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的故事有哪些

  秦觀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的弟子,而在“蘇門四學士”中,秦觀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秦觀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秦觀的故事

  民間故事中,秦觀和蘇小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倆人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相傳,蘇小妹是蘇軾的妹妹,因秦觀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蘇小妹的親睞。隨後,倆人便成親,洞房花燭夜時,“蘇小妹三難新郎”,秦觀憑藉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蘇小妹的對聯,贏得世人讚賞。

  “夢中題詩”也是關於秦觀的一個故事。秦觀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宮亭廟下,做夢見了一位九天仙女拿著一幅畫像讓秦觀題字。秦觀二話不說就寫下:“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觀醒來後,剛才的夢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還能記住他在夢中的題字。秦觀拿出紙筆,立馬寫下這段話。後來,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齋夜話》一書。書中寫到自己在天寧寺親眼見過這幅字,並確定這幅字出自於秦觀之手。清代一部名為《宋稗類鈔》書籍,也提到秦觀題字這一事,並表示真跡存在於雷州天寧寺中。

  秦觀的詞有什麼特點

  秦觀現存的作品中詩有四百三十多首,留下的文章有二百五十多篇,而秦觀的詞僅僅只有一百多首。但是後人卻將他稱為“婉約派的詞宗”,可見秦觀的詞雖然少但是影響十分深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詞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正是出自秦少游所寫的《鵲橋仙》一詞中。這首詞以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向眾人展現了一種分離的場景,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期盼。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部分,詞句通暢易理解,讓人讀後回味不盡。

  而秦少游在看見春初的一片景象時,便又創作出了《望海潮》一詞,這首詞的頭三句以對梅花、水流和東風的描寫,告訴人們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暗自訴說著時局的變化,接著秦少游又以昔日的回憶為線索,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無奈,無能為力的情感。因而,少遊的這首詞實際上是表達了少遊對於自己當時所處的境況的一種無奈之情。

  與秦少游的文章和詩相比,秦觀的詞雖然留存至今並不多,然而他的詞明顯具有婉約派的特點,更加以自己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具有格律輕快的特點。

  秦觀有哪些作品

  秦觀是北宋文學家、詞人,他還被奉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他寫有包括《鵲橋仙》在內的許多很有名的詞,但是除了詞人這個被廣為人知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個有著《春日》、《泗州東城晚望》、《納涼》及《金山晚望》等作品的詩人。

  而且在秦觀的一生中,雖然秦觀的詩創作看似比詞、文少了很多,但其實不然,他創作的詩多達四百三十多首,詩文相加的數量其實遠遠超過了詞。

  比如《春日》這首詩寫的就是春雨之後的美景,“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詩的前兩句是在寫近景、動態,隱隱的春雷和細細的春雨被詩中的“輕”、“絲”兩個字完美詮釋了出來,後半句更是將明媚的陽光形容的好像正在碧瓦之間浮動一樣,而後面兩句則是遠景、靜態,將下過雨後芍藥身上的雨滴,和薔薇盤在樹枝上的嬌態用擬人的手法寫了出來,為整首詩增添了不少的美感。

  《納涼》也是一首描寫景物的詩,前兩句“攜仗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中的前半句寫出了作者走出家門後想要找到一個適合納涼的地點,後半句則表示這個地點已經找到了,正文一開始就很扣主題,而後兩句“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則是對找到的這個地點具體的景象進行的描述,月亮明亮的掛在天上,從行船中飄出船家兒女吹笛的聲音,晚風吹起,池塘中的蓮花香味不時地傳來,總體看得出,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很適合納涼的地方,對這裡很滿意,而詩也是以“納涼”兩個字為結局的收尾。

  秦觀的詩也是組成對他個人評價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文學之路上不容忽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