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論文
預防醫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實踐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總結相關疾病高危人群基本特徵、分析相關疾病形成因素和作用機制、探討相關疾病預防對策、進行健康管理實踐等專案,而提高人群的防範意識、有效預防疾病發生、提升人類健康質量則是本課程的核心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論文
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搞好預防醫學教學工作
目前,大多數預防醫學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和職業病、營養與食品衛生、疾病預防和控制、衛生統計、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國對基層醫療人員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社群衛生服務、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新發傳染病的防治等內容。預防醫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只看重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認為預防醫學無關緊要。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轉變學生的醫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後能自覺將預防醫學知識應用到醫學實踐中,從而培養合格的、面向社群的、全面型的醫學人才。
1.1理論課採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實現多媒體教學,其與傳統教學比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直觀、生動的資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照本宣科,應利用多媒體將文字、圖片和視訊有機結合起來,講課內容儘量貼近生活。如講維生素C時,可以講述哥倫布在探險過程中是如何發現可以預防和治療壞血病的故事;講環境汙染物鉛、鎘對人體的危害時,可以播放新聞調查等視訊,以事實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講臺上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汙染事件;講塵肺時,可以引出我省的開胸驗肺事件,讓學生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創新教學理念。預防醫學會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很多學生課前不預習,無法看懂這些知識,從而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提問等方式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複習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語言藝術,在課堂中可以使用網路語言,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
1.2實驗課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注重實踐應用
預防醫學實驗課中流行病與衛生統計部分佔的學時比例較大,這兩部分內容主要講授的是方法學,理論和公式比較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會經常應用到,而有些學生在高中學的是文科,數學基礎較差,因此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消化這些抽象知識難度較大。通過對我校臨床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少有學生在課後對流行病和衛生統計這兩部分內容進行復習,鑑於此,實驗課應多安排流行病和衛生統計的內容。以往的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出一道或兩道計算題,讓學生參考書上的例子進行解答,學生普遍反映只會“依葫蘆畫瓢”,對理論課上講授的知識如何應用沒有理解和掌握,此種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有些院校受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讓學生上機練習。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實驗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如可以讓學生運用現況研究的方法使用調查表實地收集、整理資料,然後運用統計學知識對資料進行編碼和資料型別的轉換;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讓學生學習用軟體進行資訊錄入,建立資料庫,然後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描述,並根據研究目的採用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諮詢者引導學生,不受學時的限制,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獨立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實際中熟練應用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的知識。
1.3嚴謹治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教學態度,不斷拓寬知識面,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溝通,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課本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教師應經常學習、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要加強科研工作。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實用型、高技能型醫學人才。醫學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科研過程中收集的資料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成為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使學生初步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我教研室正在進行農村學齡兒童營養干預的專案,可以在課堂中將專案的開展過程向學生講述,並將涉及的營養學基本知識、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和醫學統計學的統計方法進行介紹。
2考核方式的改革
預防醫學知識零碎、自成體系,高職院校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閉卷筆試為主,理論分值較大。這種考核方式雖然操作簡單、便於評分,但導致許多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採取突擊背誦的方式過關,因此有必要對這種考核方式進行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將考核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重,在每一部分內容結束時,進行單元測試,使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在期末考試中,除了閉卷考試以外,還可以增加實踐技能考試,並將成績計入總成績,例如教師可以在課程快結束時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選,學生通過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以綜述或調查報告的形式上交。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更好地體現考試的公平性。
範文二: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
摘要:
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將來順利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從事社群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必備能力之一。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我國現階段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經過多年摸索,我們主要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設語言訓練類課程和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3方面來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效果顯著。
關鍵詞:語言溝通能力;預防醫學;培養模式;醫學語言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疾病譜的改變,公共衛生問題日趨複雜,傳染性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婦幼和老年人健康問題等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存在相對較低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除了急需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的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外,還對其所從事的醫務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與所服務的物件建立良好的關係。良好的語言溝通是協調關係、彼此信任的重要途徑,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將來順利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從事社群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我國現階段醫學教育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1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勢在必行
1.1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實現醫療改革目標的需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新時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下簡稱醫改***的主要內容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方案立足國情,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將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作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改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醫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不僅瞭解、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瞭解、熟悉人群的心理、人格特徵等,建立和諧、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賴的醫群關係。因此,醫群溝通技能培養是實現醫療改革目標的需要,也是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1.2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成為一名合格醫務人員的必備條件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著名的《福岡宣言》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技能。缺少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這是對所有醫務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從事基層醫療服務活動的人員必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作為醫療隊伍的後備力量,必須掌握良好的語言溝通技巧,提高人性化醫學服務水平,成為現代醫學模式所要求的合格醫務人員。
1.3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提高實踐質量的有力保障
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僅僅掌握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實踐中不斷驗證所學理論知識,鍛鍊各種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成長必須經歷實踐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生醫學思維、鍛鍊應變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人群是影響實踐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圓滿完成實踐任務,提高實踐質量,就必須加強與人們的交流溝通,建立和諧醫群關係,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與配合,獲得更多實踐經驗。
1.4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高尚醫德的本質反映
“言為心之聲,語為情之感”。醫學語言運用問題,從形式上講是掌握醫學語言藝術、遵守醫學語言規範和要求的問題,實際上它是醫務人員對人群情感、態度的體現,是醫德醫風的本質反映。醫務人員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與道德修養。醫務人員要態度和藹、真誠,通過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來展示自己高尚的醫德。
2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代社會需要綜合型、複合型醫學人才,除了要求醫務人員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外,還在綜合素質、人文素養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醫療改革工作的推進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的開展,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如下。
2.1對語言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許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醫群溝通、醫群關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對“健康”定義的認識,低估了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目光只停留在醫學知識傳播上,而忽視了人群心理與情感需求。這種只關心疾病不關心病人的現象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現場實踐中普遍存在。有的學生僅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師交給的任務或滿足於醫學知識傳播,不願真正關心服務物件,不與服務物件交流或交流很少,使後者感覺不到被關注、被關愛、被重視,進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2.2沒有掌握必要的語言溝通技巧
以往醫學院校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三基”上,在語言溝通方面沒有針對性訓練,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經驗與技巧。在與人群接觸時,有的學生忽視了對服務物件心理因素的觀察與研究,講解知識時語言生硬、缺乏親和力,詢問病情時只顧收集資訊,不能全面考慮病人的感受,讓對方心裡不舒服。有的學生因說話方式不恰當,導致溝通過程不愉快,無法達到預期溝通效果,從而影響了現場實踐的正常進行。
2.3輕視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
很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往往只重視專業知識學習,忽視了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社會化程度很低,不瞭解風土人情,對人群缺乏理解、同情與關懷[1]。現場實踐時,由於實踐內容和方式、生活環境、接觸物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往往表現出與環境不協調、與人群溝通不暢等問題,大大阻礙了現場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嚴重影響其將來的就業和發展[2]。
3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途徑
我院針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上述情況,採取以下措施,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強化實踐能力與技巧。
3.1實施專業能力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院在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時,實施專業能力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課題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重點培養其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綜合能力。課程學習強調理論聯絡實踐,課堂教學中實施PBL、TBL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專業實踐注重培養專業技能,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課題研究要求學生具備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充分運用於實踐,通過課題研究與論文***調研報告***寫作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公共衛生問題能力。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按照教學大綱安排在不同學期進行,而課題研究則結合教師的課題或者暑期“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參與進去,培養其理論聯絡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2開設醫學語言學課程,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
醫學語言學是一門研究醫學活動中醫務人員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學科,和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聯絡[3]。學習醫學語言學,不僅是醫學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醫學模式轉變、基層社群衛生服務的客觀需要。醫學語言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廣大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正確認識醫學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掌握運用醫學語言的基本技能,把握醫學語言職業變體的客觀規律,提高醫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適應各方面對醫學語言的要求,尤其是醫療改革對語言溝通能力的要求,為今後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傳統醫學教育體系中沒有醫學語言學課程,普通的人文學課程又脫離醫學專業實際。學生在校期間缺乏對醫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專門訓練,完全是在畢業後漫長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4]。由於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致使一部分學生語言素養差,與人溝通時語言簡單,缺乏條理性、邏輯性,和群眾交談時語意模糊不清,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傳遞資訊的方式缺少創造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群關係的和諧發展。我院針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客觀情況,面向大二以上學生開設醫學語言學選修課,分別從醫學語言的本質、特徵、類別、應用等幾方面進行介紹,重點講述醫務人員加強語言修養的必要性、語言修養的內容及途徑。從醫務人員和人群的語言溝通入手,結合實際,通過課內外大量實踐訓練,提高學生書面語和口語表達能力。課堂上我們設定特定場景由學生演示再展開討論,課外組織學生結合實習、見習生活圍繞某一主題開展辯論活動,從而加強語言溝通能力訓練。課內外語言溝通能力訓練不僅使學生從理論上深入理解了醫學語言,而且提高了其口語表達能力,使其能夠有意識地運用語言具體、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3.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現場實踐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知識和能力都來源於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實踐教學環節對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尤其重要。我院根據教師專業和研究方向,組成疾病預防與控制、婦幼保健與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等導師團隊,以強化實踐教學為著力點,建立了一批以課題研究***重點是社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如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立與管理、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與營養健康狀況監測等***為中心的現場實踐基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實踐性預防醫學專門人才。
3.3.1農村社群婦幼保健課題研究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建立了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和婦幼保健專案為中心的陵水縣農村社群婦幼保健實踐基地,每年承擔美國猶他大學醫學生社會實踐帶教任務,利用暑期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課題研究,2006—2009級部分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也全程參與。4年來,我們和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一起與陵水縣婦幼保健院合作開展農村社群婦幼保健工作,包括收集婦幼人群健康資訊、主要健康問題與原因調查分析以及健康干預等;同時,還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在陵水縣婦幼保健院及各鄉鎮衛生院開展的中美大學生聯合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到目前為止,我院與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共同撰寫發表科研論文15篇,其中SCI論文兩篇。我院長期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開展農村婦幼營養改善工作,將公共衛生研究領域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運用於基層,同時也使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一開始就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合作經驗,不僅學會如何與國際同行交流、與基層群眾有效溝通,而且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3.3.2城市社群慢性病綜合防控課題研究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建立國家級慢性病綜合示範區,承擔轄區內城市居民的社群診斷、慢性病監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高危人群發現與干預及患者管理等綜合防控工作。我院已與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該單位成為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城市社群慢性病防控實踐基地。我院2007級兩名學生在該疾控中心實習,由於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非常突出,畢業後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一年後成了單位的骨幹力量。
3.3.3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與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健康教育課題研究2013年,在海南省教育廳和海南省衛生廳的支援與領導下,我院開展了海南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專案,對瓊中縣1440名中小學生的營養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支援,並協助瓊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現場工作。同時,與瓊中縣教育局合作開展中小學學生營養問題調查和營養狀況監測,主要工作包括學校營養午餐的食譜制定、師生及家長的營養健康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和學校營養午餐的效果評估等。瓊中縣也為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安排學生在該縣的中小學長期開展學生營養監測、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等課題研究。在這些課題實施過程中,從課題總體策劃、調查問卷設計、調研過程具體實施到後期資料處理、論文***調研報告***撰寫等,全部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從沒有頭緒到思路清晰,從羞於現場問卷調查到輕車熟路,從看著一堆資料無從下手到多種統計方法、統計軟體運用自如,進步非常明顯,不僅鍛鍊了專案策劃能力、現場實踐能力,而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在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下,我院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已逐漸成為海南省各級公共衛生機構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均得到用人單位較高的評價。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是因為其將來服務的物件是渴望得到關懷、渴望解決健康困惑的人群,醫務人員的一言一行都與人群健康息息相關。醫學以人為本,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就必須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儲備、語言溝通能力、現場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實踐性預防醫學專門人才,真正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婷,倪虎波.淺析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途徑[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23***6***:58-59.
[2]張芳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作用[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23***12***:239-241.
[3]李永生,朱海兵.醫務語言學概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4]程晶.從課程的視角看我國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滁州學院學報,2012,14***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