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創業科技園
大學科技園能幫助畢業生更好地實現創業。那麼國內有哪些好的大學科科技園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介相關文章。
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大學科技園是以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大學為依託,將大學的綜合智力資源優勢與其它社會優勢資源相結合,為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提供支撐的平臺和服務的機構。一流的國家大學科技園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誌之一,建設和發展大學科技園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10年來,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啟動的大學科技園建設工作,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學科技園發展之路,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現狀形勢編輯
“十五”期間,科技部、教育部頒佈了《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試行辦法》、《科技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與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政策環境,在功能定位、動態趨勢、管理體制、執行機制、評價考核、發展模式、國際比較、發展戰略等問題上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和探討,並積極推動多種形式和型別的國際合作交流。國家大學科技園事業已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五年多來,科技部、教育部已認定國家大學科技園62家,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轉化高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速區域經濟建設和行業技術進步以及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5年底,根據對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不完全統計,已轉化科技成果近3000項,有在孵企業5700多家,累計畢業企業1400多家,獲授權專利2000多項,提供就業崗位7萬餘個,吸引留學人員2000餘人,大多數國家大學科技園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和實習基地,國家大學科技園已成為各類創新要素與資源彙集、融合的新園地,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勢頭好、為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脫穎而出。
“十五”期間,國家大學科技園事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如:部分地方管理部門和高校對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認識不足、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不到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限、國家大學科技園自身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不夠完善等。
“十一五”期間將是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如何完善自身體制機制、優化自主創新環境,圓滿完成各項重要任務,是新的形勢對國家大學科技園事業提出的時代要求。國家大學科技園依託大學的知識、人才密集和創新環境的優勢,結合社會的資金、管理與市場需求,作為國家重要的科學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一五”以來,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成為轉化高新技術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校師生創業的重要基地。總體實力不斷增強,體系初步形成,我國已累計認定國家大學科技園86家,涵蓋了2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34所高校。截至2010年底,國家大學科技園現有可自主支配面積814.5萬平方米,入駐在孵企業6617家,累計畢業企業4364家。
2010年,國家大學科技園累計轉化科技成果4606項,在孵企業申請專利5603項,其中發明專利2333項。僅依賴大學科技園自身力量顯然力不從心,必須有效利用社會資源,促進科技園區孵化功能的完善和升級,政府、共建高校院所和企業要從國家創新戰略高度出發,結合總體發展規劃,明確各自職能,精誠合作,才能將各方的優勢充分發揮,形成優勢互補、共同促進的良好發展態勢。因此,儘快建立與完善利益共享、互促多贏的新型產學研自平衡機制是最為迫切的應對之策。
浙大科技園:搭建科技轉化平臺 助推師生創新創業
浙大科技園自2000年建立以來,充分利用浙大科研、人才、文化等優勢資源,積極整合政府、社會各類資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浙大科技園已經成為具有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功能的綜合性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搭建科技轉化平臺,助推師生創新創業。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杭州這座“繁華之城”的背後,無數創業者在這個城市裡拼搏奮鬥、默默付出,為了心中的夢想揮灑青春,揮灑血淚。而在這眾多的創業者中,阿里巴巴馬雲賦予了這座城市新的內涵,點燃了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夢想。
隨著阿里帝國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杭州作為創業的起點。如今,一大批“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公司出現在“天堂矽谷”的版圖,彷彿天上的星辰散落杭城的各個角落,閃爍出耀眼的光芒,成為這座城市新的創業地標。
作為浙江創業孵化之高地,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浙大科技園”***自2000年建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依託於浙江大學、充分利用浙大科研、人才、文化等優勢資源而建立的綜合性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堅持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師生創新創業。
創業夢想的孵化器
如果說斯坦福大學是矽谷的孵化器,矽谷的建立與發展,便是斯坦福大學科研與“實業”結合的典範。同樣,浙大科技園孵化出的科技企業,也是以浙江大學科研與產業相結合的產物。
“在浙大科技園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以浙江大學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成果和培養出來的高新技術人才為基礎,整合政府、社會各類資源,形成了一種科技和產業相結合的孵化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使浙江大學服務於社會的職能與雄厚的科研水平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讓浙大學子的創業夢有了創新的基礎,得以落地生根。”浙大科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葛朝陽說。
浙大科技園,作為國內“老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早在2000年就申請成為我國首批15個大學科技園試點園區之一。2001年全面啟動建設,至2004年,68000平方米創業場地建成並投入使用。坐落在杭州西溪路上的浙大科技園,佔地52畝,依山而建,風景秀麗,是科技創業、區域創新的一片沃土。
自創辦以來,浙大科技園緊緊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大使命,嚴格遵循“整合資源、構建平臺、強化服務、孵小扶新”建設方針,積極整合政府、學校和社會各類資源,打造創業孵化平臺,為創業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現在,浙大科技園杭州主園區擁有創業場地68000平方米,累計入園創辦企業1200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業900多家,轉化以浙江大學為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800多項,園區就業人數累計超過2萬人。浙江大學的相關教師、科技人員和學生在科技園專、兼職創新創業人員1000餘人,為科技孵化企業科技研發、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了孵化企業的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科技園根據學校總體部署,按照“一園多點”的原則,還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分園,例如:浙大科技園在浙江寧波、江西南昌、杭州濱江等地設立了科技園分園,搭建高新技術成果輻射平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服務區域創新和經濟發展、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和做強做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好評。
截至目前,浙大科技園累計已培育畢業企業近50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近200家,培育了斯凱網路、萊昂國際、佳和電氣、浙達精益等8家上市公司。國芯科技、三色儀器、泛城科技、樂港科技、瑞弗科技等一批優秀高技術企業孵化畢業後陸續走向社會,通過大學科技園這個平臺向周邊地區輻射,為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