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論文發表
美術教學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想象能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摘要】小學美術課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就闡明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其中的"美"就包含於美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不但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素質教育
魯迅先生曾指出:"美術可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美術教育用視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維意識,讓人潛移默化地接受某種道德觀念。是進行精神品質和思想意識的教育,能觸動靈魂的嚮往而達到優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謂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養人的性情,制約一些不良習慣,自然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級小朋友中進行《可愛的小鳥》記憶畫,讓學生從小鳥飛時的各種美麗的姿態,漂亮的顏色中感受小鳥的天真可愛,我們不忍傷害,而應該愛護它,餵它食物,為它搭窩、植樹,創造優美的環境,領悟一顆可貴的愛心和保護環境、保護美好大自然的純潔心靈。在小學美術教育的各種訓練中,如靜物寫生,真實而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畫校園題材的遊戲,反映了學生天真爛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為童年生活和學習而陶醉,產生愛學習、能與人友好交往,並會互相關心、團結向上的好品質。
在《民間工藝》的製作中,讓學生了解民間工藝的豐富多彩,民間藝術的精湛技藝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進行一些《我的家鄉》、《難忘的旅遊風光》、《藍天白雲下的城市》等記憶畫訓練中,讓學生大膽表現祖國江山的美,家鄉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大自然的美好風景,引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懷。課文中還有各年級的不同內容的欣賞作品。如《激奮人心的革命歷史畫》欣賞,通過欣賞學生懂得了中國革命的鬥爭史,知道了我們今天的***環境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雄心。通過形象的觀感,在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種活動中,使他們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得到觸動,達到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靈的目的。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美術重在創造、求異。越表現出和別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點,越有個性,這就產生了創造性。而美術作品的這一特點又來源於思維,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對周圍事物多提幾個"為什麼"進行思考:為什麼要這樣畫?為什麼要這樣添?為什麼要這樣構思……這些都是一個創造過程,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具體途徑。很多學生通過美術課學習以後,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對周圍產生興趣,因而會更細緻深入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只有不斷地觀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內容。這些新內容在心靈深處紮根,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這樣一來,學生的觀察力會得到提高,並不斷髮展。在作文課上,有的學生就會將美術課上觀察到的東西帶到課堂,並進行語言文字的描述,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
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時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注意表現物件,並加以記憶。觀察得越多,記憶內容越豐富,這樣就會將那些本來無聯絡的內容隨意地組合在一起,並進行一些細節的"添枝加葉",時間一長,他們的想象力就會更豐富,就能在作品中體現個性思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實現新的蛻變,新的跨越。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是一種表現美的活動,如果不美就達不到目的。要表現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美和發現美。在瞭解美、認識美的過程中,美會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小學美術教育《新大綱》中明確指出了美術課具有審美功能,美術教育過程是審美活動,是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熱愛美、表現美的願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學生既認識了我國的各種畫種,又瞭解了我國從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畫家和作品當時的歷史背景,每一幅畫的特點以及這些畫家的優秀作品,使學生對這些畫家產生一種崇敬之情,並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同時也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
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於這幾個方面,教師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裡,千篇一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於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美術這一學科裡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
總之,美術素質教育從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審美教育等方面,全面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各專案標的實現,其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說,離開了美術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各專案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應深知責任的重大、任務的艱鉅,自覺實施美育素質教育,做素質教育的先行者。美術活動的題材確定下來之後,還要根據教材特點,進行巧妙的構思,設計適宜教學內容的情境方案,才能使美術活動錦上添花,事半功倍。
篇2
淺析小學美術綜合性教育
摘 要:綜合性美術 教育的優勢在於能教會學生如何有系統的學習如何將學習中看似獨立的各知識點之間有機聯絡起來.促進學生對美術教育以及 藝術英學的興趣、啟發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這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及智力能力的 發展等各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 綜合性 課堂教學 活動原則 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的全面綜合性教育是 現代美術教育的趨向,也是現代美術教育的需要。綜合性美術教育的優勢在於能教會學生如何有系統的學習,如何將學習中看似獨立的各知識點之間有機聯絡起來,促進學生對美術教育以及藝術美學的興趣、啟發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這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及智力能力的發展等各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
一、美術教育的綜合性根植於美術教育的特殊性和最終目標要求
美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繪畫、雕塑、工藝、手工、民間美術、欣賞等眾多的內容。並與其他學科有著極為廣泛的有機聯絡。如果不注重整體綜合性教學。就很可能使美術教育的意義和目標發生變化,從而使美術教學成為具體的知識技巧。畫得“像”為標準,越像越好,使學生學習時平淡無味,千篇一律。從根本上破壞美術的內在的統一性和系統性。要達到“要注重各類課程內在聯絡的統一性”。這就要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尋求美術的整體性和各個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挖掘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其次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自始自終把美育教育、德育教學及能力培育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美術教學內容不僅僅是“畫面”一個知識點,只有把這些點聯絡起來,才能產生藝術的美感、激發心靈的美德。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綜合性教學既符合教學 規律的要求,更符合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引導學生髮現美、得到美感、潛移默化地促進美德。這就大大的促進了美術教育的質量,達到美學教育最終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實行美術教學的綜合性教育應是美術教師必須走的改革探索之路。
二、美術教學中如何體現綜合性教育
***一***把綜合性美術教育理念落實到備課中去
小學美術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重要學科,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比較全面的美術知識技能和淵博的多學科知識。首先要提高教師對綜合性美術教育的思想認識,摒棄傳統的單一的美術教育方法。把綜合性美術教育作為一種美術教育的改革理念,並將這種理念當作一條主線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很難想象沒有一種新的理念指導,能將綜合性美術教育自覺地在其教學實踐中得到體驗。
***二***把綜合性美術教育貫穿於課堂教學中的全過程
在具體講授中,時常向學生揭示本課知識前後左右之間,以及和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絡,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知識,技能經常為其它學科所運用,而其它學科又為美術學科提供很多幫助的例項,促進學生學習。美化居室對學習的影響,以及如何將自己學過的繪畫、立體構成、圖案、色彩、手工知識和作品有機運用到自己的房間佈置中去等等,這樣,通過“滾雪球”式地前後聯絡,就能由每一堂的整體進而發展成“大整體”。
三、綜合性美術 教育的實踐探索
鑑於以上的理論觀點,在美術教學中貫穿綜合性教育觀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本學期的一次美術公開課上,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將 音樂和美術整合在一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把聽到的音樂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感受。通過學生欣賞大師和學生的優秀作業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和繪畫作品的統一性,開闊眼界,再通過作業來提高學生用線和色的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現力。最終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基本元素“音符”和繪畫作品的基本元素“線”、“色”是相通的 規律,錘鍊學生的 藝術通感。
上述問題解決後,我又讓同學們去發現音樂家又是如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同學們聽過許多優美動聽的曲子,那麼多美妙的音樂都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嘴快的同學還沒等我說完就脫口而出“1、2、3、4、5、6、7”七個音符。把這些音符進行不同的組合排列,再通過音的長短、強弱、高低等變化,就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接著我又神祕地說道:“下面老師請大家做個遊戲。老師在鋼琴上彈奏幾組音,你能用不同的點線面來表現嗎?注意聽完對比後再畫好嗎?”這時同學們個個全神貫注豎起耳朵認真地傾聽。當我在鋼琴上將高低音的變奏彈完,學生們迅速地把自己感受到的聲音感覺用各種不同線條、符號畫在稿紙上,有些比較外向的學生畫完後乾脆自己跑到講臺上把作品放在投影上讓大家欣賞提建議。同時也渴望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
為了把這個知識點引到深處,又同時能深人淺出,讓同學們去發現知道簡單的音節可以用比較單純的線條符號來表現。當聽完一段完整的音樂後,也許光用線條符號來表現還遠遠不夠,如果配上合適的顏色可以表現出更豐富的感受。於是再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想想這首曲子是熱烈奔放的還是抒情柔美的。你準備用什麼樣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呢?聽著音樂大家各自盡情用各種符號、線條、色彩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完成後他們輕輕地與自己鄰近的同學討論著。這一教學環節充分讓學生自發地去感受音樂語言和美術語言表現方法上的轉換。老師不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
課堂教學中也應存著“民主與集中”。優秀的作品總是有著它閃光的地方。此時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聽兩段音樂,同時展示兩張 現代大師的作品。讓同學感受到音樂並不是隨便用線條色彩來表現的,他也具有一定的準確度。這時我就精講,分析笛子獨奏一一聲音悠揚。婉轉連綿的旋律給人波動的感覺。所以大師用彩色的曲線來表現,彷彿在風中飄動。吉他獨奏一一聲音不再連綿不斷,而是一個個不連續的聲音,並有輕、重、長、短高低的變化。音質如同許多大小不同的晶體在碰撞。所以大師整幅畫的處理是由許多大小不同、色彩不同的色塊來表現聲音的強弱。長短曲折不同的線條來表現旋律的變化,真是妙不可言。
整節課時,學生都處於一種亢奮、激動、熱烈的氛圍中;好奇、頓悟、驚喜始終洋溢在學生臉上。學生、聽課老師熱烈長久的掌聲使我相信——學生在這節綜合性美術教育課上所得到的將會給他們終身 發展烙上深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