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和黃連的區別

  黃連大家都知道很苦的一種中藥,黃連的種類其實不止一種,那大家知道生黃連與炒黃連的區別嗎?下面就來講講生黃連與炒黃連的區別,以及黃連的服用方法。

  黃連和大黃的區別

  黃連的燥溼清熱

  1黃連秦皮湯

  治暴發赤腫多眵多淚的眼痛。用黃連秦皮作飲劑,加苦竹葉作洗方,就可以減少眵淚,消腫止痛。此治熱在上焦者。

  2治瀉痢

  有香連丸、姜連散、薑黃散,都是以黃連清熱燥溼。後重劇的就用木香輔助黃連以利氣;腹痛劇的就佐以乾薑,助黃連的燥氣而除溼;腹痛輕而作嘔逆的,就佐以生薑,散滯氣而降逆。此為治溼熱在中焦之例子。

  大黃的散結瀉熱

  1散血的結滯

  例如吐血衄血用瀉心湯。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

  婦人經閉用抵當湯丸。抵當湯丸用虻蟲、水蛭、桃仁、大黃。下瘀血丸用大黃、桃仁、蟲。這是大黃散血結的例子。

  2下宿食或結熱或燥糞

  例如三承氣湯,胃腸俱實的用大承氣湯,小腸實的用小承氣湯,結熱只在胃的用調胃承氣湯。這是大黃下結熱的例子。

  又,用以調氣化飲,三物厚朴湯、厚朴大黃湯均用大黃;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

  生黃連與炒黃連的區別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殺蟲止癢。黃連有生用和炒制兩種,功效也各不相同。

  生黃連長於清瀉疫毒、涼血止血、清熱利溼、殺滅蟲毒,對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昏迷,或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溼熱下注之熱淋、血淋、洩瀉、痢疾、外陰腫痛、痔瘡腫痛出血,以及蛔蟲病、百日咳、疥瘡和體癬效果明顯。

  常與大黃、黃芩、水牛角、生地黃、冰片、牡丹皮、赤芍、白茅根、仙鶴草、小薊等藥配合使用。

  炒黃連長於燥溼清熱,對溼熱中阻之胸悶脘痞,肝膽溼熱之黃疸,溼熱浸淫肌膚之癰疽瘡毒、疔毒走黃、溼疹流注,以及水火燙傷之肌膚潰爛有良好效果。常與蒼朮、黃柏、川牛膝、薏苡仁、茵陳、龍膽草、金錢草、苦蔘等藥配合使用。

  黃連在臨床應用尚有不少單驗方,現介紹幾則如下:

  治細菌性痢疾黃連研粉每次口服0.4克~1克、每日3次***可裝入膠囊口服***。

  治小兒吐乳黃連、清半夏各6克,同研細末,分為100份,1日3次,每次1份。溫水服。

  治療溼證、火燙傷黃連研細末以1:3的比例調入芝麻油內外搽,每日3次。

  治療癰疽腫毒用黃連、檳榔各15克研細末以雞蛋清調,外搽,1日3次。

  黃連有哪些功效

  黃連氣味苦寒,《本草經》上說它主治祛熱,在中作嘔、作瀉,溼熱腹痛,痢疾,風熱目病,諸瘡瘍毒,脅及季脅作痛各證。

  總體來說,它的效能是清熱燥溼。在臨床應用上:①治瀉痢。②消腫。

  治瀉痢者,例如香連丸,用黃連、木香,治裡急後重的痢;姜連散,用乾薑、黃連,治溼勝於熱、腹痛甚的痢疾;變通丸用吳萸、黃連合炒分丸,用治赤或白痢。這是黃連在臨床應用於治痢。

  消腫者,例如治兩目暴腫赤痛,用黃連秦皮湯;治痔漏用黃連散;治瘡瘍已破用四物薄貼方***方用黃連、黃柏、地榆、白芷***,四味研極細面,用蛋清調敷瘡口四周腫處。這是清熱消腫的例子。此外,用吳萸、黃連合製為左金丸,治脅、季脅作痛,也是清熱燥溼的又一例子。

  大黃、黃連合用,臨床上常見的有:瀉心湯***《金匱要略》***用大黃、黃連、黃芩三味治吐血,衄血;大黃黃連瀉心湯用大黃、黃連漬服,治心下虛痞,則又為一例也。

  《醫學經談》曰:黃連苦寒,色深黃,肥大連珠者良,故名黃連。連苦燥入心,心火有餘,左寸脈數者宜之。

  瀉心湯用之治心下痞滿或鬱熱在中,煩躁噁心;香薷飲用之治卒心痛熱嘔,熱瀉,一切溼熱腹痛,熱痢腸澼下血,中暑,鎮肝,涼血,調胃厚腸。

  薑汁制炒治上焦痰火,以吳萸佐之治吞吐酸水,與木香同用治心下痞至腸中積滯,為腹痛下利要藥。

  同吳萸用治肝火,兼脅與小腹痛。

猜你喜歡

1.大黃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2.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3.中藥大黃的功效和用量

4.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吃法

5.大黃粉的用法