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急救常識

  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漸衰,動作遲緩,因此外出遊覽時行動宜小心謹慎。坐車、乘船、登機、爬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家人隨行照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急救常識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防止意外

  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漸衰,動作遲緩,因此外出遊覽時行動宜小心謹慎。坐車、乘船、登機、爬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家人隨行照顧。“歷險”等專案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遊高興時,更應以不覺疲勞為原則,以防“樂極生悲”而發生意外。

  備好藥物

  老年人患慢性病較多,外出旅遊時,除帶好常服的藥品外,還應備些特殊的急救藥品。例如冠心病人應隨身攜帶***含片、速效救心丸;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帶好降壓降糖藥物,應用胰島素的糖尿病人還要備好口服糖,以便能及時救治低血糖反應或低血糖休克。

  救治跌倒

  旅遊途中萬一跌倒,要注意觀察尋找跌倒的原因,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很可能與道路有關;如倒在廁所裡,可能是排便引起的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對老年人跌倒後的症狀也要仔細觀察,如口吐白沫、意識不清、抽搐不止,可能是癲癇;如面色蒼白、脈搏細微,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壓反應;如口中呻吟不止,不讓挪動肢體,則有可能出現脫臼或骨折。在急救時要慢慢搬動,切忌用力過猛。經簡單現場處理後,要儘早送往醫院診治。

  開水燙傷

  首先要快速脫離熱源,以免灼傷加重。儘快剪開或撕開灼傷部位的衣服與鞋襪,用冷水沖洗傷處以降溫。比較嚴重者,沖洗時間應在20分鐘以上。小面積燙傷,可外塗必舒膏、紫草油、燙傷膏等。面積較大且嚴重者,應用清潔衛生的毛巾、床單等保護好患處,急到醫院處治。切不可用醬油、牛油等任何食品塗擦,以防引起感染,影響傷處散熱。要注意燙傷有水泡不可刺破。水泡是一種天然包紮,能促進傷口自愈並預防感染。若影響日常活動,必須刺破時,則宜用消毒針穿刺,但一定要保留水泡外皮,以覆蓋傷口防止感染。

  關節扭傷

  最常見的是足踝扭傷。外傷初起,關節腫脹,忌用熱敷。熱敷會促進血液迴圈,使血流加速,加重腫脹。應立即休息,並冷敷患處***冷水毛巾、冰塊等***,減輕疼痛和紅腫。休息時可用繃帶纏住足踝,把腳墊高。24小時後才能改用熱敷,或用紅花油等外塗並按摩。

  摔傷骨折

  摔倒之後,不要急於爬起來。等冷靜、神志清楚後,再慢慢地從遠端到近端活動自己的關節,如果感到疼痛嚴重或不能伸展與屈曲,應停止活動,不可勉強站立。然後應緊急進行呼救,告知鄰居、兒女或親朋好友,等待救助。來人後要告訴他們哪個部位不能活動,搬動時要特別注意。若有骨折,應進行必要固定後,再送醫院。

  血壓升高

  保持情緒鎮定,立即服用降壓藥物,在比較涼爽之處坐下休息,上身和頭部微微抬起。用40℃~45℃的水洗腳,水要高於腳面;或用毛巾浸蘸冷水擰乾後敷於頭額部。若有頭痛加劇與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心梗發作

  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現較嚴重***持續或陣發性***的胸痛、胸悶、憋氣、出汗等症狀;或出現無明顯原因的上腹痛,並向左肩背部放射,甚至伴有噁心、嘔吐;或出現不明原因的牙痛等,都應考慮可能是心絞痛、心肌梗死發作,此時應緊急預防性地舌下含服******但短時間內不能給多片******,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家中有吸氧條件者可給患者吸氧。然後應將患者儘快送往醫院,或通知“120”來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