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方法
地震雖然屬於天災,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學會自救救人的措施會大大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傷。 讓我們一起和小編學習地震中的自救、救人方法!
怎樣在地震中求生
1多人埋壓,施救有序。首先應該首先解除每個人生命的威脅,即先救命後救人。想好後他先將壓在二兒子脖子上的檀搬開,使他呼吸暢通,不致於憋死;再去解決第二個人的呼吸問題。依次將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及老伴從險境中解脫出來後,再回過頭去逐個救出。救出一個,便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扒救速度越來越快,終於使他們都得以倖存。否則,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在無工具的情況下,如不分輕重緩急,會拖延很長時間,另外幾個人的性命也難保住。
2暴露頭部,便於呼吸。地震時床和炕沿下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埋壓後應酌情而定,不要亂掙扎,首先應設法解決呼吸問題,這是自救的首要一步,否則即使沒砸傷,也容易因窒息而死亡。
3儲存體力,擊石傳聲。埋壓較深的人,呼喊不起作用,用敲擊的方法,聲音可以傳到外面,這也是壓埋人員示意位置的一種方法。
4積極自救,擴大空間。首先要積極自救,並協助扒救人員共同努力,這樣不但可以延長生命,縮短扒救時間,還可多救其他埋壓人員。
5三角空間,求生有望。尋找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如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但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一旦鑽進去後,肯定會喪失主動性,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
6伺機而避,沉著處置。有時候地震剛開始只是小震,因為房子結構好,倒的速度比較慢,有時間選擇合適避震地點,此時應第一時間躲到最合適的位置上,最好是能跑到空曠的廣場或平地上。
家中躲地震的原則
一、室內避震條件好的,要首選室內。若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間”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點。如承重牆牆角、大冰箱旁邊、堅固的傢俱旁邊、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危急中也可以選擇桌子、床,在其旁邊抱頭屈膝,讓頭部低於床和桌子的高度,而且儘可能用枕頭、椅墊保護住頭部,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等主震後再逃生。千萬不能選擇在陽臺或靠近外牆的地方躲避,因為從地震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樓房最終都是外牆面垮塌,但主體留存。
二、尋找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如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但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一旦鑽進去後,肯定會喪失主動性,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取得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也可通過敲擊管道和暖氣片,或開啟手電筒利用聲、光方式進行聯絡。
最安全的空間排名:
第一名:廁所;
第二名:廚房;
第三名:承重牆的牆根下;
第四名:鐵製、實木床下。
最危險的空間排名:
第一名:客廳;
第二名:大臥室;
第三名:非承重牆下;
第四名:大衣櫃和釘在牆上的櫥櫃下。
汽車上躲地震的原則地震時,待在車裡最不安全。在車內躲地震是較危險的做法,汽車的鋼板根本不足以承受高處跌落物體的任何一擊,很多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的,因此地震時如果在車裡,相對安全的地方是:
車內一側:感到地震要抓牢座位扶手,防止碰撞。其他乘客,要用雙手抱頭,躲在車體一側,等待停車躲避。
非十字路口處:將車靠路邊停下來,並開啟雙閃應急燈。
空曠處:駕車迅速躲開高速公路、立交橋、電線杆、堤壩、隧道等地方。
兩車之間:若在交通擁堵的路段行駛,要馬上下車伏地於兩車之間的間隙。
辦公室躲地震的原則
地震來了,作為辦公族最關心的是,辦公室裡哪兒最安全?
最安全的地方排名:
第一名:寫字樓電梯間周圍,因為這個地方全是由鋼筋混凝土灌注的。
第二名:辦公室裡的柱子旁,這些柱子大多是承重的,材質好,承重力強。
第三名:衛生間。
第四名:桌椅旁。
最危險的地方排名:
第一名:開闊的辦公場所。
第二名:非承重牆下。
學校躲地震的原則
躲到床下、桌子下是從日本學來的經驗之一,但這必須要考慮到日本的現實情況—————過去他們的房屋木結構居多,垮塌後的壓砸力不大。但我國的房屋大部分是水泥預製板結構,垮塌後壓砸力非常強。因此,李宗浩建議,強震來臨時,正在教室上課的學生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課桌旁,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在操場及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商場躲地震的原則
地震來時,或許你正在超市、商業街、商店裡。此時最安全的地方是:商場裡承重的柱子周圍、低矮沒有玻璃的貨櫃下。最危險的地方是:戶外的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高樓大廈的玻璃幕牆,高大的廣告牌下,街燈下,物料堆放處。超市、商場裡的玻璃櫃臺,較為高大的貨架周圍,扶梯下面,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下。
戶外別走過街天橋
較為完備的地震避難場所,無異於災難發生後的一劑“鎮靜劑”。目前,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都相繼建成多個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因此,我們應知道自家、工作單位、學校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兩位專家提醒:前往避難場所的途中,不走過街天橋,繞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如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避開狹窄的街道、圍牆、雨篷下。途中應將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沒拿東西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儘可能做好自我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