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是怎樣形成的如何治療

  網癮是指上網者由於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路時空當中,對網際網路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於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網癮的相關知識。

  網癮是怎麼形成的 如何治療:

  形成原因:

  家庭

  網癮,大致由三方面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

  家庭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關係。有的家長喜歡暴力、批評的教育方式,即“控制型”的,造成孩子沒有長成應該長成的“自我”;同時,夫妻關係不和諧,甚至存在夫妻雙方利用孩子向另一半開戰的情況,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網路成癮。專家尤其強調了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他說,父親在傳統家庭中代表著權威、榜樣、規則,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網癮患者,多數缺乏父愛。

  學校

  造成網癮的第二個因素是學校。

  部分網癮患者的老師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情緒暴力,愛發脾氣、愛訓人;學校評價體系過於單一,用成績好壞評價學生。有的孩子可能學習不是特別好,但是其他方面很優秀,這些孩子在學校中得不到肯定,就可能投向網路世界的懷抱。

  自身

  第三個因素是孩子自身。

  如果一個孩子有多動症、抑鬱症等,就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網路成癮。

  機制

  在現實的遊戲中,人們需要進行實質性的物理接觸;而網路遊戲則無須對參與者進行現實身份的鑑定,大家撇開了年齡、性別、職業、地位等客觀制約因素,在一個遊戲中平等相處。身在其中的人們可以放下現實中的種種“面具”,大家都顯得那麼“平易近人”。虛擬環境中,人們可以隨意設定自己的性別、姓名和經歷等要素,而在現實的遊戲中,這些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此這種虛擬的“平等”使得網路遊戲風靡全球。

  在網路遊戲中,玩者並不是直接參與遊戲,而是藉助人機介面對遊戲進行操控,這種“身體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玩者產生“控制”遊戲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玩”遊戲的感覺,遊戲者掌控整個遊戲,具有極大的主體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等。在這個虛擬空間人們是平等的它使人扮演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角色,是對未來的“預先佔有”,是對那些令人煩惱的現實世界的一種超越。在遊戲中,人世間的現實突然成為一種轉瞬即逝的東西。他們將解除所有的顧慮,使自己成為自由和主宰世界能力的人。虛擬現實技術和模擬技術為人們製造了極具現場感和沉浸感的遊戲世界,遊戲者對於遊戲的沉迷也是遊戲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徵。但問題在於遊戲的創造者不再是遊戲者,而是設計者。設計者操縱著整個遊戲的規則和過程,而遊戲者只是設計者的控制物件。在傳統的遊戲中,設計者和遊戲者是同一個群體,規則是共同約定的規則,這表現在遊戲是“自導自演的”,即使是歷史傳承的遊戲,也是遊戲者創造的。網路遊戲的設計者從遊戲共同體之中分離出來,以技術作為媒介“製造”和“生產”遊戲,從這一刻起,遊戲者走入了一個別人***非遊戲者***的世界並被這個世界所囚禁。

  網路遊戲能讓玩家嚐到“甜頭”,通過殺怪升級突然得到一件極品裝備或者寶物,使玩家產生興奮感,興奮感是操作條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條件反射的關鍵是強化,即上網操作和甜頭強化物的結合。每當對現實世界感到疲憊和無法面對的時候,選擇網路遊戲,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刺激。虛擬的滿足,會讓人留戀,即使殘酷的現實就在眼前,自己也知道逃避的後果,卻是欲罷不能。越是逃避,精神對虛擬刺激的依賴就越大,就離現實越遙遠,也就越加不願意面對現實。於是,網路遊戲成癮。

  每個人都有社會屬性和參與社會、希望得到社會肯定的本能需求,則網路遊戲的社會性也就必然導致大量人群投入其中,用另一種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而網路遊戲的虛擬性使得投入其中的人們可以任意改變自己的角色、任意嘗試自己所想體驗的經歷、併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在精神世界中取得成功的機會,這就更使人們對網路遊戲趨之若鶩。不能認為虛擬世界的成功是不真實、不可取的並去忽視它的危害,就像偶像人物的價值主要靠精神領域的魅力和廣告效應來實現一樣,在2006年虛擬物品交易超過70億人民幣之下,更不知造就了多少利用這種精神需求而獲得百萬、千萬元財富的玩家和阻止。遊戲中的虛擬物品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它本身沒有價值,也沒有任何部門能認定它的價值。人們玩遊戲付出了時間、心血和金錢,“幾分耕耘,幾分收穫”這句話在遊戲中不再是真理,即使人們付出的再多,到最後換來的只不過是二進位制的0、1程式碼。

  網癮的基本特徵:

  1、網癮患者大多是14-18歲的青少年,且男孩居多。

  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生理的迅速發育和心理的相對滯後的矛盾比較突出,他們對現狀不滿,喜歡尋求刺激,喜歡幹冒險的事情。希望擺脫家長的束縛和管教,討厭家長和老師空洞無味的說教。這一時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極強,容易與家長衝突。

  2、學業很多處在高中階段。

  很多網癮孩子,小學、初中階段成績十分優秀。小學、初中階段,家長老師盯得比較緊,課程不多、不難,很多孩子基本靠被動的學習就能掌握,表現的很優秀。可到了高中,有一部分孩子開始住校,沒有了父母在學習上的監督,生活上的照顧,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容易出問題。高中一開始難度加大,進度加快,並且高中階段高手雲集,很多在初中成績優異的孩子在這裡變得成績平平,甚至落後,經過努力感覺無濟於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容易灰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進而尋找精神寄託和安慰。但這時,尤其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一味地指責孩子不努力,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家庭關係緊張。

  有的家長缺乏基本的素質,不懂得經營家庭的技巧,經常吵架,致使家庭的成員關係非常緊張,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對孩子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也有部分夫妻,感情破裂,成為單親家庭,對孩子成長也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形成不良的個性特徵。

  4、家境優越。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好,什麼都滿足孩子,造成孩子非常任性、自私,不合群,不體諒別人,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懂得珍惜,當然也就不懂得努力,不珍惜當下的時光,得過且過,無所事事,把精力就會轉移到學習以外的事情上。

  5、家境貧窮。

  有的夫妻從小過窮日子,雖然條件不太好,但不願讓孩子再吃自己以前吃過的苦,有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想法,平時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千方百計的滿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自私、任性、不尊重別人的勞動,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習慣和品質。張天翼先生的小說《包氏父子》就是很好的明證。

  6、父母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有的家長總是拿自己當家長,拿孩子當孩子,無視孩子的成長,不知道尊重孩子,不會與孩子溝通。造成孩子沒有傾訴的物件,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網癮的預防與治療:

  1、家長與孩子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關係,切忌不要擺出“家長的架子”。

  強硬的教育方式也會造成孩子的壓抑。家長本身要以身作則,以理服人,並且要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人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從而才能建立和諧的家庭成員關係。

  2、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過於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反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內向、好勝的孩子,還會引發孩子的強迫傾向。要避免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受挫後一蹶不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容易產生逃避現實世界、對網路容易形成成癮的傾向。

  3、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讚揚。孩子成長過程中,適當的鼓勵是對其發展的促進。

  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幹的他就越想幹,會了就不幹了。孩子是培養的物件,不要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是他的後盾,而及時的讚揚是對每一階段成績肯定。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對未來現實生活的追求。

  4、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加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興起,從而分散孩子對網路的單一興趣。

  不要一味反對孩子使用電腦,電腦在當今社會作為一種學習、生活的工具有其獨特優勢,不能絕對被禁止。絕對禁止孩子使用電腦並不現實,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結果適得其反。

  治療:治癮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預防比補救要容易的多,效果好得多,經濟得多。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對眾多網癮孩子的調查研究,甚至包括厭學、早戀、暴力、冷漠等等問題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問題背後都有家庭、家長的問題,因此預防網癮的核心是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改善家庭的親子關係。家庭和睦了,矛盾就減少,可以大大減輕孩子不必要的思想壓力和煩惱。在培養孩子情商上下功夫,包括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同情心,培養孩子吃苦耐勞、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適當減少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讓孩子嚐到學習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孩子的內驅力。

  當今社會,作為年輕人,不可能離開網路,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掌握好網路這把雙刃劍,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使孩子不孤單、寂寞,還可以增進感情,從而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同時,鼓勵孩子做家務,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遊戲。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分散孩子對網路的注意力。

  合理疏導孩子生理、心理變化大的幾個時期。這時即便是非常稱職的家長,孩子都有逆反的時候,家長要懂得避讓,儘量不與孩子正面衝突,事後在說明理由,講明道理。

  至於治療網癮的方法,還沒有十分理想的方法,有機構採取強制戒癮的方法,但筆者認為這樣治標不治本,離開特定的環境會很快復發,不能根除。

  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好的方法還是從改善親子關係入手,從改變家庭環境開始,治癮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如果盲目採取強硬的方法,勢必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