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別

  中藥黃芪有生黃芪和炙黃芪之分,生黃芪和炙黃芪有什麼功效呢,二者的區別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以及功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芪,是一味很好的補氣中藥,可補氣固表、利水退腫。現代研究表明,黃芪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關於黃芪,有生黃氏和炙黃芪之分,兩味中藥功效略有不同。如下:

  1、生黃芪的名稱有非常之多,比如黃耆,棉芪,綿芪,綿黃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種類別,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生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生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生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生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生黃芪。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2、炙黃芪是傳統黃芪炮製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製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於補氣生血,適於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祕,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黃芪重在補氣昇陽,在黃芪的諸炮製品中應用最多,由於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製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方法的改進、炮製溫度、炮製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

  簡單來說,炙黃芪主要以蜜炙為主,就是把生黃芪切片後,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黃芪重在補衛氣,兼以排膿止痛。炙黃芪主要以補中氣為主,即脾胃之氣,如遇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可與黨參等合併使用。其中,炙黃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炙黃芪功效

  黃芪重在補氣昇陽,在黃芪的諸炮製品中應用最多。

  炙黃芪功效與作用: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一般保健或者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都是生黃芪,也就是黃芪晒乾以後的切片。炙黃芪是用蜂蜜炮製而成,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生黃芪功效

  生黃芪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

  生黃芪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尿消腫,託瘡生肌的功效。藥理實驗表明,黃芪具有①強心、利尿、降壓、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②擴張血管、改善面板血液循規蹈矩環及營養善。③對腎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適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中氣虛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脫肛、便血、婦女子宮下垂、崩漏;瘡癰腫毒,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收口;氣虛水腫及一切氣虛證。

  另外特別注意的是,中藥黃芪很適合氣虛之人服用,但是陰虛者不宜服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黃芪怎麼吃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對氣虛血虧的人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黃芪怎麼吃效果好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黃芪食用禁忌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溼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鬆軟,尤其是腹部肌肉鬆軟。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為什麼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髮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