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學醫學的研究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兒科門診常見病,從以往的一些資料來看,多側重於治療方法的介紹,較少涉及流行病學分析。通過對我院近10年來收治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587份病例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所抽取的587份病例,患兒均符合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1]。男325例***55.4%***,女262例***44.6%***。年齡集中在1~12歲,平均7歲。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為486例***82.8%***,城鎮的為415例***70.7%***,農村的為173例***29.3%***,獨生子女為397例***67.6%***。1999年1月~2003年1 月發病214例***36.5%***,2003年2月~2008年1月發病374例***63.5%***。

  1.2 臨床特徵:低於標準體重[2]10%的為124例,10%~20%的為38例,20%以上的為9例;微量元素缺乏的為183例,其中缺鈣、鋅、鎂的分別為57、98、28例,學習成績顯著下降的為271例***46.2%***;好吃零食的為384例,有偏食現象的427例,5個亞型的為318例。1.3 亞型[1]:運動不良型318例***其中腹壁薄弱274例******54.2%***,潰瘍型107例***18.2%***,反流樣亞型74例***12.6%***,吞氣症57例***9.7%***,非特異性31例***5.3%***。

  2 結果

  3~8歲年齡段佔81.6%,生活條件較好的家庭佔85.6%,獨生子女佔67.6%,不同程度體重減輕的佔29.1%,學習成績不良的佔46.2%,微量元素缺乏的佔31.2%,5個亞型分別佔54.2%、18.2%、12.6%、9.7%和5.3%。

  3 討論

  基本特徵。男女分別佔55.4%、44.6%,無性別差異;3~8歲年齡段佔81.6%***479/587***,明顯高於0~3歲,表明此年齡段為小兒功能消化不良多發期;城鎮的為415例,佔70.7%,農村的為173例,佔29.3%,排除農村生活條件差、衛生保健跟不上等因素,仍可認定城鎮的發病率明顯高於農村。依據獨生子女所佔比例***67.6%***、前後5年的發病率***36.5%對63.5%***和好吃零食及偏食的比率***65.4%和72.7%***,可以推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子女,讓兒童可選擇的食物種類較多,導致挑食、偏食,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臨床特徵。體重減輕者計171例,佔29.1%,其中體重減輕<10%的居多為72.5%***1`24/171***,學習成績不良的佔46.2%***271/587***,證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直接影響兒童的身體及智力發育,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微量元素缺乏的佔31.2%***183/587***,以缺鋅、鈣為主,分別佔53.6%***98/183***和31.1%***57/183***,說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導致微量元素缺乏或相反,暫且不能作出定論,但從臨床觀察情況看,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的惡性迴圈。提示:在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時,為患兒及時補充微量元素極為重要。

  亞型特徵。運動不良型、潰瘍型、反流樣亞型、吞氣症及非特異型之百分比分別為54.2%、18.2%、12.6%、9.7%和5.3%,可見以運動不良型為主體,且這些兒童大多運動量少,腹壁薄弱***86.2%,274/318***,治療過程中通過做仰臥起坐、端腹等腹肌鍛鍊效果較好,說明增強體質鍛鍊在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多發於3~8歲年齡段,且無性別差異,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父母過分溺愛導致兒童挑食、偏食,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誘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影響兒童身體及智力發育,致使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微量元素缺乏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存在惡性迴圈,補足微量元素是治療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