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數學不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而是學生生活的一門學問。問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吧。

  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篇1

  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新版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同時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數學成為開發兒童潛能的重要工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數學主要的學習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已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學習新課標後我認識到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幾點體會:

  一、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感

  小學階段的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應該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座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

  二、加強各種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新課標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綜合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將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重點來抓。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培養這種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確要這樣做的意義。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同時要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絡。瞭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和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合作,尋找最佳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享受成功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一方面,各領域知識的學習都儘量從現實情境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適當地設定了專門單元,對學生進行較集中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從而形成學生對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策略。如小組合作學習,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裡互補互助,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

  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篇2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篇3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參加假期培訓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因為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絡起來。如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零用錢買所需要的東西等。5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這個廣闊天地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應讓課堂貼近生活。“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華羅庚語***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充滿活力、魅力無窮,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教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例如,“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首先從引導學生感知實物角人手,通過播放少先隊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錄影,讓學生猜錄影中隊旗閃動的部分是什麼圖形,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場景,尋找“角”這一數學知識的生活例項,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又喚起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情感。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 “引”與“抱”採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葉聖陶老先生說:“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