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戊肝有什麼症狀

  戊肝一般在發達國家以散發病例為主,發展中國家以流行為主,導致戊肝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戊肝是怎樣形成的吧。

  戊肝的形成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用免疫電鏡從感染者的糞標本中發現了HEV,***Reyes等人用分子克隆技術,獲得了***HEV***cDNA克隆,並正式命名本病毒為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為無包膜的圓球狀顆粒,直徑為27~34nm,表面有突起和缺刻,內部密度不均勻,***Reyes等首先得到HEV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HEV基因組為單股正鏈DNA,全長7、2~7、6kb,編碼2400~2533個氨基酸,由5′端非結構區***NS***和3′端結構區***S***組成,5′端和3′端各有一非編碼區***NC***,其長分別為28bp和68bp,此外,3′端還有一個由150~300個腺苷酸殘基組成的多腺苷***A***尾巴,本病毒不穩定,長期儲存需放在液氮內,鎂或錳離子有助於保持病毒顆粒的完整性,對高鹽,氯化銫和氯仿敏感,在鹼性環境中比較穩定,HEV的分類歸屬問題尚未最後肯定,最初曾歸屬於微小RNA病毒,後發現其在電鏡下的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與萼狀病毒類似,因此又將HEV歸入萼狀病毒,但近來在分析HEV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時又發現其與萼狀病毒不同,比較分析NS區基因組序列顯示其與風疹病毒和甜菜壞死黃脈病毒相似,故有人建議將HEV歸屬於風疹病毒族α病毒亞組。

  戊肝的傳播途徑

  1、食物汙染

  也可導致此病爆發,我國曾報道因為食物受傳染而導致戊肝爆發。

  2、多經糞-口渠道傳播

  多因為水源被糞便汙染所導致的,發病高峰多於雨季或者洪水後,其流行規模視水源汙染程度而異。

  3、平時生活接觸傳播。

  4、輸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過靜脈輸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漿,也會使受血者發生HEV感染。

  戊肝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10~60日,平均40日。一般起病急,黃疸多見。半數有發熱,伴有乏力、噁心、嘔吐、肝區痛。約1/3有關節痛。常見膽汁淤積狀,如面板瘙癢、大便色變淺較甲型肝炎明顯。多數肝大,脾大較少見。大多數病人黃疸於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發展為慢性。孕婦感染HEV病情重,易發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見流產與死胎,其原因可能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關。HBsAg陽性者重疊感染HEV,病情加重,易發展為急性重型肝炎。

  戊肝的治療

  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

  1、休息

  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治療至症狀消失,隔離期滿。經1~3個月休息,逐步恢復工作。

  2、飲食

  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制過嚴。

  3、如進食少或有嘔吐者

  應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維生素C3g、肝太樂、普通胰島素,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劑及10%氯化鉀。熱重者可用菌陳胃苓湯加減;溼熱並重者用菌陳蒿湯和胃苓合方加減;肝氣鬱結者用逍遙散;脾虛溼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張黃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癒。

  戊肝的預防

  與甲型肝炎相同。主要採取以切斷傳播途徑主為的綜合性措施。為預防水型傳播,主要是保護水源,防止糞便管理;注意食品衛生,改善衛生設施和講究個人衛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