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成就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名軻,字子輿,華夏族,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被尊稱為儒家的“亞聖”,是儒家學派中除了孔子之外最有成就的人,孟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以及文學家,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孟子首先將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升格為政治領域內的“仁政”思想,使得儒家在政治上也有了清晰的主張,不再單純的只是思想領域內的學術團體,而是將儒家學派及其弟子作為一個政治集團而存在,後來的讀書人為了科舉高中,讀書做官都要學習儒家經典,都是儒家的傳人,可以說儒家學派已經成為中國政壇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孟子的第二個成就就是他的民本思想,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當人類社會還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階段,孟子就已經有了樸素的民本主義思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為當時的社會就是弱肉強食,大國兼併小國,是強者稱霸的時期,人人都想著如何戰勝別人,奴役別人,並把這些當做是成就的標誌,根本就不會想著如何為百姓造福。所以孟子的思想在當時不被採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漸漸證明了孟子的正確,所以後來統治者為了安撫人心,鞏固統治,紛紛推出各種舉措來減輕人們的負擔,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君為水,民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代表。

  此外孟子還豐富了我們的語言範圍,他創造出很多成語和名言,至今還在被我們所用,成為我們日常使用的俗語。

  孟子的資料

  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為發展和壯大儒家學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子思的學生,他吸收了孔子的部分主張,但是又發展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加廣闊飽滿,“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就是孔孟思想最大的區別,但是他們都為儒家學說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孟子跟孔子一樣都是山東人,而且人生經歷也跟孔子很相似,都是年輕時周遊歷國,但是總是顯得不合時宜,他的學說思想總是不被採納,只好鬱鬱寡歡。即使孟子通常顯得很慷慨激昂,善於辯論,咄咄逼人的樣子,但是內心裡孟子也是很寂寞的,因為儒家學說在春秋戰國的亂世中很難得到採納,也是不合適的,孟子的失敗是註定的。

  孟子平時總是滿口仁義,希望人人都能做正人君子,他曾經說,人皆有不忍之心,不然與禽獸有什麼區別呢。這些道理本身都沒有錯,也常常能使人信服,不過這些用在約束個人,提高個人修養的方面還有用,但是治理國家畢竟是個非常複雜的事情,也不能靠仁義道德,提高人的修養來簡單處理,一個全部都是君子的國家一樣是會發生矛盾的,個人的修養決定不了國家的繁榮強大。不過孟子提出尊卑有序,用親善來改善緩和社會矛盾在社會矛盾突出的初秋戰國的亂世中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的長期穩定,但這都是後來的事情了,孟子生前並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