練習***可借鑑鋼琴教學的指法練習***來訓練學生,提高手指的靈敏性和獨立性,使其能適應各種樂曲的演奏。要想做到能自如地用這種樂器來表達音樂,還必須教學生一定的樂理知識,學會讀譜,懂得各種音樂標記,通過規範的指法來進行實際演奏。但僅僅有這兩方面的教育還是不夠的,因為它不能使孩子們真正進入到音樂天地之中,機械枯燥的練習,必然不會使他們真正被音樂感動,而產生要表現這種激情的願望來,反而會使孩子們厭倦練習,產生不願意再繼續學習電子琴的想法。
我們不能把電子琴作為一種單純的鍵盤樂器,僅去模仿鋼琴技術教學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應充分利用電子琴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綜合音樂能力的教育,以激發他們從內心對音樂的理解熱愛。
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種能力,便能發揮自己無窮的創造力,自如地用音樂的語言去表達他們心中的各種感受,孩子們也將會更加喜歡音樂,熱愛音樂。這樣,我們的音樂普及教育工作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音樂是聲音藝術,最善於表現人們情感,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人的音樂能力,正是在聆聽音樂的引導中被喚醒的。有不少練習者甚至老師都以為練琴過程中,練得熟練,彈得快就是彈得好,盲目的追求所謂的熟練與速度,而對自己的琴聲是否優美動聽,就不清楚了。這不符合電子琴教學的要求,它要求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讓學生會欣賞、體會、感受音樂,並非是彈奏上的要求。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到“聽”的重要。只注重“練”而忽視“聽”,把電子琴當成一項簡單的手指機械運動。因而,我認為電子琴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專心致志,在“聽”中去感受,去表現、去創造、去領悟,才有提高,才有收穫。
三
一、在“聽”中體驗音樂情感
音樂是聲音藝術,它用悅耳的音響以及精緻巧妙的音樂形式作用於人的情感。在電子琴教學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彈奏外,還應讓學生掌握用心地去欣賞音樂,當然在欣賞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對音樂的長短、高低、強弱、音色進行大量的具體感知外,還應表現不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讓學生反覆傾聽,力圖把這些音樂所形成的節奏、旋律等音樂語言加以分析體驗,增強對音樂作品本身情感內涵的理解。
二、聽“歌唱性”培養內心樂感
舒伯特說過:“一切樂器只不過是在模仿歌曲。”彈奏者除了要知道音高、節奏、音質、音色外,還要想到歌唱。因為旋律曲調是音樂地基本要素之一,沒有歌唱就沒有曲調,因而旋律都具有歌唱性質,即使休止,也是音樂的需要,“此時無聲勝有聲”。如《我遇見一隻熊》中的休止符,給樂曲增加了神祕感,激發了學習的慾望,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歌唱性不僅是一種物理現象,而且也是一種生理現象。以歌唱的方式可培養彈奏者內心的音樂流動感。因為,它最直接地體現出音樂的旋律走勢,表情語氣、樂句呼吸、高潮收束,最容易使人感受和領略到樂曲的美妙之處。因此,在我們的電子琴教學中,要使課堂氣氛充滿活動和靈氣,也必須培養和強化旋律方向感及歌唱感,養成“在歌唱中想象”和“在想象中歌唱”的習慣及意識,這樣就有了音的自然連貫。因而,聽“歌唱性”在電子琴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作用,是衡量學生內在樂感、美感、旋律歌唱感的一個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三、聽“音樂表現力”,表達情感,感悟音樂
電子琴教學重在培養學生體會音樂、感悟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不是隻滿足於把譜子的音符、節奏完整無誤地彈出來,而對音樂麻木不仁,無動於衷,不免給人有“音”無“樂”的感覺,使原本具有強烈情緒感染力和音樂藝術,缺乏應有的音樂表現力。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的確,沒有感情的藝術是不可想象的。在電子琴教學中,雖然是簡單短小的樂曲,但也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如《航海》中,表現了一個遊子遠離家鄉,迫切地希望回家的感情,抒情優美的旋律,稍慢的速度,使樂曲富有鮮活的內容及情感的魅力,感人至深。因此,要重視作品的藝術處理,把握、聆聽樂曲的情緒、風格、韻味及內在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