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野外生存知識你都知道嗎
離開城市,走近自然,有一種很好的方式就是去野外露營,但是在野外露營時會有許多安全問題需要注意。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野外生存知識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人體與水:
人體的75%左右是由水組成的,身體缺水會直接影響到人體迴圈系統、消化系統、排洩系統、肌肉系統的功能。而間接的影響更是涉及到人體功能的各個環節,通俗的講,水的代謝可以調節體溫、消除體內雜質與毒素,體內所含水分過低,腎功能會被破壞。
正常人每天的水分消耗為2-3升,呼吸蒸發的水分有1升,1-2升的水分會隨尿液排洩而流失,而天氣乾燥炎熱則會由於流汗增加1-2升的水分消耗。水分補充不足時人首先會感到疲倦,脈搏變快,反應遲鈍,進而脫水症狀出現,如口渴、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虛弱無力、痙攣等。
在高原進行戶外運動時,水分的攝入以每15分鐘補充250毫升為宜,流汗過多還應注意補充鹽類和糖分以維持體液平衡,要記住體液減少並不會影響到流汗量,所以及時地補充水份是最好的選擇。你可以控制運動量或選擇陰涼的地方減少流汗,但不要限制飲水。
野外水源的尋找和獲得
野外活動中,水的需要必須首先考慮,行進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水。掌握這方面的常識加上敏銳細緻的觀察力,在野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所困擾。
水是往低外流,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較易找到水源。
在乾枯的河床而有綠色職務旺盛生長的地方挖掘,應該可以發現水源。在高山上尋找水源則應該沿著岩石裂縫去找。
動物能為你尋找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制導。
草食性的哺乳類動物像羚羊、鹿、犛牛等和穀食性的鳥類如雀、鴿類不會遠離水源而生存,它們早晚都要飲水,應留意它們的蹤跡。鳥類急於解渴時會徑自低飛,飲足水後則會停在附近跳來跳去。水鳥不喝水也能保持長時間遠距離飛行,所以看到水鳥並不意味著周圍就有水。昆蟲也是提示水源的好向導,有資料表明,蜜蜂不會把它們的家建在距離水源超過6500米的地方,而大多數昆蟲會在離水源90米的範圍內活動。
除了利用地表水源外,雨露收集也是獲取水源的便捷方式。
雨水收集很容易,可直接用容器接,如想短時間內多收集的話,就要儘量增大接收面積,鋪開一塊塑料布或帆布就行,注意將四角吊起或先挖一淺坑再鋪,這樣接收的雨水就不會隨處流淌了。
在叢林中時,可採用下面的方法手機沿樹幹流淌的雨水:在樹幹上挖一小孔,斜插入一小竹筒,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流經竹筒附近的雨水就會向竹筒匯聚並沿竹筒留下,在竹筒另一端下置一容器接著就行了。或者用繩索或長布條繞樹幹纏數週,留一小截墮下置於容器中,雨水就會沿繩索或布條流入容器。露水的收集在日夜溫差大的地區通常都很有效。利用露天放置的金屬體能很方便的凝聚露水,或利用表面光潔的石頭×卵石最好***,在地面挖一淺坑,鋪上帆布或塑料布等不滲水的物質***寬大的植物葉子,尼龍衣料也可***再在上面排一層卵石,露水就會在石頭上凝結,然後沿石而下聚集在石頭上。
綠色植物。
有些植物自身的結構就適合儲存水份,像竹類中空的節間或香蕉樹家族植物葉莖的基部都可能存有水。植物的蒸騰作用也能為你提供水分。用一個透明塑料袋套在枝葉濃密、生長旺盛的嫩枝條上,袋口朝上紮緊,則樹木根鬚從地下若干米處吸取的水分就能源源不斷地通過表面蒸發並冷凝在你的袋中供你享用。有些植物及其果實富含水分並可食用,如果你有一定的植物學知識並能辨別的話,也可通過他們來補充水分。
記住在野外獲取的水,為保證清潔和衛生應進行沉澱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一是煮沸,二是用藥片消毒,一般攜帶的急救藥中應備有此類藥品。長時間缺水,一旦找到水源,千萬不要豪飲。
宿營地的選擇
宿營地的選擇有幾個最重要的原則,一是安全、二是方便、三才是考慮舒適性。
理想的宿營地應背風、向陽,而且附近有可利用的充足水源。
不要選擇山頂的開闊地,這裡風很大,山谷低會聚集下沉的冷空氣,潮氣很重。
山腰的平地是接納雨水的好地方,但和潮溼,不宜選做營地。在山崖下宿營要防備落石和雪崩,如果不能保證安全,最好另擇其地。
營地安扎在距水源太近的地方,易受蚊蟲和前來飲水的野獸騷擾。
在河流或小溪邊紮營,儘管選擇高一點的地勢,流水聲或許對你的睡眠沒什麼影響,但會掩蓋周圍環境裡的異常響動,而且突降的大雨頃刻間會讓溪流或河水暴漲,對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河流的上游如有水庫電站,同樣需要防備。因為上游水庫開閘放水引起的河水上漲更是毫無徵兆的。
最後,察看一下週圍有沒有蜂窩,如果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宿營,還要注意營地不要選擇在野生動物飲水的必經之路上。
安營紮寨
選好了營地就可以安營紮寨了,紮營時廁所應安排在整個營地的下風處,向上依次是廚房、倉庫、宿營帳篷,要學會統籌的安排時間,如廚房建好後,先支起爐灶,這樣在大建其他帳篷的同時,就可以燒開水。當整個營地建好時,水已燒開,可以飲用並開始做飯了。
宿營帳篷的搭建要注意,帳篷的***要背風向陽,所有帳篷的朝向應一致。帳篷的周邊或四角用地釘固定好,如有可能的話再用大石塊壓住。為防止下雨時帳篷泡在水裡,聚在帳篷的四周挖一道排水溝。
中暑的防治
高原日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如在陽光下劇烈運動或在溫熱無風的山林中活動量較大,身體內產生的熱量無法靠流汗散發出去的話,人就會中暑。
中暑的症狀為:頭痛、脈搏快而有力,臉色燥紅,體溫升高,過後或許會很快失去意識甚至導致意外。
發現有人中暑,應儘快抬至陰涼通風處,抬高頭肩部半躺下,脫掉外衣用水漫溼患者內衣,不停扇風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體,患者清醒時應給他喝一些涼開水,體溫正常後,將溼衣服換下。
水皰的防治
長時間的徒步行走或登山很容易在腳上磨出水皰,所以出門時最好穿與腳磨合管;慣了的登山鞋。在水泡出現後可用消過毒的針穿上一根頭髮,針刺破水皰後用手輕按患處,使液體隨著頭髮流出,用創可貼或乾淨的紗布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